倒不是说很多的事情会出现什么样的变故,只是时间越长,牵扯的人越多,变故也就越大,毕竟这是一个人与人交往的社会。
如果完完全全的抛弃自己的社交,什么事情都不做,那么自然是无所谓的,可大多数人还是会因为彼此的交情去做一些事情,这就由不得他们了。
如今整个朝廷的发展也是这样,不管对于谁来讲,他们所做的事情都变得不是那么简单。
皇帝想通过自己手段的力量去做一些事情,手下的人自然想通过这样的力量,再去把自己的利益维护一遍。
和平这样的事情一直都存在只不过要看专一,什么情况最后有多大的。
今天的发展是很快的,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还是越来越明显了,毕竟朝廷虽然没有像以前那么严格的要求户籍制度,但是来来往往盘缠的人还是很多,想要移居到其他地方,目前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就是说,百姓们就算是离开了之前自己所住的地方,去其他地方定居,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没有那么的容易。
当然,更多的人从来没有离开过之前就圈定的地方,南来北往的行商是离开原有的地方,最频繁的人。
毕竟他们掌握着南来北往的东西,要依靠这些东西去做很多事情。
建文皇帝朱允炆心里非常的清楚,如今他们所做的,在研发更多的技术,让这些人能够从烦恼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再去创造其他的知识和技术。
年轻人越来越多,年轻的官员越来越多,掌握各种知识的学生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人们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更多的东西。
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的清楚,这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可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要为这负责任。整个帝国的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之前并不知道这些,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参与了众多的事情之后,还不能体会到整个朝廷的良苦用心。
方中愈,一路西行,不仅仅是要体察民情,更重要的是他要看一看这个帝国偏远的地区,毕竟他头脑里的印象都是600年后的,600年后,那些地区虽然都有一些发展,可是还是远远的不够,再加上600年的变化,让她还是拿不准,有些地方到底该怎么做?
所以他不得不亲自走一遍,至少要去看看那些地方,如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朝廷还迟迟没有决定派遣哪一位,勋贵离开京师,去往大明南洲,帮助朝廷镇守。
原因有很多,第一勋贵确确实实拿不出来多少人了又要从这里面抽出人来,就更是难上加难,再加上如今大明南洲的情况还不是很稳定,虽然朝廷派遣了大量的力量去经营,但毕竟远离朝廷太远,百姓们的热情还不够高。
所以远远没有达到之前朝廷所期望的地步。
所以朝廷必须要采取政策了,在燕王和期望两个人将大明南洲通通清扫一遍之前,朝廷要做的就是做好准备,准备接收大明南洲,至于后续的发展,还需要靠其他的手段。
大明混一图在如今的宣传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毕竟要让每一个识字的大明国民都知道,大明帝国到底有多大?要让那些不识字的百姓脑袋里有一个清晰的印象,至少目前来说,帝国的国土有多大,帝国在哪一块有相当大的疆域。
他们是不识字,但并不代表他们就很傻,他们也能做很多的事情。
毕竟是经过一场动乱的,所以如今的百姓更加珍惜如今平和的日子,至少在他们看来,朝廷所做的事情是在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而不是像之前一样,可能会影响到他们。
“陛下,臣等研究了许久,还是觉得如今废除卫所制并不妥当,原因有三。”
兵部尚书齐泰向建文皇帝朱允炆禀告到。
如今能在大殿里听政的都是重要人物,皇明军事学院也会派遣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过来听课,当然,他们只是旁听,并不会提意见,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刻的记者保密条例,那就是不该问的别问,不该听的别听,不该说的更不要说。
所以他们如今到来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于朝廷现目前的模式和关于大政方针的一些理念,只要不是特别秘密的事情他们都有权知道,但并没有权力向外传播,所以整个朝廷放心他们的。
“爱卿请说。”
其实这样的就得在之前也发生过,不过在战斗队之前,兵部尚书会和其他的各部委的上述会商量一下,至少把这件事情通报一下,跟他们讨论一下具体的情况,毕竟卫所制虽然说是与兵部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大都督府相关其他部门也参与进来,如今这已经上升到国事的地步,所以并不是兵部一个部门可以做主的。
“第一,卫所制度是帝国成立之后,太祖高皇帝与诸位都督们商量之后,决定的根本军事制度至少在之前,卫所制还是在很大的程度上,维护了整个帝国的稳定,甚至是在一些突发事件之中,完美的表现了,作为一名帝国军人,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也就是说,在目前的状态下为所知,还有存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