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组委会,或者美国的那什么什么电影科学学院之类的机构,给贾鸿渐寄了一封信。这封信是通过万国邮政联盟的ems也就是国际邮件专递服务来送的,贾鸿渐拿到了以后一打开,只见着里面一叠英文文件。仔细一看,原来这封文件就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也就是奥斯卡组委会发过来的邀请入会的一叠东西。在这里面除了单独的邀请之外,还详细的解释了把贾鸿渐邀请进入那个分会——自然是制片人分会了,然后让贾鸿渐9月份之前去组委会里面正式注册“入会”。在入会注册的时候,需要确切的登记自己的收件地址,这样以后每年的奥斯卡评选的选票都是要挤到收件地址的。接着还有各种权利和义务等等,权力比如是在评选奥斯卡得奖的时候,可以凭借资格免费看片,然后参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办的各种活动之类的。</p>
这当然是一个很高的荣誉了,因为整个中国范围内现在被列为了会员的人都没几个!甚至放到整个华人群体里面都没几个!华人里面那就是梅兰芳大师的义女卢燕女士是会员,然后就是陈冲这个当年跟刘庆奶奶一辈的人,在80年代初上大学然后留学之后在美国影视圈儿发展,算是第一个参与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华人女演员,接着那就是邬君梅——这姐姐那是86年的时候参加了意大利导演拍摄的《末代皇帝》,接着后来到美国读书发展的时候。参加了奥斯卡的演员工会,接着成为了一个华人女会员。再接下来那就是张一谋、程龙了,甚至连李连捷现在都还没有成为评委呢!主要因为他在美国还没有足够“伟大”的产品入围奥斯卡!</p>
所以贾鸿渐牛掰不牛掰?当然牛掰了,一下子贾鸿渐那不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必定留名的人,但是怎么也会成为圈儿内绝对有名气的人啊!现在大陆就俩人是会员,而贾鸿渐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第一个以制片人身份成为会员的。虽然起来好像制片人在外界人士眼里好像不如导演出名,但是实际上在世界上其他发达地区,那都是“制片人负责制”或者是“制片人中心制”。简而言之,加入贾鸿渐是一个职业独立制片人。那么他拿到了一个本子。看好了这么一个子准备拍片的话,那么一方面要找投资方,凭借他的关系去找人来投资,同时以自己的水平保证大概的投资回报率。接着再凭借自己对导演水平的理解。去找合适的导演拍。甚至连演员什么的都是要制片和导演或者专门的选角导演来一起定的。</p>
而作为一个制片人的话,那要求可是很高的,首先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和对外的协调能力;其次。要懂得投融资、财会、市场营销、风险控制、影视相关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再次,还要懂得影视艺术创作规律,懂得编剧、导演、表演和影视制作技术,以更好地进行影视投资和回收。在美国一些电影院校,导演专业学习5年,而制片人专业要学习10年!</p>
</p>
简而言之,就相当于这么一个制片人就是一个临时公司的ceo,而真正的导演呢,则是类似一个项目总监的赶脚,负责整体这个项目的走向,但是选谁当总监却是ceo的责任,而且ceo选错人了给这片子造成了一定的票房潜在损失什么的,那都是大忌!所以这制片人在国外历来都是被放在导演之前的,是作为一个片子最大的功臣把名字放在最前面的!</p>
大陆这边以前一直是导演中心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最早最早的时候都是国营电影厂,制片人的责任被厂子给收缴了之后,自然“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了。到了后世,哪怕是01年,大陆也没出来什么很给力的制片,而相对导演更加有名气,所以很多时候导演直接接管了制片的责任。很多时候都是导演看到了一个本子不错,想拍成电影了,接着自己到处去找投资,找到了投资之后再找演员什么的。可是这里却有一个问题,这导演看好的本子实际上并不一定最适合他拍!而制片人掌控一切的话,在对片子的整体走向以及针对什么市场,针对什么消费群体有了一个定义了之后,那才会选择合适的导演。</p>
打个比方来,如果要拍剪辑的非常精良,比较写实稍微挑战一智商然后市场要求还比较好的话,那可能找诺兰比较合适。要拍文艺一的片子,那可能李安比较合适。但是如果同样一个故事交给了美版的《无间道》导演的话,信不信那老头儿能把什么片子都整的全片几百个“fvck”出来?信不信这导演就会到处放吸毒以及漏的镜头,弄的最后这片直接少儿不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