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大唐李承明>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胜蜀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胜蜀军(2 / 2)

大唐李承明 过油肉 更新时间 2019-10-08

郑妃坐在琴旁,抬头望着月亮,入神地弹着一支很熟悉的曲子。渐渐地,她忘了自己还在弹奏,心头浮现出李承明浑身是血,伤痕累累的样子。

她和李艾母女被李世民幽禁在东宫的一座偏殿里,自从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以后她就几乎没怎么见过外人。她唯一的消息就是听给自己母女送饭的宫女说李承明没有死,逃出去了,不过新太子已经派人去擒拿他了。

不知什么时候,她的手指被琴弦割破了。血迹在一声声绝响当中四散飞溅,蹦在了她雪白的衣裳,如同雪中寒梅,格外耀眼。

“娘!为什么我们不能出去了?为什么我们要住在这个破屋子里?哥哥去哪里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去看哥哥,我还想去看乌龟呢!”李艾站在她身边怯生生地问。

郑妃一把将女儿搂在怀里,流着泪道:“哥哥马就会来接我们出去了。”

李艾伸手为母亲擦去眼角的泪水道:“娘,你不要哭了,我不问了。”

房门被人从外面打开,李世民踏着月色进来道:“这些日子事情多,一直没来看望嫂嫂,嫂嫂莫怪。”

郑妃抱着女儿站起来,冷冷地道:“不知道太子殿下什么时候能放我们母女出去?”

李世民笑了笑道:“我来就是与嫂嫂商量这件事的。我已经派人去与承明联系了,只要承明答应,你们随时可以与他汇合。”

郑妃大喜:“谢太子殿下。”

李世民接着又道:“我还可以把山东之地全部交给他,做他的封邑,不过我有两个条件。”

“什么条件?”郑妃问。

“请嫂嫂手一封给承明,让他退出马潼关去山东封地,并保证在突厥大举入寇之后不要与突厥狼狈为奸,祸害我大唐百姓。另外就是将朝中大臣的家眷全部放回长安。”李世民答。

郑妃想了想道:“可是突厥兵退以后,谁又能保证太子你不会食言呢?”

李世民笑了笑道:“嫂嫂还不知道,我的侧妃杨氏与三子李恪都在承明手里。我可以把他们留给承明做人质。”

郑妃沉默不语,心里一阵狂喜。她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不但安然无恙地逃出生天,而且还能逼的李世民放下身段主动请和。可是她心里的喜悦只存在了一小会就被恐惧所代替了,因为她知道李世民为了皇位刚刚杀了自己的一兄一弟和九个侄子,谁能保证他在突厥退兵以后为保江山稳固而放弃侧妃庶子性命,铲除自己的儿子呢。

郑妃的恐惧是有道理的,李世民的心里其实也早有了这个打算。他之所以主动请和实在是迫不得已。

原因就在利州都督李孝常的反叛,巴蜀乃关中的后盾,而利州又为巴蜀门户,利州一反,则巴蜀全境势必崩溃,非但不能为关中提供助力,李孝常还随时可以出川威胁长安。然而李世民现在既要对付李承明打通长安与洛阳的通道,又要全力防备突厥南下,已经派不出一兵一卒入蜀讨伐李孝常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刚刚得到消息,燕王李艺的五万天节军距离潼关已经不到两天的路程了。在潼关作战的蜀兵现在还不知道李孝常反叛的事,如果他们被堵在家乡外面的消息一旦传到他们耳里十万没有经过大战的蜀军,面对李艺如狼似虎的天节军,及有可能不战自溃

最让他担心的是李孝常和那两个建成旧部,王珪韦挺。李孝常本来就是久经沙场的骁将,再加王珪韦挺这两个前太子的得力属下,李世民估计他们三个一定会计划突袭长安的。

王珪字叔阶,其祖父本是梁朝太尉王僧辩,为世之名将,精通兵法,威震南朝。其父王凯又以才学名闻当世。王珪承袭家学,兵法文学两道,名扬于世。只因家族中有人谋反,被迫避祸隐居终南山中十余年,直到李渊平定京城,方才出山。李世民当年也欲亲自招纳王珪,却被李建成抢先一步,迎入了当时的唐公世子府中。

韦挺乃是世代名将之后,父为隋朝民部尚。韦挺少年时本以才学著名,后来又苦习弓马武技,随父出征辽东时,曾独骑在敌方万人大阵中杀进杀出,夺旗斩将,勇悍名闻天下。只是因父亲不得杨广欢心,又过早去世,并未受到封赏。李世民入长安城后,立刻就到韦府拜访,欲收揽韦挺。不料韦挺城未破时,就已潜出,投到了他玩尿泥长大的好伙伴,李建成的幕下。

李世民麾下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论才学、论智谋,决不会输于天下任何一人。尉迟敬德、张公谨、程知节、秦叔宝勇悍无比,论武艺也决不低于当世任何一位壮士。只是要想找出像王珪、韦挺这样文武兼长的人材,却是一个也无。

王珪到还罢了,让李世民担心的是韦挺。因为韦挺与李建成的关系并不只是君臣那么简单,他们还是三十年的好朋,好兄弟。以韦挺的性格再加眼下的局势,他是及有可能劝李孝常西出长安的,只要李孝常采纳了韦挺意见,不管出是陈仓还是出子午谷,对现在风雨飘摇的长安来说都是致命的。

所以李世民在集合了手下群臣的意见以后,决定先试着与李承明讲和,而最好的突破口莫过于郑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