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金童玉女演义> 第二十七章 风光楼观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七章 风光楼观台(1 / 2)

金童玉女演义 海上明月生 更新时间 2019-11-12

 方天英一行四人,离开孙家原,当天赶到京城,晚上仍住在曲江客舍。第二天,吃了早饭,他们带着药材、药方及有关长寿健身材料,前去拜见了马进才。马进才自然十分高兴,毕竟这也算是初步成果,这说明对皇上布置的任务,他们是时时记在心里的。马进才说:你们今天在京城游玩一天,然后去楼观台,再翻越秦岭去四川,这可是崎岖山路、险要栈道,一定要倍加小心啊!

别过马进才,他们打算到曲江池游玩一天。他们刚走到曲江池边,远远的望见虢国夫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正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吓得天英、天豪拉着其他的人就往后退。香莲笑道:哎呀,天豪哥,不就是几位夫人嘛,看把你吓的。上一次她们看你是个孩子,没有拉你,你又怕啥呢?

天豪战兢兢的:看你说的,上一次没看上我,这一次要是把我拉去呢?你一点也不担心?

咳,她拉你去不就是玩一玩吗?有什么害怕的呢?

唉,不和你说了,这事没法说清楚……

那边厢,筱莲拉住天英说:天英哥,你和秦国夫人已经是老交情了,见了面还这样胆战心惊的,为什么呀?

为什么?就为的她冒充三妹,和我--不说了,不说了,怪丢人的……

筱莲再追问下去,天英贵贱也不开口了。正在这时,筱莲一眼瞥见那个鹰鼻鼠眼的花花公子领着一班狐群狗党也在池边转悠着,她的脸色立即变了,赶忙拉着天英他们返回客舍。众人一合计,不能再给马进才大人添麻烦了,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他们收拾行李,结算账目,骑上马匹,出了京城,向楼观台飞速奔去一路之上,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儿铺开锦缎,一片片稍稍变黄的麦穗扬波翻浪,他们穿过乐游原,向西南方向的终南山奔去。道路渐渐地升高,树木苍翠的终南山愈来愈近,似乎连草木的清香气息也一阵阵扑面而来,令人酣然陶醉。难怪人们说: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这时,山脚下一片道观吸引了大家的视线,在一座高大的山门上,宗圣宫三个金色大字闪闪发光。他们走进山门,院子里石碑林立,大殿前香烟缭绕,上香祭祀的人络绎不绝,大殿里老子的神像巍然端坐,似乎在冷静地观察着这人间百态。

出了宗圣宫,还有大大小小许多道观。原来,大唐天子姓李,便尊称老子李耳为先祖,对道教也特别推崇,大量地修建道观,道教便空前兴盛。对这许多道观,他们也没有一一细看,便找了个大的客栈歇脚,让把马匹喂养好了,明天还要上路,店主热情地答应着。吃过午饭,他们便上山瞻仰楼观台。

他们一路攀上山岭,果然是山清水秀,茂林修竹,水声潺潺,鸟声叽叽,别是一番天地。上山不远便是楼观台,原来南边的山岭雄浑高耸,层层叠叠,形成一个天然的屏障,而楼观台所在地是一个小小的低矮的山头,正像是冲在部队前头的排头兵,又像是伸向碧蓝色海洋中的小岛,——站在高处俯瞰,小岛的周围铺垫着翠绿的树木和田野,风光极了。山门上楼观台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书法家褚遂良的题字。山门外面,左首是一个六角亭子,里面竖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魏碑风格的“上善池”。旁边就是一个石栏围绕石块砌成的八边形水池,水池内侧有一个石雕的龙头,可以往出喷水。筱莲轻轻地朗诵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认为,至善至美的人就像水一样,他默默无闻,滋润万物,而与世无争。

天英笑着说:三妹对道德经还有研究啊!

筱莲笑吟吟地:研究谈不上,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我们读道德经,道德经太深,我们不过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罢了。

走进山门,是两排石碑,秦、汉、隋、唐名人书法刻石,比比皆是。他们欣赏完石碑,沿着陡峭山路,盘旋上山,到了山顶,高高的围墙围起一个庙院,庙门上的牌匾上镌刻着“说经台”三个大字。走进庙院,有一通石碑,记叙了楼观台的历史以及唐贞观年间重修楼观台的经过。众人围拢观看,碑文大意是说,西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夜观星象,知有贵人要来,便在这里结草为楼,迎接老子入关。老子在此著《道德经》六千言,并筑台说经,因之得名。楼观台的遗迹很多,有老子说经台、尹喜观星楼、秦始皇清庙、汉武帝望仙宫、大秦寺塔、老子墓、炼丹炉、上善池等……

天英若有所思:看样子,楼观台有些年头了。

香莲说:至少也有800年了。

天豪说:不止800年,至少有1000年。

筱莲笑了笑:多少年,可以计算嘛。东周450年,秦15年,汉420年,三国60年,晋150年,南北朝170年,隋37年,唐朝开国到现在也有130年了,一共是……

天英迅速地报出总数:1432年。

香莲喊道:哎呀呀,你们两口妇唱夫随,我们连嘴也张不开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