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穿越一八五三> 第三一四章 公羊儒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一四章 公羊儒学(2 / 2)

穿越一八五三 酥酥麻麻 更新时间 2019-10-11

公羊儒学是董仲舒天人合一论的基础,自魏晋后逐渐消沉,这是由于公羊儒学中贯穿了大一统,拨乱反正等政治大义,又包含历史变易观点,即著名的公羊三世说:据乱世、升平世与太平世,三世循环,不断向前发展,而且公羊儒学专讲儒家大义,倡导拨乱反正、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无情镇压!

自宋朝起,随着庞大文官体系的建立,统治结构渐趋固化,静态成为治国的常态,理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要求民众安于本份,向天理看齐,即存天理,灭人欲。

何为天理?表面上皇帝是天子,代表着天的意志,即为天理,但皇帝施政离不开文官集团,所以真正的天理是文官集团,这就相当于给文官集团的统治上了一把万年锁,给普通人的精神则上了一道枷锁,以维持统治结构的牢固不变!

从宋明清的更迭而文官集团愈发庞大来看,理学取得了成功,却正是由于这份成功,使得文人已不知忠君爱国为何物,以日渐奴颜婢膝取而代之。

宋朝小皇帝投海,尚有陆秀夫之辈殉死,明朝崇祯上吊煤山,除了个老太监殉死还有谁?

而公羊儒学讲究变化,血腥凌厉,形同于儒学中的法西斯主义,怎么可能为统治者喜欢呢?尤其到了清朝,严格来说,为清庭服务的汉官都属于乱臣贼子,都属于无情镇压与拨乱反正的对象,因此被统治阶层抛弃不足为奇。

但是公羊儒学的进步性显而易见,尤其是拨乱反正,微言大义正是现实社会所需要的,对于凝聚民族自信心与重塑道德伦理无比重要,义之所在,浩气长存,这才是儒之真谛!

汉朝时的儒生,为了理想与信念,即使刀斧加身,也面不改色,唐朝时的儒生,驰骋边关,碧血染黄沙,宋朝时的儒生,倚香偎翠,风流快活,明朝时的儒生,结党营私,专与皇帝做对,到了清朝儒生,终于演化成了彻头彻尾的奴才与走狗!

历史的走向清晰的表明了儒学的发展是个下降型的通道,连带整个民族的伦理道德也是一朝不如一朝,重铸民族之魂,除了在军事上需要一场接一场的胜利,更重要的,还在于给儒学拨乱反正,王枫已经有了把公羊儒学竖立为标杆的打算。

只不过,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庞大工程,王枫没有时间搞,也没有儒学名家帮他做这种事,所以只能把四书五经暂时放一边,改而以摘录出的警世名言与经典事例勉强充作中国古典文化教育。

在政府中供职的文人虽然已经渐渐脱离了传统文人的范畴,以事功一展抱负,却也不可能接下简化汉字的活,王枫奉行的是高薪养廉,精减人员,人尽其用,不养闲人!

发给你达到中等富户生活水平的薪水,你就得做事,而且还不是一般二般的做,是把人当牛马使用,下班回家基本上都累的不想动,某些有上进心的还得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科学知识,哪有空闲简化汉字?要知识,简化汉字不是拍脑袋就能简化的,必须要符合汉字的演化规律,象型文字的基本要素不能丢,近万汉字能把人的头搞大!

兄妹俩互相看了看,虽然有心接下,却实在是抽不出空,只能强抑下那份冲动,丢了个无比抱歉的眼神给王枫。

王枫也是头疼的很,现代的简体字是可以拿来直接用,但他觉得简化的过了头,最好重搞一下,况且就算他可以凑和着用,近万个字的简繁对照一一列举,也够他喝一壶的,对于这类靠水磨功夫才能出成果的活,他没那么多的耐心,吩咐下去让别人搞才最合适。

只不过,具有相当文字功底的人全部被委以重任,抽不出空,比如盛宣怀的父亲盛康,进士出身,却整天忙碌在田间地头,盛隆也是不好意思去麻烦,毕竟六十多岁的老家伙了,精力有限,而如苏州四富等有文化的商人都忙于投资兴业,多半也不会接下,强行要求或许可以,可是王枫不愿欠下他们的人情。

究竟谁能办呢?

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王枫试着问道:“盛宣怀,你的弟弟妹妹们都在苏州吧,四书五经学的如何?能识多少字?”(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