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三国之应谋天下> 第77章补救之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7章补救之策(1 / 2)

三国之应谋天下 愚木愚 更新时间 9个月前

 济南。东平陵。

陈登、颜良不知陶应为何忽然要给纪灵发布将令,二人也神情肃然起来。

“命令,以平虏校尉纪灵为主帅,陈登为军师,吕旷、吕翔为大将,统兵三万,组成济南军团,立即对乐安司马俱、平原黄巾流寇展开清剿,伺机进入渤海郡,夺取张纯叛军物资。”

陈登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自己的事,忙疾步行至纪灵身侧,齐齐应声领命。

“谨遵将令!”

待纪灵、陈登二人退下,陶应又接着传下命令。

“命令,以征虏校尉徐盛为主帅,步骘为军师,吕岱为大将,统兵三万,组成北海军团,立即对北海管亥、管承用兵,肃清北海、东莱黄巾流寇。”

“命令,讨虏校尉糜芳继续北上,进驻平原、高唐,兼领高唐令,免去南城令。”

“命令,免去捕虏校尉吴敦的梁甫令,领青州练兵处军政司正使,招兵十万,负责练兵。”

待陶应一道道命令传下,陈登快速查遗补漏。

“主公,若我等出兵,这齐郡、济南郡的政务将如何处?”

陶应也很头疼,手下没多少人,《招贤令》也仅仅在泰山、济南、齐三郡推行,可这些地方常年被黄巾流寇盘踞,稍微有点用的人才都跑了,临时抓壮丁也不容易。

当然,陶应还有一个无奈,大姓子弟不好用、也难用;豪强子弟多半没啥用。

而且,这群人皆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有风险、没利益之事,即便三顾茅庐都没用。

“齐郡,卫旌卫子旗到了交给他,由他出任太守。”

“北海郡,征辟北海营陵人王修王叔至为太守。”

“东莱郡,征辟孙乾孙公祐为太守。”

“济南郡的太守之职,元龙暂领着,平原郡的太守之职……”

陶应有些踌躇了,这个时期的平原太守,是颍川人陈纪,一个被大将军何进征辟的“党人”。

“一个有自己骄傲的人,又是个性情中人,关键还是何进的人,怕是很难为哥所用啊!”

陈纪有名,但与儿子陈群一比,就差那么一点。

陈群这个曹魏重臣,自贡献了“九品中正制”,真正使大姓迈向士族,让士族世袭特质有了保证。

“元龙,依你之见,这陈元方会不会为我所用?”

陶应在提到平原郡时的踌躇不决,陈登已心领神会,脑海快速思索起陈纪来,此时被陶应问及,张口便说出自己的判断。

“主公,这陈元方早年遭受党锢之祸,屡次拒绝朝廷选拔,此番出任平原太守,是得到大将军何进的征辟,主公此时接管青州,陈元方定会拒绝主公招揽。”

虽然心里已有了判断,但陈登的话还是让陶应有些失望,甚至有点担忧。

“这就让哥有点为难了啊!”

本来如陈纪这样一个六十岁的老人,无论去留都不会让陶应在意,关键陈纪出身颍川大姓。

“若他四处散播哥在青州的僭越之举,想必颍川人会与哥划清界线吧?”

陶应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以陈氏在颍川的影响力,只要陈纪离开青州,陶应想到颍川“捞鱼”的梦想就会彻底破灭。

“那就对不起了!”

陶应眼角闪过一丝冷厉,迅速做出决断。

若再过一年,即便陈纪拒绝,陶应也不会放在心上,如今正是借着“先知”,四处“抢人头”的关键时刻,他绝不能让陈纪坏了好事。

“元龙,若陈元方拒绝,你觉得华歆华子鱼会出任平原太守吗?”

陶应提及的这些大才,基本都是北方系的,好在陈登游学甚广,多少了解一些。

“华子鱼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渊清玉洁,有礼有法,登敬华子鱼!”

“但以登对华子鱼的了解,若没有朝廷天子敕命,他定会以‘赴任不是人臣的合适做法’加以拒绝。”

陶应提及华歆,本就试着一问,陈登的分析,让陶应彻底死心。

华歆能拒绝冀州刺史王芬行废立灵帝之事,还能劝“清达博辩、文冠当代”的陶丘洪不要参与,足见其对汉室天子的忠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