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轮回旧章> 第七十二章 稷下学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二章 稷下学宫(1 / 2)

轮回旧章 何季风停 更新时间 2019-10-12

 从各国慕名而来求学论道的学者名家不计其数,齐国原先只是在崂山南面顺着山势建了百人规模的住房与殿堂,供奉着齐国的几位大家,如名家的邓析、惠施、公孙龙都在此著书授业,儒家的孔子、道家的庄子也曾在稷下学宫短暂的住过一段时间,随着这些大家在诸国的名气越来越大,更多的年轻人来到此地,一方面希望能效仿先人,在稷下学宫闯出一番名号,以便到诸国谋求功名,实现抱负,另一方面也是此地汇聚了太多大家经典,学文致理事半功倍,对自己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还有一些人是带着朝圣的心情来的,只是想看看哪里是邓析坐过的椅子,哪里庄子曾经讲道用的木案,一凳一案,原本不起眼的物件,经过名家之手,也成了风景。由于聚集的学者越来越多,原本修建的房屋明显不够用了,规模一扩再扩,稷下学宫由崂山南簏扩建到夫子河南岸,为方便通行还在河面上修筑了石桥。所有来求学的人,无论贵贱都可有一席安睡之地,一案研墨之台,只不过需要五六人合住在一个房间里,因为来稷下学宫求学的人实在太多了,管吃管住,全程免费,即便不来求学,解决个人温饱也挺好的,没有管理人员驱赶,想住多久都行。但自从前年开始,由于稷下学宫规模实在太过于庞大,不得以更改了入驻的条件,夫子河南岸新建的宿舍仍是免费供贫寒学子居住,而夫子河北岸,离原崂山旧址更近的区域开始实施租金制,根据离旧址的远近、宿舍的大小收取高低不等的租金,这样一来贫寒学子求学的道路虽然远了一点,但依然没有被阻断,而那些各国的富家子弟也乐意掏些钱求个舒适安逸,皆大欢喜。

稷下学宫的宿舍规模虽然越扩越大,但主要的活动区域始终没有变更过,崂山南簏下有一条玉石铺就的小径,将活动区与休息区隔开,这条路被人称为“举贤路”,一旦踏过此路,举座皆为贤人,无分贵贱,只有贤德高低。

今日恰逢每月例行一次的论道大会,所有在册的学生都齐聚在此,聆听老师教诲,观摩大家论道。

因为稷下学宫有名家的邓析、惠施、公孙龙等人常年久住于此,所以学宫内论道的风气浓重,年轻学者仰慕名家风采,认为天底下最显学问的事情便是论道,在理上压人一头,除了显示才学高深以外,还挺解气的,读书人意见不合,总不能动手吧,也太辱没斯文,不行就坐下来论道,说个三天三夜,理是否越辨越明尚不好定论,但能坚持不倒的人肯定身体素质明显要强一点。附近耕作的山野村民总是说这些读书人本着能吵吵就尽量不动手的原则,少了多少打斗,多和平。

邓析、惠施、公孙龙哪一位不是从吵架起家,吵出名了,吵架就不是普通的吵架了,而是论道,跟这些名家的巅峰人物在一起永远要小心,抱着不要被论死的戒备。不知道孔子、庄子这些儒家、道家的领军人物,当初是不是因为不堪其扰,才选择巡游各国的。

武庸当然对这些没有半点兴趣,穿过大半个稷下学宫,没看到几个人,跨过举贤路,顺着上山的石阶,很快便到了一块巨大的平台,这里围坐着近千人,左、中、右分成三派,左、右两派的人已经为今天的题目吵得面红耳赤,中间派负责维护秩序,但这些人实在掩饰不住内心的笑意,看热闹真不嫌事大,表面上还得假装维持秩序,让双方平复心态,不要产生过激的行为,内心里恨不得他们马上操案子打起来,上个月就是其中一派与自己门派论道的时候,产生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现在头上被砸的瘀青还在,往事历历在目啊。

武庸目不斜视,从人群当中直接走过,所有刚刚还在面红耳赤吵的不可开交的人,怪异地看着从他们面前走过的这个年轻人。

这是怎么回事,今天论道还要有人巡场?防止恶性斗殴?难道校方事先得到消息,有人携刀剑凶器到了现场?

左、右两派的人眼神复杂地看着对方,识趣地闭上了嘴。武庸立刻感觉到耳根清静,山风吹来心旷神怡,刚刚想上山捏死田叔的冲动一下子冷却不少,气势懈怠之后武庸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转头朝身边的人问道:“田叔是否在山顶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