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隋唐大猛士> 第1353章 南水北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53章 南水北调(2 / 2)

隋唐大猛士 木子蓝色 更新时间 2019-10-17

“有钱就好办事,如果荆湖本地的百姓人力不够,朕看可以从荆湖其它郡县,甚至是巴汉、剑南、黔中、河南、关中、淮南、山东诸道招募雇佣百姓前去挖河修堤。”

“秦琼奏报,说一期工程中的重点工程江汉运河,如今已经全线开始,进展不错,预计在年前,就能够全线贯通。”

江汉运河,是朝廷的荆湖水利工程第一期中的重点工程,由江陵向东联通汉江,使的荆江与汉江之间有一条更便捷的运河水道,运河开通后,从江陵到潜江、竞陵(天门),便能由原来的一千二百里的水道距离,缩减到二百里,足足缩减上千里。

同时,这条运河还能承担泄洪排水等作用。

实际上这条运河早在西晋时就已经开挖,当时称为杨夏运河,不过到了此时,早已经大部份淤塞。

因此这次的江汉运河,虽然部份利用了扬复运河的故道,但依然还是一条全新的运河,该运河自江陵城南出长江,在潜**口东入汉江,缩减一千里距离。

由潜江上溯到襄阳,然后那里有朝廷早两年修建的另一条运河为白蔡运河,这条河起自襄阳,通过修坝蓄水,采用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大天平、水天平、水库等组成,拦截白河、丹江等水一直引到了伏牛山的方城口。

这里是河南颍川郡与湖北南阳郡的交界处,也是秦岭、淮河的南北分水岭,这里的伏牛山是秦岭的余脉,本是隔绝南北,偏偏在方城有一个哑口。

朝廷便如沟通五岭的桂林灵渠一样,在方城哑口挖了一条渠道,通过各种运河水渠技术,把水在哑口升高,使的船只可以通过哑口,然后连结哑口北面也挖深过来的蔡河。

虽说从襄阳到蔡河,一路上有许多水坝、陡门等,并不能直航,但通过分段运输等方式,依然实现了运河水运,大大方便了河南与襄汉之间的沟通。

历史上,宋朝在这挖的是襄汉漕渠,但他们失败了,因为按他们的设计,得把哑口挖低七丈,虽说哑口并不算长,但就算挖深七丈,也会面临每年很长时间水不足的困境。

因此最后这条漕渠,实际上在过哑口的时候,是需要下船车马转运过山的。

但是在后来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里,通过修建丹江水库,使的过哑口仅挖了两丈深,就使南水北调了。

正是在这种思路下,朝廷前几年按皇帝罗成的思路,集中了许多水利和工程专家们,最终通过复杂的水利和运河技术,只把哑口挖了两丈,便成功的让水渠沟通了蔡水,也不用再担心漕河缺水。

洛阳到颍川蔡水已经实现了沟通,而蔡水又联通了汉水,因此若江汉运河再打通,那么从江陵到洛阳,就有了一条黄金水道,剑南、巴汉,荆湖,甚至是黔中、云南以及江西等地,以后的钱粮赋税、商货等进入洛阳都极为便利,连关中都可以通过灞丹漕河进入白蔡运河入洛。

这年头,运输还是主要依靠水路,能通水运,那么运输成本和效率都将大大提升,这根本就是这个时代的高速公路,一条运河的打通,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很好,告诉秦琼,朕可是记下他的话了,年前要看到江汉运河的畅通。为了迎接这条运河,朕决定在运河的东面潜江入汉江口,设立一个新县,就名潜江县,建立一座新的县城,打造一个运河码头。”

历史上,宋人用十万民夫,硬生生的把一百二十里方城哑口挖低了七丈,结果最后却无水可通,于是还是无法通航漕运。

可朝廷几年前挖通了白蔡运河,只在哑口挖了两丈,利用的是丹江水,这两年都还没有出现缺水不能通航的情况。

现在挖江汉运河,挖的还是以前旧(www.hao8.net)运河故道,主要还是疏通,可以说要轻松的多,根本没有技术上的问题。

“待江汉漕河开通,到时从洛阳通航颍川,再经白蔡运河过南阳抵襄阳,襄阳再自汉江抵达潜江,然后由江江漕河直抵江陵,再下巴陵湘江,一直抵达五岭,经灵渠到岭南广西桂林,然后沿漓江入郁江,再直入南海郡,到达南海港。”罗成越说越兴奋,可以预见,这条水道打通,那就将是一条真正的西部黄金水道,东部有南北大运河,东西有黄河、长江、淮河水道,更东还有海上航线,但在西边,南北却还缺少快捷的沟通水道,尤其是缺少一条能把京畿、荆湖、巴蜀、岭南沟通起来的重要水道。

白蔡运河开通后,其实这条水道已经打通了,但现在江汉运河要是再打通,就能缩减一千里水道,这一千里可是非常重要的。

西部大运河打通,荆湖若是再治理好,那么荆湖这片地区,将立即腾飞,成为真正的天下粮川,能产粮,又易运输入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