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盛世中华> 二百七十八章 义军,何去何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百七十八章 义军,何去何从?(2 / 2)

盛世中华 汉风雄烈 更新时间 2019-10-28

只是事实已经铸成,现在所要做的就是从中吸收和接受教训。

第一,不能再无各件的相信陕西和四1的那帮人。不管两者有什么样的借口,他们坑了梁纲和襄阳义军一把却是无可置疑的。

第二,坚决的城镇防御战不能再打了。义军战力不强,白莲教这样的义军尤其如此,他们特殊的组织结构,更适合于大范围的流蹿作战。而不是大现模的定点防御战。就像之前王聪儿、高德均在河南做的一样。

两人总共带去了一万来人,虽然主力在其中占了一半,可是在正面战场上,这些人绝不是一万清军的敌手。

但是由于他们的“流窜”景安不但调回了一万多樊城城下的兵力,连全力集结了豫南、豫中所有的清兵和乡勇。总人数达到了两万多人,可是效果依日微乎其微。

从汉江北上,王聪儿、高德均二部一直杀到了豫中许州,纵横往来千余里可以说是自如的紧。而非是遇到了南下不可抗拒的那五千骑兵,清军想把他们全都赶去豫西,可是没那么容易的。

梁纲脑子里尽力回忆着所有关于白莲教大起义的信息,没多少,可是能够确定的是他们并没有向富庶的长江中下游,也就是江南发展。而是选择了陕西、甘肃、四1和河南作为流窜地。

南面有清军的长江水师阻拦,他们过不了江这是一事实。但另外四省都是白莲教往日的覆盖区,这肯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这四个地方全是贫困之地,贫民百姓多,苦难黎民多,他们进了来招收兵力肯定易如反掌,并且分散流动的白莲头军在巴蜀陕甘的山地间穿梭,清军想要彻底围荆他们也是苦难重重,能够一定程度上加强义军自身的安全性。

“那么……让他们流窜起来??”梁纲不认为继续打阵地战襄阳义军能坚持下九年去。

清军的本钱还雄厚的很,绿营死子一批再来一批就是,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大事。只要东南的税矫、粮仓还在,清廷就能一直耗下去。

而襄阳义军却不是如此,这么的在襄樊一直耗下去,对他们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死伤大收获小,兵力不足迟早要覆灭。反倒还替了四川、陕西的同党分担来了压力。因为襄阳义军固守襄樊,就会吸引到足够的清军来围荆。就像之前襄阳、樊城两地城下的清军一样,从而更加的让四川、陕西内部空虚。

完全是赔本买卖,梁纲才不要做。再说了,这一战之后,对四川、陕西白莲教满心愤怒的襄阳义军是否还会依日坚持之前的理念,可是有很大不确定性的。

梁纲感觉着,他们的战略战术肯定会为之一变。

最后一点,襄阳义军不动起来,满清朝廷最高兴。因为义军固守原地不动,那么起义对社会的破坏力就会越轻,清廷也最容易调集兵力荆灭他们。

要推翻满清,首要就是毁了他们的粮仓和钱袋子,红中军是必须要杀到东南的。义军又何去何从呢?

要他们也跟着自己杀去江南,梁纲心里面想了又想,感觉着可能性依日不大。虽然陕西、四川的白莲教,行为接近背叛,可是放着有不弱基础的西面西北地区不去,转而去江南、东南那个自己完全陌生的区域,襄阳义军未必有这个决心。

而且依照这群义军首领的个性,不亲自上门问个清楚因由,怕是睡觉心里都烦。

“这个选择就交给他们自己了。”梁纲手指扣在桌面上不自觉地弹了几弹,清脆的声音传进了耳中,但并没能传进他全速运转的脑子里。

“自己只要把向炮和大炮准备好就行。”手指猛的在桌面上一扣,一丝疼痛让梁纲惊醒,同时间心底里对这个问题也下了最后的决定。

准备好足够多的向炮和大炮,今后的这段日子里铸炮组全力开工。如果襄阳义军选择去江南,那就给他们大炮,而如果选择去西北,那就配给他们向炮。

山林野岭间,大炮运都运不动的,向炮才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向炮筒短,必要时候就是打石弹都是能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