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 科举改制(2 / 2)

纵观青史,历代改革者都太过急于求成,大刀阔斧之下势必会将利益集团得罪死。</p>

前车之鉴,他必须要慎重对待。</p>

所以,改革可以,但在没有绝对压制士族门阀的武力之前,必须循序渐进,温水煮青蛙。</p>

可以让士族门阀感到痛,但又不是很痛,属于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p>

如此,他才会安全。</p>

那么……</p>

就从科举制度先开始改革吧,这对士族来说,不痛不痒,甚至他们也是既得利者。</p>

徐锦凤稍稍凝思,便下笔如有神,从科举的角度切题。</p>

其实孔太师和先帝爷已经为科举制度打下了基础,他只需在某些地方稍微改进一番,就可以直接用。</p>

比如……</p>

在各府、各县建立公办学堂文庙,这没人有意见吧?</p>

其实徐锦凤也在豪赌!</p>

置办学堂收拢读书人,而文庙则让读书人凝聚信念,但到底能不能让文人士子凝聚出文宫……</p>

他倾向于可行!</p>

因为道教和佛教,皆是以道观、寺庙来传承的。</p>

那么儒教为何就不行了呢?</p>

当然,这儒教的圣贤……肯定是要由高个的、天塌了都能顶的来当,而他则在圣贤背后猥琐发育。</p>

他心里也有了最适合的人选——孔颖琳!</p>

三朝老臣,又是建安帝的帝师!</p>

这资历太够了。</p>

四世三公的灵氏、源远流长的王谢两族,这等顶级世家也得给孔家一个薄面。</p>

由孔颖琳来主导这一切,还能让人产生一个错觉,这只是士族内部的矛盾。</p>

除此之外,还要将科举细节化。</p>

毕竟,每年一次的春闱和殿试,太频繁了。</p>

而且,考生们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p>

就比如这一届,才子云集,四大才子都扎堆一起,比往届的质量不知高出多少倍。可想而知,这竞争压力就大多了。这也使得好多有真材实料的学子落榜。</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