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大明:你个暴君,竟成了千古一帝> 第十六章 封驳圣旨,奸佞误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封驳圣旨,奸佞误国!(1 / 2)

 圣旨连降。</p>

工部立刻派出大匠作,前往城外天巡军驻扎地,对军方招募工匠和铁匠进行技艺收编和教导。</p>

锦衣卫、东厂、西厂,撒出全部人手,动用大量密探,对参与锻造天巡军械的匠人进行身份甄别。</p>

专业人,干专业事。</p>

未消几日,绝大多数匠人都洗脱了怀疑,但也有近千名工匠和上万名铁匠被秘密处死,埋葬入城郊乱葬岗中。</p>

这些人,要么是国朝朝廷大员、藩王勋贵的探子,要么身怀大案,还有几个是高丽、扶桑国的细作。</p>

其罪,或许不当诛,可为了天巡军械的绝对保密,只得如此。</p>

随后。</p>

在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建议下,在天巡军驻地最中心的位置,原地建立起数十座炼铁炉窑和数千座打铁工坊,以供天巡军械打造之用。</p>

两厂一卫的缇骑、番子,日夜巡视,闲杂人等,严禁入内。</p>

而就在工部大匠作和匠人们准备大展身手时,锻造天巡军械的钢铁,却迟迟没有运来。</p>

五军都督府数次催促户部、兵部,始终未得到回应。</p>

于是。</p>

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兼北征大元帅,亲自去了趟户部、兵部和内阁,连连吃了几个“矿铁太多,调度困难,勿要心急”的软刀子。</p>

“李首辅、刘次辅、谢阁老,九月底了,天巡军寸铁未见,再有一月,就是陛下要求的北征之日,天巡军等不了多久了,倘若两日后还是看不到矿铁,本帅就要到皇宫内告御状了。”</p>

王守仁含怒放话,甩袖而去。</p>

圣旨在前。</p>

户部、兵部,依旧不肯配合军方,难道是想抗旨不遵不成?</p>

阁房内。</p>

李东阳首辅、刘健次辅、谢迁群辅面面相觑。</p>

“宾之,户部、兵部,可是得了你的授意?”</p>

刘次辅看向李首辅,怀疑道。</p>

国朝无党争。</p>

却是有类同存在。</p>

比如,太祖时期的淮西、浙东。</p>

没有结党之名,却有结党之实,打压异己,抗衡皇帝。</p>

早在李首辅入朝为官不久,就建立了一个诗歌流派。</p>

茶陵诗派。</p>

号称不满台阁体,要以唐为师,而效法唐诗,开创诗坛新局面。</p>

李首辅因此结交了不少士人,随着成化、弘治,和到来的正德一朝,三朝时间,那些士人在朝廷中,已然成为无法忽视的力量。</p>

户部尚书韩文,兵部尚书刘大夏,就是茶陵诗派的人,而且在诗派中,仅次于李首辅的地位。</p>

户部、兵部的行为,不禁让人怀疑是李首辅的授意。</p>

谢阁老同样望向李首辅,眼中的意味,亦是如此。</p>

“这些日子,我都在为家族、亲族忧心,哪有时间去想诗派的事?”</p>

李首辅摇摇头,无语道:“再说,陛下圣旨在前,我岂敢抗旨不遵?”</p>

锦衣卫前往老家茶陵后,他的族人,亲族,已经有数十人被抓入诏狱。</p>

长辈、同辈、晚辈,一日数封家信入京,询问情况和求救。</p>

这时候,再敢违抗陛下意志,不就是上赶着给锦衣卫递刀子,送族人和亲族都去死吗?</p>

“这么说,是韩尚书、刘尚书自己的想法了。”</p>

刘次辅点点头道。</p>

族人、亲族。</p>

一直是老友的软肋。</p>

现在,软肋被陛下拿着,是不敢给陛下上眼药的。</p>

“韩文、刘大夏,是找死不成?”</p>

谢阁老疑惑出声。</p>

菜市口那,寿宁侯、建昌侯的血,可还没干呢。</p>

在陛下面前造次,无疑是在找死。</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