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740章 老将出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0章 老将出马(2 / 2)

李逵的逆袭之路 水鬼游魂 更新时间 2021-10-20

章惇眉头越来越深,沉声道:“传!”

“臣花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

花荣将贴身存放的紧急军情递给了宦官,查验火漆之后,小黄门递给了郝随。郝随拆开军情文折,检查没有机关和毒之后,递给了皇帝。

皇帝赵煦原本惨白惨白的脸色,更白了。抬头问花荣:“宁化军到底怎么了?为何李卿所说辽国有可能发动国战?”

“启禀陛下,李大人初到河东路,就发现宁化军和辽国南京道贸易繁忙,私下多有媾合,不放心宁化军众军将。这才不得已用了计将宁化军中最为可疑的将校令其攻打涿州,没想到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将校溃逃回本部,主帅陈仪带着将校士卒近三千人投靠了辽国。”

赵煦闻听,加上李逵的奏折,觉得大有蹊跷,随即问道:“花荣,你说的和李卿奏折上的到底有何联系?”

花荣愣住了,他哪里有资格看奏折?

他不过是个送奏折的工具人啊!

没办法,花荣俯下头无奈道:“陛下,臣不敢。”

赵煦这才发现问错了人,只好将奏折递给郝随后道:“给章相和李卿传阅。”

章惇和李清臣非常好奇,到底李逵给皇帝的奏折里写了什么,让皇帝如此失措。可是当他们看了李逵的奏折之后,顿时哑口无言起来。

耶律洪基可能亲征,北线将领之中有任何可能被辽国胁迫的人都要剔除。

这都要打仗了,你却要来一手临阵换帅,这不是儿戏吗?

而李逵试探陈仪的办法也很简单,让他去攻城。

奏章传到了曾布的手里,他看后,不作评价,反而看着李清臣的背影出神。边军,尤其是河东路和河北两路的边军,都不被朝堂可信。置将法之后,很多将领在军队之中的任期都很短,却有些将领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见动弹。

这话要是问了出来,就像是往茅坑里人石头,会引起公愤。

但要说一点问题都没有,怎么可能?

章惇作为宰相,率先开口,但他不是对皇帝建议,而是询问花荣:“李逵还没有其他的打算吗?”

“这个,有倒是有,可是末将离开了河东路之后,就马不停蹄的赶来京城。军中之事,如今的也不是太清楚。不过李大人曾经说过,想要让辽国改变攻打我大宋的决心,需要一场大战,而且要速胜。”

花荣也不过是将李逵的嘱咐说辞给说了出来。面圣的机会虽难得,可说错话的结果很严重。而李逵能信任,还有点见识的属下之中,也就是花荣了。

其他人,要么就不是办事的料,要么就不可信。

章惇问:“打哪里?”

“涿州,李大人告诉末将,如果陛下问原由就说涿州是聊过南京道的门户,如果能打下涿州,战火就不会烧入大宋境内,双方将在燕山一带厮杀,这是对大宋最为有利的局面。”

花荣谨慎道。

章惇思量了之后,也有了底。随后考量起来,谁适合派遣到河东路北线,成为李逵的副手。

李清臣问:“就飞廉军和禁卫军,能打下涿州吗?”

指望其他几个军是没希望的,也只有飞廉军和禁卫军才能给朝堂上的君臣带来惊喜。

但这话花荣怎么敢保证?只好装不知:“枢相,末将不知。”

“你且退下。”赵煦也看出来了,指望花荣能给他解惑是没希望了。等到花荣退下之后,皇帝赵煦忐忑的等待章惇的反应。

当初章惇力排众议让章楶担任收复河套的主帅,其实朝堂上还有一些反对的声音。

原因是李逵似乎比章楶更合适。

会不会李逵不满,而故意甩锅?

还是真的如李逵猜测的那样,情况已经非常不妙了。而赵煦想的只有一个问题,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御驾亲征了,他是否也要跟着一起去?

要是心里不怕,赵煦当然想要硬气一把,可是万一被俘虏了呢?

大宋皇帝自从太宗之后,都认为在军略方面自己是给废物。御驾亲征是绝对不可能的,后来的皇帝再强能强过太宗皇帝?

可太宗皇帝还不是被辽人打了一脑袋包,灰溜溜地逃了回来。

然后这辈子都不再提起北伐的事。

一个边军主帅,还是军一级的主帅,其实对大宋来说并不太重要。没了,就没了。可章惇却不放心李逵起来,这家伙以前打仗都是有人在后面拉着缰绳,即便这样,也差点成了脱缰的野马,跑到不知道哪里去。

得选个老将,最好还是和李逵有过往来,熟悉的老将军。

“陛下,臣以为李逵身边应该要有个行事稳重的老将辅佐,才可保后顾无忧。”章惇道。

皇帝赵煦觉得章惇有点想多了,李逵身边不是有辅佐的人吗?不解道:“高俅不好吗?”

章惇脸色微变,心说:“高俅就是踢球好,打仗的功劳都是躺赢,这等货色,稳肯定是稳了,但太稳了,恐怕是个废物啊!”

“高俅虽说从军有几年了,可是陛下有所不知,高俅没有经历过大战洗礼,缺乏困境中的应对,而且御下安抚之才不显。飞廉军是精锐,他只要不犯错,自然不会出问题。但宁化军如今肯定士气低落,非得一员稳重老将主持不可。”

皇帝赵煦被章惇说的哑口无言,也就是他将高俅当块宝。朝堂上的大佬都不把高俅当回事。

章惇想来想去这事得问李清臣:“李枢密,你可有人选?”

让李清臣指挥千军万马,恐怕真有点难为他了,但要是推荐个合格的老将,这不难,他这个枢密使把大宋的将领名字都背了下来,没办法,脑子好使,就是这么霸道,他能随时随地能够推荐出合适的人才。

“原鄜延路主将米赟如何?李逵在延安府做官的时候,米赟也在鄜延路。”

“他们关系好吗?”章惇好奇道。

李清臣笑道:“不用担心。李逵经常向米赟的族孙米芾写信,讨要书作。在鄜延路的时候,李逵对米赟颇为敬重。”

至于米家的身份,就更不用怀疑了。米芾的母亲是神宗皇帝的奶妈,而米家是太祖时期的功勋名臣。大宋抗辽之战,都有米家人的身影。米家是大宋最为信任的功勋之一。朝堂上谁也想不到,将门功勋世家的老米家,会出个米芾这样的书法名家。

“米赟乃功勋老将,自然可用。但章相的意思是让米赟取代高俅为副将吗?”李清臣不无担忧道:让米赟当副将,是否妥当。

章惇想了想,这才缓缓道:“米赟的职责不是攻城掠地,而是在李逵上头的时候,拉住他,别让他犯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