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611.取辽东(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11.取辽东(2)(1 / 2)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caler 更新时间 2019-10-13

 遥眺着影影绰绰的威远堡门的方向,前翼后军副都统喻昌向身边同样蹇着眉头的允禵如是进言道:“王爷,福庆贝子传来消息,移民后队刚刚才过了东辽河,这要是海逆不中计回援的话,那咱们可就有大麻烦了。”

大麻烦,不,应该说是天大的麻烦。为了调回快速北上的夏军,奔袭抚顺、沈阳的声势要做足了才行。为此,允禵不得不派出两个副都统部万余人的兵力大张旗鼓的行动。再扣除在宁古塔放牧的千余辅军,如今允禵手上只有不足三万人的兵力,与夏军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确是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怎么办?是退到东辽河以北,据河防守呢?还是在威远堡一线就跟夏军打上一仗?

考虑了半天,又反复看过了地图,允禵命令道:“快马通知海多礼和世荣两部立刻撤下来,径直取道柳河、伊通河,返回宁古塔休整。”

允禵决定在东辽河以南跟夏军打一仗,但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允禵也明白清军很大可能是输多赢少,因此允禵必须保住海多礼和世荣两部作为其最后的本钱:“另外,通知各部退至布尔都库苏巴尔汉门(四平街附近)待命”

允禵选择在布尔都库苏巴尔汉门与夏军会战自然是有道理的,这倒不是他有意拉长夏军的粮道,而是因为他完全清楚夏军补给线主要是依托辽河、浑河两大水系,利用小型船舶实施水上运输,以达到节省畜力和途中损耗的目的。

而布尔都库苏巴尔汉门附近地区恰恰是距离弧状的东辽河河道最远的一处地方,夏军要么单独派兵沿河护送,要么干脆是沿柳条边齐头并进,无论如何,夏军必然会被柳条边所分割,使得会战中清军兵力劣势的问题不再突出甚至具有相对优势。

反过来,若是允禵进一步后撤,在布尔都库苏巴尔汉门以北的黑尔素门附近与夏军展开会战,结果却会不利于清军一方,须知道东辽河在黑尔素门的西北处折返,分开的两路夏军势必重新得到会师

几乎在允禵下令各部后撤的同时,席大平在留下暂时变成步军的飞骑军第四师第一旅指挥部及该旅第一团、该师辎重团守备铁岭县城兵站,又留捧日军第一师第一旅指挥部及该旅第一团并该师白兵团留守开原县城后,其余各部马不停蹄的沿柳条边(新边)向吉林开去。

和允禵料想的一样,为了保护东辽河上的辎重船队,夏军选择了分兵。

其中左路夏军以定胜军第五师、飞骑军第四师第三旅及捧日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二团、第三团等三部共计一万六千人沿柳条边以西的辽河、东辽河东侧的河滩行军;右路夏军以虎翼军第一师、虎贲军第三师及捧日军第一师、飞骑军第四师剩余部队合计三万六千余人则沿柳条边东侧行军。两部夏军之间相隔约一日的行程,而且因为柳条边的阻碍,彼此之间的往来通讯都要折返开原后才能实现联通。

当然,只要夏军夺取了布尔都库苏巴尔汉门,那么两路夏军之间的联系又将恢复畅通,但允禵所图谋的正是这唯一的机会

华夏武成十五年(清同治二年)四月十三日已时半,正在沿东辽河前进的夏军左路军前哨探马忽然发现当面出现大股清军。猝不及防的夏军虽然闻讯后迅速将靠东岸行驶的运输船队驶入河道中央,但定胜军等部已经来不及摆脱清军的围攻,只能在向开原和右路军分别派出报警信使后,选择就地阻击。

好在夏军训练有素,很快便从行军纵队转化为横队,并且除来不及设置炮垒的师属十一分炮外,其余团属八分轻炮都罗列阵前,让一心想打夏军一个措手不及的允禵情不自禁的联想起临西一战时面临的铺天盖地的炮火。只是,允禵无法下令让清军从阵前撤出,否则清军的实力固然能保存下来,但军心士气必会荡然无存。

于是,在双方都不得已的情况下,三江口会战爆发了。

午时末,布阵完毕的清军缓步向夏军逼了过来。

适时,允禵以四个副都统部的一百个正军佐领一万二千五百名马甲、步甲为前驱,四十个辅军佐领五千名辅军为中继,巴牙喇兵参领和剩余二十五个正军参领、十五个辅军佐领七千余人为后盾,做孤注一掷,只留火炮佐领、鸟铳佐领等部三千余辅军为压阵。

夏军方面,则以十四个步团的八十四门八分轻炮列在最前,其后是六千余步铳手分两列横队而立,各团白兵哨、师属白兵团二千二百余名披甲白兵和部分炮手组成的不披甲白兵坐在步铳队后休息,师旅所属六个探马哨的六百骑军则成为最后的预备队。

清军很快突进至夏军八分炮的射程之内,夏军火炮当即开火,此番并非是为了打散清军阵型,而是为了迟滞清军前进速度和更多的消灭清军有生力量,减轻夏军步铳队的威胁,因此,夏军炮兵部队在最初两轮实心弹射击之后,很快改为葡萄弹和霰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