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善后大借款
刘文辉得到了袁世凯要向外国人借钱的消息,再说了,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赵凤昌年五十有余,正是精明强干的年纪,得了这个消息就对刘文辉道:“大都督,我们不能让他们跟外国人借钱,要让他们向我们借,然后……”刘文辉笑道:“你说得对,不过,他们要向外国人借钱,还得过了民意这一关。无论如何,相比于外国人,我这个资本家的名声要好很多,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我是中国人。”
赵凤昌想了想,似乎明白了许多,笑道:“看来大都督早己胸有成竹,凤昌多言了!要在中国做些事情,历来都不是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民心可用,民意更可以利用。”
刘文辉道:“你并没有多言,你说的好,你如今又回到湖北,正是你的份内之事。如今,我们双管齐下,由我来负责以民意逼迫,如果成功,那事后就由你来谈判,一定要用这些钱,为我们争取得更大的利益,并且得到只能通过战争才可能得到的利益。”事后,两人连连点头,赵凤昌不用多问,就知道刘文辉有什么打算。大家都是聪明人,心照不宣。
大清政府财政早己经破产,袁世凯当国之后,也无能力解决军队政务等等一系列问题,因为没钱。其实,他也想过要向刘文辉借钱,但是,钱是人家的,那里有这么容易就借,总是要有条件的吧!现如今,要借钱的有一家,能借钱的有二家,外国人和刘文辉。那何不相互牵制,然后让他们相互竞争,然后有利于自己呢?
买东西时都要货比三家,更不用说借钱。于是,他就先透出风声要向外国人借款,以让刘文辉知道,敲打一下。毕竟,袁世凯心里还是很感激刘文辉没有将钱借给南京方面,要不然,他就会麻烦多多。有了钱,也就有了军队,有了武器,各方面也能正常运转……
所以,从感情上,如果可能,他一定不会选择在外国人那里借钱,特别是美、德、英、法、日,这几个国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会这么便宜把钱借给你?不利滚利才怪,不这样要求,那样规定才怪。财政一旦被外国人掌握在手里,之后对国家有什么影响,又有什么后果,他不是不知道。但是,如果财政被刘文辉掌握在手里,那更不会好过,因为刘文辉己是一方诸候,鼎足之势己成。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向洋人借钱并不是这么简单,他们与刘文辉打着同一个心思,那就是通过借款来影响并掌握中国的财政。一个国家如果被别人掌握了财政,这有什么后果,聪明人不用想就知道。因其条件有损国家主权,一开始就遭到同盟会及全国各界人士的极力反对,借款合同签署的消息传出后,全国舆论大哗,一片反对和抗议之声,纷纷谴责袁氏的卖国行径。
其中的条件,首先就是中国的盐税,关税主权旁落。另外,善后大借款的借款期内,中国不得向五国银行团以外的银行团借款。这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只能向他借钱。中国以后兴办实业,如需再借款,只能聘洋技师,只按照普通合同办理就好。这又是什么意思,连中国以后的发展,连技术都要在洋人的监控之下,有了工作,首先要将机会提供给他们。
最让国人受不了的是,借款支出领款凭单,必须有一中国人和一外国银行团的稽核员签字,方能有效。这就是要受到监督了,这钱要怎么用,如何用,还得经过他们的同意,要不然的话,你就用不成……
袁世凯看了后,鼻子都气歪了,但是,欧美列强都是资本主义当国,追逐利润那是理所应当。正在他一边生气,一边被骂为‘卖国贼’的时候,刘文辉一封电报发来,道:“慰亭兄,在下的华夏银行,也薄有资产。如果慰亭兄有意,大家可以谈一谈,并且保证,条件比外国人优厚太多,太多……”
袁世凯听了大喜,旁边的心腹也道:“大总统,还是咱们中国人厚道啊!”袁世凯连连点头,当时就回电应答,并让刘文辉拿出章程条款。
刘文辉当时就将条件列出:第一,在以后20年内,华夏银行在中国各地的商业活动中,享有商业优先特权,只要不违反法律,那么就受到民国的保护,要不然,我将用出‘必要之手段’,以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听说民国有意重铸银币,并统一货价,便于交流(袁大头)。在下也愿意为国为民做一点事,希望能广泛参与,并将华夏银行的‘银元券’与之对等挂勾,只因银洋不便发展与流通。
第三,必须以全国的财政作为支持,并抵押盐税与海关税十年,收入多少不论,也不要民国付利息。第四,允许我华夏银行有铁路修建权,铁路修好之后,并将之前租给华夏银行15年,15年之后我们会归还政府。不过,那时的民国政府必须用钱将之卖回去,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