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盛世中华> 二百六十六章铁甲船二百六十七章内心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百六十六章铁甲船二百六十七章内心自(1 / 2)

盛世中华 汉风雄烈 更新时间 2019-10-28

 二百六十六章铁甲船二百六十七章内心自

“车船?!”决定回报到梁纲这里,看到一起送来的车轮舸图,梁纲瞬间明白了这是个什么东西。

他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就是——水浒传。电视剧水浒传中,高俅打梁山所造的战船可不就是车船?

只是……“轮子,护车板?”完整的看罢信报,梁纲沉默了,对于陈明堂的疑虑他深以为然,越精巧的东西就越不顶摔,车船的先进之处正是它在这个时代的最薄弱处。

“不过要是贴上铁甲呢?就像后世的铁甲舰?”梁纲脑子里继而冒出了这三个字来,“那样行不行呢?”

天门,沉湖造船厂。

看到梁纲的回书,陈诗、王邵谊、陈达元的等众人无不愕然——“铁甲舰?那样行吗?”

“会不会太重啊?沉了怎么办?”李元清脑子里实在无法想象一艘战船贴满铁甲的样子会是个什么样子?这太离奇了。从来都没有人想过这个概念!

“铁壁铧嘴平面海鹘!”陈明堂带懵了半响,口中突然冒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来。

陈达元、李元清等众人皆不知其所谓,陈诗却是明白儿子所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不是别的,正是在指一种战船。

“此船为南宋年间秦世辅所造,史载其长10丈,宽1丈8尺,船底厚1尺,有十橹,水手四十二人,载士卒百单八人。舱壁装有铁板,船艏装有形似铧嘴的铁尖,可用以水战中冲击并犁沉敌船,较冲角破坏力更大。”陈诗解释了一下‘铁壁铧嘴平面海鹘’的意思后,将自己所知道的一些书面文字记载说了出来。

不过他也只知道这些书面记载,至于铁壁铧嘴平面海鹘战船舱壁装配铁板有多厚这一重点问题他却是毫无知道。

不过有个先例就是好的,至少给了众人车船装铁甲的信心。梁纲已经拿定了主意,他们也坚定了信心,那接下去的日子就是干活了。

首先按图造出一艘制式车船,然后记载其所有的数据和性能,接着就进行装甲实验以及性能记录对比,是有的一段时间忙了!

视线转回汉阳。

就在两地书信往来的日子中,红巾军陆军已经完成了一次对调,前军第三营被调回了安陆驻守,被调来汉阳、汉口的却是新编练的三千清军俘虏,他们被统称为新兵第二营,营长为高燮。

五千俘虏中‘归顺’了这些人,余下的两千来人死了六分之一,剩下的全是打回战俘营做苦力。

三千人马到位后,梁纲立即就对武昌展开了攻势,首先就拿下了城外的蛇山,然后在蛇山上架炮,居高临下轰击武昌城的平湖门和汉阳门。

梁纲知道,凭自己手中现有的实力是拿不下武昌的,因为江西的部分援军早已经赶到了这里,而北上的另一部分援军则在九江北渡黄州府,与安徽来的援军汇合一处,之后兵锋遥指汉阳黄陂。

梁纲一方面要留意襄阳的战事,半数人马部守在安陆;另一方面还要对峙黄陂,阻挡住安徽巡抚汪新部,除此外要是再分心武昌,攻略江南就明显太不自量力了。

他此次兵进武昌,不是为攻城,而只是为了在对岸寻找一处落脚点。是为了在以后的旬月时间中压一压武昌城内的兵马,不让毕沅把眼睛放到对岸的汉口和汉阳身上。毕竟现在水师主力还未归来,只凭着八艘护卫船,防备岳阳水师的同时不可能还防得住武昌江面。

张世龙被梁纲留在了那里,手中握着炮兵一部,第二营二三两大队和新兵二营的一二三三个大队,总兵力接近两千人。

他的副手,二营副营长李九则是他的后背,带领着第二营剩下的第一大队和新兵二营的四五两个大队再加上一部分炮兵驻守汉阳、汉口两地。

红巾军余下的兵力则全部放在了黄陂方向,**一营(有扩充)、中军火枪营、炮营一部、亲卫营、新兵二营六至十五个大队。汪新部清军有一万人之多,实力不俗。不解决掉他们,梁纲就不可能放心大胆的去对付武昌,所以这个后背之患是需要首先解决的。

现在就是看襄阳方面的战局了,如果义军能够获胜,安陆府的红巾军人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开来汉阳,那样的话首破汪新,继而大军席卷武昌、荆州当不在话下。

可要是清军方面获胜,襄阳失陷,那不要说是席卷武昌、荆州,梁纲怕还要彻底放弃汉阳,全军回师安陆与清军再做一决战。大局自然是顷刻间颠覆。

不过可庆的是,现在的襄阳战局义军还没有显露出丝毫的颓势,虽然谷城、光化一线失守,福宁兵进襄阳城下,可是义军主力却实力无伤,不但如此飞chā河南的襄阳义军在王聪儿的亲率之下还顺利调开了樊城城下的近半清军。

汉江之上,义军水师完全掌控着水面的控制权,高家营和襄阳义军(指王聪儿部)分东西两侧突开了樊城一带,在河南唐县附近的滹坨镇会师。然后义军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流动作战。

王聪儿采取了一种与红巾军完全不同的行军作战方针,分兵灵活运动穿chā,不整队,不迎战,不走平原,惟数百为群,忽分忽合,忽南忽北。

所经之处,河南的白莲教徒和苦难贫民纷纷起而响应。

进军河南半月余,据传回的信报说,不仅实力不伤反而人数还有所增强了一些。

义军入豫,樊城城下的江北清军主力自然不能坐视不顾,要知道此时的河南,除了南阳城中还有一点成建制的清军驻守外,整个河南就再无一股上规模的清军存在了。

一万多清军当即回撤追赶。但是在义军这种大规模流动作战的运动下,清军在后面尾随,也只能是疲于奔命,而无法达到消灭义军的目的。各地的民壮、乡勇为保存自家实力,也在尽量避免与义军相遇,绝大多数都是自守自家城墙,多在观望避战,视巡抚景安的命令为无物。以至于纷纷出现“贼至兵无影,兵来贼没踪,可怜兵与贼,何日得相逢”,及“贼来不见官兵面,贼去官兵才出现”的局面。

江北形势大好,江南襄阳也是易守难攻,说实话梁纲并不太担心襄阳义军,他现在心忧的只是四川和陕西的义军何时才会起来?

湖北起义已经三个多月了,消息早就应该传到四川和陕西,怎么就不见一点动静呢?不是说已经一触即发了吗?难道这么长时间清廷就不去触一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