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重生之都市捡漏王> 第431章 前后赤壁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1章 前后赤壁赋(1 / 2)

重生之都市捡漏王 香叶 更新时间 25天前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人,宋宗室,宋太祖子秦王赵德芳的后裔。宋亡,归里闲居。

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经程钜夫荐举,任兵部郎中,后官至翰林学士,封魏国公,谥文敏。是元代成就最高的书画家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画作“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开创了元代文人画新画风。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

赵孟頫的传世书迹较多,有《洛神赋》、《前后赤壁赋》、《道德经》《归去来辞》等。传世画作有《鹊华秋色图》、《红衣罗汉图》、《浴马图》等。

可以看得出这人,相当厉害。

《前后赤壁赋》是《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总称,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两度游览黄州赤壁时所作。

赵孟頫应友人明远之请,书写苏轼《前后赤壁赋》,并画苏轼像于卷首。这件墨迹是纸本册页,是赵孟頫48岁所书,笔法精妙,有魏晋风范。

它是其行书作品中的得意之作,无论是心境还是技法都达到了最佳状态,作品中更是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和高古的意境。

所以《前后赤壁赋》对于刚刚起步学习行书的书法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书法帖。

陈三顺直接看了一遍,视线很快就落在了印拔上。

发现提拔上,竟然只有三个人,一个是赵孟頫本人,第二个是元代唐棣,第三个是元代班惟志。

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应该是完整的,没有任何疑惑的。

但偏偏陈三顺以前鉴赏过《前后赤壁赋》的真迹,至于现在真迹有没有真的被收藏在各大博物馆里,但陈三顺可以确定,这幅字是假的。

因为,真迹的印跋中,可不止三个人。

还有,元代鲜于枢跋、元代赵奕跋。

当然,这是后期收藏者加上去的题跋,但全都是元朝的人。如果说这幅画是在元朝时候出现的,陈三顺可以说,那两个人可能还没写上提拔,但偏偏他是在现代,所以,那五个人的提拔都必须出现。

“第一个就放假货啊,这谁弄的仿品,也不用点心,这是在省笔墨吗?”

陈三顺苦笑道。

第一次见到仿品还缺斤少两的。

所以,陈三顺立刻看向第二幅字画,这幅字画,竟然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他直接跳过去了。

王羲之的书法都绝迹了,上次他有幸遇到的初月帖,都已经是唯一的了,更别说这兰亭集序,如果真的是,价值几十亿,这个吝啬鬼王多宝,会拿出来?

陈三顺直接跳到了第三幅字。

这一幅字是来自晋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创作的草隶书法作品《平复帖》。

这幅帖,陈三顺如果没记错,应该被收藏与帝都故宫博物馆,他有幸去过一次,见到过,如果博物馆的东西没有丢失,这肯定是假的。

当然,不是民国陈三顺见过,而是现代陈三顺,只是两人的记忆融合了,他自然知道这回事。

尽管知道这幅字画不可能是真品,但这模仿得惟妙惟肖的,倒是让他忍不住看了起来。

据他了解,《平复帖》共九行、八十四字,是陆机写给一个身体多病、难以痊愈的友人的一个信札,因其中有“恐难平复”字样,故名。它是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其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

这高仿者,还真的是有心了,连纸质都是还原用了麻纸,字也是用的秃笔写的,相比之下,比第一幅用心太多。

《平复帖》的书写年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皆有参考价值。

所以说,如果这是真迹,跟王羲之的初月帖有得一比,也是天价之作。

不过,这帖有个缺点,那就是印拔太多,根本高仿本来,就算是印拔也是仿的,但因为印拔并非统一一种笔墨,所以非常繁杂。

繁杂到什么程度呢?

《平复帖》卷前有白绢墨笔题笺,笺文为“晋平原内史吴郡陆机士衡书”,另有宋徽宗赵佶用泥金笔书“晋陆机平复帖”书签,下钤宋徽宗双龙小玺,另有“政和”、“宣和”小玺,拖尾骑缝处还有"政""和"连珠印,为宣和内府收藏时所钤。

还有明代韩世能、韩逢禧父子和张丑,清代梁清标、安岐、成亲王永理等鉴藏印记。

卷中有“开元”印和唐王涯、太平公主等人藏印。

还有有唐时收藏家殷浩和梁秀的"殷浩""梁秀收藏古书"印。卷后有明董其昌“右军以前,元常以后,唯此数行,为希代宝”等名家跋文。

而上面虽然也有跋文,但形式单一,肯定是高仿者没法仿出原作的这些繁杂跋文,只能随意弄了一些。

不过,能做到这种,已经很不容易了。

很多古董字画的高仿,最难的不是字,而是印拔,对这些古字画了解的人,对字画历史来龙去脉都了如指掌,想混过去没那么容易,所以难度就在于这些印拔的高仿。

如果是三五个,那倒是简单,但像这平复帖那么多的印拔,基本上,谁都要放弃了。

然而,就在陈三顺想要放弃的时候,突然看到最后一个印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