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葬地玄经> 八.土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八.土丘(2 / 2)

葬地玄经 玉司南 更新时间 2019-10-14

程教授所说的铁铲又叫洛阳铲,洛阳铲是一百多年前由洛阳倒斗摸金的土夫子所发明的。常见的洛阳铲呈半圆筒形,长20至40厘米,直径5至20厘米,装上富有韧性的木杆后,可打入地下十几米,通过对铲头带出的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的辨别,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等情况。洛阳铲的制作工序有20多道,最关键的是成型时打造弧度,需要细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铲子就带不上土。这种铲子只有洛阳几家手工艺作坊生产,而且至今只能手工制造。到了今天,洛阳铲不再只是土夫子们专用的工具,在考古,地质勘探等领域中,也开始广泛的使用这种简便而又实用的工具了。

岳老三他们虽只是一帮文物盗窃走私团伙,但毕竟也是吃这口饭的,对这些寻找古墓的手段方法也略有知晓,听程教授这么一说,立刻朝他的手下招了招手,说到:“阿郎,把那几把洛阳铲装上铲柄给程老教授拿过来拉。”那个被叫做阿郎的年轻人,看样子在二十七八岁的样子。生得虎背熊腰,看上去颇为强壮。他听岳老三在吩咐自己做事,赶紧从包裹中取出预先已经准备好的三把铁制的洛阳铲铲头,装上木头的长柄后送到了程教授的手上。

程教授接过洛阳铲,自己拿了一把又将其中另外两把分别递给我和华洋,让我们跟着他三人各自相隔两米左右一字排开,然后用力将手上的洛阳铲插进脚下的地面,开始勘察起这高大的土丘前面地下土层胡的结构来。

当我们把铲头插入地面半米左右,然后将铲子缓慢得提了上来,当那洛阳铲带着地下的土层被我们提出了地面之后,程教授分别仔细查看了三把洛阳产铲头上所带上来的地下土层结构,然后又用手分别在我们这三把洛阳铲的铲头上捏了点泥土放到自己的鼻子下细细的闻了闻,随后摇了摇头,说到:“这里没有人工挖掘以及人工填土的痕迹。咱们继续往土丘靠近两米再做勘察看看。”“好的。”我和华洋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于是我们依照程教授的指示往那高大土丘又靠近了两米的距离,然后再次将洛阳铲垂直插入了地面之下。但遗憾的是,这次的努力还是没有结果。就这样一连尝试了好几次,每次都是豪无线索。岳老三他们好象有些不耐烦了,一个劲地向程教授追问是不是哪里搞错了,但程教授却好象是认定了此地肯定就是记载中的李少君墓地,一点也没有放弃的意思,继续带着我和华洋一点一点的往土丘靠近。

当我们距离那土丘大概只有三四十米的样子,程教授突然从华洋的那支洛阳铲上看到了铲头上的泥层中略微带上来了一些“五花土”的土质。地球上的地层结构是十分复杂的,自然形成的地表的土层结构通常都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土层堆积形成各自不同的土层结构。每一层土层都因为各自不同的沉积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土质和颜色,如三明治一般层层堆叠层次分明。但是如果是经过人工挖掘然后回填的土层,因为人们在挖掘的时候就无意中破坏了自然土层的层次结构,把各个时期不同土质不同土色的泥土混在了一起,所以当把这些挖出来混在一起的泥土回填到地下的时候所形成的填土层里就不再有土层分明的土层结构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土色土质混杂在一起的土层结构,这种土质通常就被称为“五花土”

这一发现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有五花土就很有可能出现地下遗迹,这一点是我们这些学考古专业的人都十分清楚的一个常理。虽然这时我们三人都已经累的满头大汗,但一想到马上就可以发现一个汉武皇帝时期的名士墓穴,心中不免格外激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