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社会文学>辅汉> 第四十七章 三年之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七章 三年之约(1 / 2)

辅汉 青衣不白 更新时间 2019-11-03

 “叔父是人杰嘛...”荀攸笑笑,继而似乎是明白了什么:“倒也是没错,小之虽然很多事情都是感情用事,但是不能否认他也是一个人杰,当时我不过给了他一枚令牌,他就敢去杀了那米粮店三十多人。”

荀看着荀攸,嘴角含笑:“你觉得小之到了生阳县,几年能够回来?”

“我想起码三年吧,生阳县百废待兴,我觉得小之现在去,很可能会遇到些挫折,叔父,真的不用再让司空换个位子给小之吗,暨阳县做个县令更好一些。”荀攸并不看好荀之,虽然荀之表现出了一定的勇气,但是治理一个县,可不单单是杀个人那么简单的,准确的来说,要难上百倍,最关键的一点是,荀之并不识字,官场上也没混过,到了生阳县,那里面官道的弯弯绕绕,足以让荀之寸步难行。

而且,生阳县,已经没多少良家百姓了,活着的,都是些蝗灾之下还能够生存的人,多是豪强地主,这些人,荀之如何管?真的全拿着刀子全给宰了吗?

荀攸甚至有些隐隐的担心,生阳县还真有可能被荀之搞得一塌糊涂。

“刚刚还说信任,现在却又充满了怀疑,你这个兄长做的可不尽责啊,公达,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仅仅是我们的时代了,我需要下一辈,这样,哪怕我们才智皆穷的时候,会有人站出来,”荀望着那许都景色:“杨修杨德祖,甚至是司马防的儿子司马朗都算得上人杰,我荀氏也该有人了。”

荀攸不言语,他自然是明白荀氏现在的困境,自己和荀虽然是朝中红人,算的上是颍川最大的望族,但是后辈却是陷入了一个极为不顺的时候,他三个儿子各个平庸,尤其是幼子荀舍,更是德行都不足。

当年他荀氏能够崛起,是在前有荀父亲荀等荀氏八龙、后有荀荀武等人的不懈努力,可不仅仅是吃着祖宗那一碗饭活下来。

若非是如此,当时颍川望族的郭嘉如何现在只剩下一个郭奉孝和一

个郭图?当时不可一世的钟家,只剩下一个钟繇和一个钟毓呢?

世家子从来不仅考虑当下的风光,还得看日后的潜力,这是他们能够生存下去的基础,也是能够昌盛几个朝代的秘诀。

荀知道,荀之便是荀家的命数,是荀家能够崛起的希望。

六月中旬,荀之任命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许都城,成为了各个有头有面的家族的谈资,毕竟荀氏已经许多年没有出过人才了。

而荀之却是在接了命令以后,迟迟未曾动身,他和杨修、司马懿等人整日驾车出去狩猎,是的,没错,他和杨修之间并没有产生多大的矛盾。

虽然杨彪在朝堂上多么的不支持荀之,但是杨修还是和荀之搭上了关系,而荀之也是来者不绝,对于杨修这样的聪明人,荀之认为他是可以结交的。

而司马懿,被父亲司马朗拎回去整日的读书,但却总是翻着墙头出去找荀之和杨修,几人年纪各异,尤其是杨修,比荀之和司马懿要大上近十岁,三人却如同是兄弟,十分合得来。

而郭奉孝却是完全没有能够抽身的理由,他是个十分懒散的人,但是进了司空府,却是变得异常的活跃,作为司空府军师祭酒,正经的二把手,在戏志才死了以后,更加得到了曹操的信任,自此开始大刀阔斧的整改司空府的一切,而这一切,在明眼人那里,都是瞧得出来,这是曹操不甘寂寞,不愿意在豫州这一块小地方上小打小闹了,他想要出去,去获得土地,名义则更加正义,就是勤王。

讨伐不臣。

这是曹操最大的优势,是天下士人能够投身到曹操身边的最大理由。

至于七月初,天气越发燥热,荀之已经是到了不得不告辞的时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