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可以默认东吴占据江夏,武陵,零陵三郡,但朝廷也希望此番出使,能让吴主签下约书,承认三地皆属大汉,东吴只是暂借.”
邓芝继续说着,而张溪,则是越听越想苦笑。
这一幕,挺熟悉的哈。
是,朝廷的意思呢,张溪也能明白的。
如今江夏,武陵,零陵三郡已经被东吴占去了,一时间大汉也没有办法立刻收回,所以呢,为了面子考虑,同样也是为了将来出兵的大义,想要逼迫东吴承认三郡归大汉,如今只是暂时借给东吴而已。
可问题是,孙权怎么可能会答应这个事儿。
当年对于荆州的归属问题,先帝和孙权之前打了好几年的马虎眼,最后也没有搞清楚,这个荆州到底算是谁借谁的。
孙权可是受够了这个哑巴亏,最终直接出兵抢夺.在一系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有了湘水划界这个事儿,勉强算是画了一个句号。
但即使如此,东吴对荆州的觊觎,依然还是没有停止过。
前有吕蒙偷袭荆州不成,后有这次进攻江陵和襄阳,意图吸引荆州军回援。
他孙权怎么可能会写这样的文书?!
之前他就被先帝给坑过了一把,如今反过来要他承认荆州属于大汉,那以后他还有什么借口和理由对荆州用兵?!
荆襄的肥沃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九百一十六章 谈判条件 (第3/3页)
原之地不要了么?!
长江防线不要了么?!
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土地,就这么说是借来的.军心,民心,国格,这些都不要了么?!
站在大汉的立场上,张溪倒是能理解在成都的那帮人是怎么想的,也能理解这个条件提出来的意义。
但问题是,孙权大概率是不能理解的吧。
“再者,朝廷还希望东吴归还公安之地.此非三郡所属,东吴强占,理当归还。”邓芝说着说着,突然也笑了一下,“如今看来,此事不提也罢。”
当然不用提了,公安老子已经拿回来了虽然代价有点大,但至少已经保证了江南有了自己的一个立足点了。
“朝廷之议,大致如此。”邓芝说完了,然后笑着看向张溪,问道,“不知将军有何高见,芝自当奉令而行。”
这就是邓芝这次到江陵来的主要用意——询问张溪的意见。
张溪能有什么意见。
“此番出使,恐怕是要辛苦伯苗了。”张溪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邓芝只是笑笑,明白张溪的意思,但没办法,这是他的使命。
这次出使,在张溪看来,注定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
这点其实邓芝也有心理准备,他不过是在尽可能的争取让大汉的颜面显得好看一点而已。
人家凭本事打下来的领土,你想靠三言两语就要回去,根本不可能。
求的无非是一个体面而已。
而从朝廷提出来的谈判条件看,朝廷其实未必不知道这点,最终两国还是要兵戎相见的,现在所做的事情,不过是拖延这一刻到来的时间而已。
毕竟,大家都没有准备好,但又必须要对互相有一个交代,不能彻底撕破脸皮。
所以嘛邓芝在征询过张溪的意见后,也没有多加逗留,直接过江,奔赴建业,面见孙权去了。
这一去,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
毕竟是国事谈判,彼此之间来回试探底线,互相拉锯,是常有的事儿。
再者说了,邓芝这次去江东,也不是只要跟孙权来回扯皮的,他也要拜访一些江东名士们,通过他们来影响朝野舆论,影响东吴朝廷的决策。
所以,在这互相扯皮谈判的一个月时间内,江陵这边,大概率还是得维持均势为主。
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再起争端了。
张溪立刻借机,对荆州的人事进行了一番调整。
虽然没有人事任命权,但他有调整权,尤其在涉及军务的调整上,张溪还是有直接调度的权利的。
比如说,调荆州刺史王基来江陵坐镇,主持荆州防务,调樊城守将张嶷南下驻守郢县,防备江夏的东吴军进犯,调刚刚回到荆州的邓艾北上镇守南阳.文聘还是不变,继续镇守襄阳。
至于张溪自己都已经九月份了,秋收都结束了,得去长安了。
女儿出嫁的日子就要到,当父亲的,总不能不出席吧!!!
调整往荆州的防务后,张溪就带着五十个亲卫北上,前往长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