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大唐乐神> 第二百一十章 风扬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章 风扬阵(1 / 2)

大唐乐神 燕琪 更新时间 2019-10-26

 乐阳的老师明玉轩曾经对八阵图的情况做过考证,并亲自主持发掘出一套我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

该图共分九幅,一幅为八阵正图,其它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图旁附有字说明,详细介绍了每个阵式在特殊环境下进攻退守的战术应用。

据《史记》载,风后为轩辕黄帝的一将帅。密县云岩官遗存的唐朝军事家、常州刺史独孤及的《云岩官风后八阵图》碑,详细记载了黄帝和风后研创《八阵图》的事迹。

乐阳对于考古方面却并不怎么感兴趣,虽然老师明玉轩涉猎广泛,究天人,但是乐阳除了在音乐方面表现优秀之外其他方面都是表现一般。便是这个八阵图,他也只是偶尔在老师写的书中看过一些,对于详细的情况,却不是很了解。

但是自从在千年之前的时代无意中得到了八阵图之一的风扬阵图解之后,他不由得对这八阵图的奇奥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乐阳遍翻典籍,也查到了一些古书上关于八阵图的描述:“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布阵是左为青龙(阵),右为白虎(阵),前为朱雀鸟(阵)。后为玄武蛇(阵),虚其中大将居之。八阵又布于总阵中,总阵为八八六十四阵,加上游兵24阵组成。总阵阴阳之各2阵,阳有24阵,阴有24阵。游兵24阵,在6阵之后,凡行军、结阵、合战、设疑、补缺、后勤全在游兵。有赞歌颂扬“八阵图”威力无比:“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临机应变。”“八阵之法。一阵之中,两阵相从,一战一守;中外轻重,刚柔之节,彼此虚实,主客先后,经纬变动,正因为基,奇因突进。多因互作,后勤保证。”

至于乐阳现在所掌握的风扬阵。古书上说:风扬阵者,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乃八阵二十四阵正兵主巽位守休门的六阵之合阵,是吉门。

并有风扬阵赞曰:风无正形,附之於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风能鼓物。万物绕焉,蛇能为绕,三军惧焉。

乐阳敏锐地从这些字中找出了风扬阵的精义,正是那四个字:风正无形。风扬阵在八阵图中的威力只是一般,或者说是比较偏下地。风扬阵者,主要以防、困、阻为主,而并非以伤、杀为主,所以以其价值来说,在追求强大攻击力、杀伤力的乐阳的要求中。尚难以令人满意。当然,这也让乐阳更加地迫切需要一份完的八阵兵图图解。

在历史上。尤其是在民间的传说中,诸葛亮是一个具有通天彻地之能,神鬼莫测之机的人,而关于他地八阵图、他的兵法都成了后人口中的无上神物,甚至有传说言道:“得八阵图者得天下”。对于这类传说,乐阳向来是嗤之以鼻的,以前的他或许还对社对别人抱有什么期待,但如今的他,只相信自己的力量。这么说似乎有些绝对,但是如今的乐阳对于任何事的成败都建立在自身努力与否地基础上,如今的他更相信四个字:事在人为!八阵图的传说即便是再玄妙,它在乐阳眼中,也不过是一件道具而已,这个道具或许很有用,但是事情地结果还是要建立在一个人怎样去用它的问题。

解了风正无形四字地精义。也就掌握了风扬阵地灵魂。乐阳根据自己地研究心得。把一个大地风扬阵浓缩为一个小型地防守阵势。而这个阵势只需八个人驱动。但是根据乐阳地论。可以抵御二地八次方。即是六十四个武林高手地攻击。当然。这种阵势地威力是同这八个阵势地驱动者地功力高低与他们地熟练程度成正比地。乐阳精心挑选了以张乘风张乘云兄弟为首地八名表现出色地手下。将风扬阵地阵势传授给他们。不过由于一直都是在自行练习中。所以风扬阵阵地威力在目前来说。还是处于猜测和论估计中。这一切都有待于实战来证明。

三月七日。阴。小雨。

这日一早。楚笑天、马行空、安南山、崔秀、蒋敬、赵刚一行六人。到达了襄阳城。

因为久无战事。所以襄阳城早已恢复了平静。除了驻扎在这里地乐家军尚保持着战备状态。每天举行定时地出操训练之外。襄阳城一切如常。表面看来如此。但是实际上。襄阳城是外松内紧。六人到了襄阳城之后。观看城内光景。但见民阜物康。市井安闲。做买做卖。和容悦色。来往行人。谦让有序。完全让人料不到这里在不久之前遭受过几次战争地洗礼。

六人这次代表慕容恪来这里谈判。暂时地负责人是楚笑天和马行空。到了城中。楚笑天就问:“各位。咱们是先去城守府拜这位将军呢?还是先找个地方。住下来。打探打探情况再说?”

赵刚地性子比较急。当即就道:“还打探什么?我们出来前慕容家已经把情况交代得差不多了。现在自然是直接去了。早谈早好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