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单单是林老板,很多投资者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去看待股票的涨跌的,其实之所以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因为这些人使用了日常经营企业的思去考虑股票的涨跌。
这些人可能不太懂股票,不太懂二级市场的运作规则,不能在股票市场中、在资本市场中稳定盈利。但他们清楚的知道,股票代表着股权,股票的价格代表着对应股权的价值。
而对应股权的价值又来源于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情况。在他们看来,一家公司的经营过程当中会出现时好时坏的情况,这很正常。
只要公司不倒,只要公司持续盈利,早晚会有回去的一天,唯一的风险有可能回不去的原因就是公司倒闭,但一家上市公司又怎么可能会轻易倒闭呢?
一家公司能够上市,就证明他比绝大多数公司要强,是不会轻易倒闭的。所以在这些投资者看来,下跌无所谓,长期持有,拿住就好,早晚能回来。
还有一些投资者,当看到上市公司的股价从高点开始下跌了20%、30%、40%,就觉得好便宜,能进场了,觉得不会再往下跌了,更有甚者,甚至卖房卖车都要进。
有着这样的想法的投资者,可能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但他们对于价值的判断标准依旧是用日常企业的经营思维来做判断的。
这么说可能不太好理解,人们判断一个东西是高是低,是大是小,是好是坏,是有一个锚定的标准的。
当进行判断的时候,人们会下意识的用自己潜意识里的锚定标准和需要判断的东西做比较,从而得出是大是小,是高是低,是好是坏的结论。
而很多人在股票市场中判断股票价值高低的时候使用的锚定标准,潜意识里用的就是日常企业经营的标准。要知道,一家企业在日常经营的过程中,确实会随着经营状况的改变,公司的价值在上下浮动。
但是,只要公司没有重大的危机,没有面临倒闭,没有濒临破产,没有重大的变革,公司的价值一般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波动,这个波动的幅度一般而言不会特别大。
尤其是在短期几天、数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内,一家企业的价值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变化,上下浮动10%就已经算是比较大的波动了,20%是更为罕见的情况。
当然,这里说的是日常的经营,而非一些特殊的诸如上市融资之类的时间点。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价自高点下跌30%、50甚至更多的时候,人们会觉得可以抄底了,有一些人会觉得跌到位了的原因。
因为他们会用股票的波动范围和企业正常经营。公司股权价值的波动范围相比较,他们会觉得自高点向下已经跌了那么多了,应该已经远超出对应股权的波动范围了。
毕竟这家公司还在日常经营,还在正常的稳定的运营,也没有说任何要倒闭的迹象。那么此时的价格应该是远远低于实际的价值了。
此时买进正是抄底的时机,可能不会马上上涨,但持有一段时间之后,起码半年之内或者数个月之内,应该会有一轮不错的上涨。
很多人就是这么想的,投入了很多资金,甚至卖房卖车,抵押贷款。但是这些人不知道,他们潜意识里的比较标准那个锚定的点就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