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房门外,有小太监立马举起了门上的冬毯,中愈跟着父亲进了屋,立马就感觉到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宫里就是暖和啊,就这一瞬间,中愈心里还在想着以后要不要推广一下暖气。
父子两人跪倒在地:“臣,方孝孺(方中愈),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人叩见建文皇帝的声音同时响起。
“二位卿家平身。”建文帝头也不抬的说道:“老师,中愈,过来看看,朕刚写的这幅字怎么样?”
方孝孺和中愈两人起身走近一看,“江山为重”四个字跃然纸上,“陛下笔精墨妙,银钩笔笔,彰显帝王气质。”方孝孺捋捋胡子,看了看首先评价说,中愈在一旁腻歪着,父亲这有点拍马屁的嫌疑啊,想不到你是这样的方孝孺。
“陛下此字,方刚中透着圆柔,张扬中又有些含蓄,陛下有心事?”中愈虽然自己的毛笔字写得不好,但是看还是能看出些许门道的。
“好了闲话不多说了,老师,不知你的辩论大会准备的怎么样了?”中愈居然能看出来朕有心事,看来他的本事还不止啊。
“臣已经尽心准备,会在大会那天拿出一个稍微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充实大明百姓的头脑,保大明社稷,为陛下服务。”方孝孺一本正经的说到,跟中愈谈多了,他时不时也能蹦出点新词,到是中愈在旁边是憋出内伤,为陛下服务,怎么听着有些怪怪的。
“额,那就好,思想之争历来都是危险的,老师要做好准备。中愈,你可知,朕为什么要将你调入锦衣卫?”
方孝孺心里咯噔一声,正事来了,中愈知道年轻的皇帝肯定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所以也提前也想好了答案,“陛下,想要一双观四海的眼睛和一双听八方的耳朵,更需要一把无往不利的宝剑。”想要和需要是不一样的,而这两样恰恰是现在的建文皇帝都不具备的。
“你知道就好,朕许你秘密从各大上直卫里挑人,重组北镇抚司,饷银从内帑里拨发,当然只是一部分,其余的去找户部领用吧,当然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一个月,朕只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朕需要看到结果。你,能做到吗”建文帝盯着中愈的眼睛,没有让他失望,他并没有看见为难,推脱的表情,这让他很高兴。
“臣,遵旨。”中愈想也没想就答应了,这对现在的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更何况身逢乱世,手里有权,兜里有钱,身边有人,背后有山,活命的机会就大了许多。
“陛下,此事不能在商量商量吗,臣,希望中愈参加科举的。”方孝孺还想争取争取,毕竟自己的长子进了锦衣卫,实在是有些抹不开面子,自己可是文臣啊。
建文帝早就看见老师的脸色不好看,但这是唯一的办法了,“老师,朕意已决,老师不必再说。”建文帝还有一句话没有说,老师,朕的江山都不一定保得住,中愈就算高中了,因为你的关系,四皇叔也不会给中愈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