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除了八万多宋军战俘外,李察还缴获了大量原属于宋军的辎重。
这些物资相对于十万宋军而言用不了多长时间,但对于不足三万人的明军而言确实一个巨大收获。
原本单靠这些缴获的物资,李察就无需任何后勤补给收复所有的失地,但多了八万多张嘴之后,李察苦恼的发现他根本无法继续快速突进式进攻……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察所部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八万多战俘进行甄别和安置。
由于这八万多战俘都是汉人,属于同一个文化民族,容易融合,所以李察没有使用酷烈的手段。
将那些宋军战俘中的武官剔除掉单独关押起来后,对那些底层士兵和基层小头目开始进行招揽。
招揽的条件都摆在明面上。
愿意继续当兵吃粮的,换上明军的军服继续跟着李察作战,不愿意的会迁入缺少人口的西域地区冲入葱岭以西的无人区进行开荒。
到了西域地区想要再回来可就不容易了……
不过李察开出的开荒条件还是蛮优越的,只要勤勤恳恳种上5年地,分配的土地就永久性归属于本人了,而且第一年耕种还会有减税政策和无息租借各种农具。
明国的财政状况一直很糟糕,自然不可能无偿赠送农具!
哪怕这些农具都是之前席卷奥斯曼帝国远征军占领区时缴获的……
然而,即便李察开出的条件不错,没有特意压榨这些战俘的嫌疑,但由于西域地区对这些东亚大陆中南部的战俘而言太过遥远,这辈子听都没听过,所以选择去开荒种地的人非常少。
最后去除宋军战俘中的武官,仍然留下了足足7万多人愿意当明军!
这一幕倒是李察没有想到的情况!
以往李察缺兵少将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大规模将战俘变为自己的炮灰部队,但现在有了全面战争系统的精锐士兵,李察对炮灰部队的需求已经没有多少了。
连后勤辎重的运输都有地方民兵团之类的卫戍部队负责,再不济也可以派遣骑兵沿途护卫,所以并没有扩军的意愿。
当然,李察不想扩军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钱……
原本李察以为这些战俘经历了战场的惨烈后,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去西域种地安安稳稳过日子,没成想人数刚好颠倒了过来……
多出7万多自愿当兵的炮灰自然是好事,这些人可是自己选择当兵吃粮,远比那些被强迫的壮丁要好用,而且这些人原本就是经历过数场战阵的老兵,武装起来直接就能拉上战场。
但是!
李察现在真的没有多少余粮可以供养他们了!
李察为啥在招募系统军队时专门挑价格高的精锐?
还不是为了在不影响战力的情况下降低人员,减少粮食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