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楼兰情缘> 第一七三章 宋朝 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七三章 宋朝 下(1 / 2)

楼兰情缘 何凌霄 更新时间 2019-11-04

 编辑本段]

宋朝帝王谱

宋皇室960年—1279年

庙号谥号姓名统治时间年号

宋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960年—976年建隆960年—963年、乾德963年—968年、开宝968年—976年

宋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赵匡义,又名赵光义976年—997年太平兴国976年—984年、雍熙984年—987年、端拱988年—989年、淳化990年—994年、至道995年—997年

宋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赵恒997年—1022年咸平998年—1003年、景德1004年—1007年、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天禧1017年—1021年、乾兴1022年

宋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赵祯1022年—1063年天圣1023年—1032年、明道1032年—1033年、景祐1034年—1038年、宝元1038年—1040年、康定1040年—1041年、庆历1041年—1048年、皇祐1049年—1054年、至和1054年—1056年、嘉祐1056年—1063年

宋英宗体干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赵曙1063年—1067年治平1064年—1067年

宋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赵顼1067年—1085年熙宁1068年—1077年、元丰1078年—1085年

宋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赵煦1085年—1100年元祐1086年—1094年、绍圣1094年—1098年、元符1098年—1100年

宋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赵佶1100年—1125年建中靖国1101年、崇宁1102年—1106年、大观1107年—1110年、政和1111年—1118年、重和1118年—1119年、宣和1119年—1125年

宋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赵桓1125年—1127年靖康1126年—1127年

宋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赵构1127年—1162年建炎1127年—1130年、绍兴1131年—1162年

宋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赵昚1162年—1189年隆兴1163年—1164年、乾道1165年—1173年、淳熙1174年—1189年

宋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赵惇1189年—1194年绍熙1190年—1194年

宋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赵扩1194年—1224年庆元1195年—1200年、嘉泰1201年—1204年、开禧1205年—1207年、嘉定1208年—1224年

宋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赵昀1224年—1264年宝庆1225年—1227年、绍定1228年—1233年、端平1234年—1236年、嘉熙1237年—1240年、淳祐1241年—1252年、宝祐1253年—1258年、开庆1259年、景定1260年—1264年

宋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赵禥1264年—1274年咸淳1265年—1274年

宋恭帝孝恭懿圣皇帝赵显1274年—1276年德祐1275年—1276年

宋端宗裕文昭武愍孝皇帝赵昰1276年—1278年景炎1276年—1278年

宋末帝卫王赵昺1278年—1279年祥兴1278年—1279年

编辑本段]

宋朝疆域与政区

政和元年宋辽夏对峙图宋因五代之旧,建都开封,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的分裂局面。收藏*顶点~小说~网宋朝与辽国的疆界长期稳定在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线。由于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屏障,朝廷只能在边界上广植柳树。在与西夏的作战方面,宋神宗力图开扩疆土,取得了绥、熙、河、洮、岷、兰等州。哲宗时又进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与贵德一带的土地。宣和三年(1121年)西安州、怀德军又被西夏所取。建炎南渡之后,宋朝领土仅限于秦岭淮河以南、岷山以东地区。宋朝也在与大理交界处设立了黎、叙、泸、黔、邕等州。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至道三年(997年)始定为十五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五路。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为利州、益州二路,分峡路为夔州、梓州二路。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西二路。熙宁五年(1072年)分京西路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分陕西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之后又将河北路分为东西二路,分京东为京东东、京东西二路。崇宁五年(1106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畿路。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盟约,约定灭辽后宋得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结果后来并未设置。建炎南渡后,宋朝设立两浙东、两浙西、江南东、江南西、淮南东、淮南西、荆湖南、荆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十六路。宋朝的行政区划设置与地方政治制度可谓重内轻外,中央高度集权。虽然避免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导致地方防务贫弱,也让终宋一代外患不止。

编辑本段]

宋朝人口

宋初年仅有户650万左右。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元丰(1078年—1085年)年间,全国有户1,600万。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崇宁元年(1102年)全国有户2,000万(实际各路相加为1,730万)。而根据今人研究,认为宋大观三年户数达2,088万,人口约11,275万。女真南侵后,中国再次出现了北方人口大量南徙的现象。这次南迁有两波。第一个**是从“靖康之难”到《绍兴和议》;第二个高峰则是在金主亮南侵期间。南方人口因此大量增加,根据估计,南宋在人口峰值阶段,全国人口达到8,500万。若以绍兴卅二年(1162年)与崇宁元年比较,两浙路户口增加26万户、江南西路增加42万户、福建路增加33万户、潼川府路增加24万户,夔州府路增加14万户。宋朝的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0万户以上的城市有50个,其中临安人口过120万,开封人口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城市。

在人口分布上。北方各路中以京畿路人口最集中,元丰期间有户23万,崇宁时有26万。而永兴军路则有户100万。以长安为中心的京兆府也有户23万。这两路人口集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宋朝对西夏的抗战中这些地方处于前线有关。南方人口主要集中在两浙、江南东西、福建四路。这四路人口达到571万,占南方人口的一半。其中两浙路最多,达到197万。江南西路户口则有166万、江南东路则有101万。福建路有106万。淮南东西路共计达到130万。川峡四路总计有200万户、荆湖南北路总计有140—150万户,广南东西路仅80余万户,京西南路有40万户。(以上数字均为崇宁年间统计)

编辑本段]

政治军事赋役制度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将领夺权。建隆二年三月,宋太祖削去了都点检这个重要的禁军职位。同年七月,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官的军权,禁军的领导机构改为殿前司和侍卫司,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使(三帅)统领。但是,三帅无发兵之权。宋朝在中央设立枢密院来负责军务。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他任何官员都不得过问。而枢密院虽能发兵,却不能直接统军,这样就导致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同时,宋朝经常更换统兵将领,以防止军队中出现个人势力。宋朝的兵力部署可谓“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宋朝的军队分为四种,即禁军、厢军、乡兵、藩兵。禁军是中央军,也是宋朝军队的主力。厢军是各州的镇兵,由地方长官控制。乡兵则是按机关抽调的壮丁。藩兵是防守在边境的非汉民族军队。

宋代的农材赋役制度,大致延续唐末的两税法,但增加了丁税。而差役则甚为繁重造**民负担,因此王安石变法时有免役法的推行。

编辑本段]

经济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南宋时期对南方的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农业

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在山区出现)、淤田(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边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这大幅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积。至道二年(996年),全国耕地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顷。到天禧五年(1021年)增加到五百廿四万七千五百余顷。各种新的农具在宋朝出现,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新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成长。一般农田每年可亩收一石,江浙地区一年可达到二至三石。北宋时宋真宗从占城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分给江淮两浙,就是后来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黄籼米1]。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农业发展迅速。一些北方农作物粟、麦、黍、豆来到南方。棉花盛行种植于闽、广地区。茶叶遍及今苏、浙、皖、闽、赣、鄂、湘、川等地。种桑养蚕和麻的地区也在增加。南宋时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今苏州)为代表,有“苏湖熟,天下足”(指苏州和湖州)或“苏常熟,天下足”(指苏州和常州)之称。甘蔗种植遍布苏、浙、闽、广、等省2],糖已经成广泛使用的食品,出现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制塘术的专著:王灼著《糖霜谱》3]。

手工业

宋朝哥窑——米色釉贯耳瓶北宋的主要矿产包括金、银、铜、铁、铅、锡、煤等。北宋时期金属矿藏达到宋朝哥窑——米色釉贯耳瓶两百七十余处,较唐朝增加一百余处。仁宗时期,每年得金一万五千多两、银廿一万九千多两、铜五百多万斤、铁七百廿四万斤,铅九万多斤、锡卅三万斤。

宋朝的丝、麻、毛纺织业都非常发达。西北地方流行毛织业,四川、山西、广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麻织业非常发达。到了南宋时期,广东雷州半岛地区和广西南部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两浙和川蜀地区丝织业最发达。宋朝政府还在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设立织锦院,也就是官办的丝织作坊。而相关的印染业也因此发达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