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岱和庞德的馊主意,张溪表示不能接受,不仅仅为自家膝盖考虑,也得考虑一点政治影响。边关大将,擅自纳羌人女子为妾,也不怕犯忌讳。因此,张溪给诸葛亮去信,希望诸葛亮能在雪化后,及时派来援兵镇守西县,这样虽然会浪费一点时间,但总比就这么丢下西县的羌人妇孺不管要好的多。可诸葛亮接到的,除了张溪的信件外,还有庞德和马岱两人的联名信件,上面也讲述了他们的那个馊主意。诸葛亮经过一番思考后,给三人共同回了一封信。诸葛亮觉得吧,其实马岱和庞德的做法,也是可取的。事急从权嘛。如果西县的张溪军团要等到诸葛亮派往西县的援兵到位后再出发,很有可能无法截住羌人五部的主力,进而导致这些羌人通过狄道,跑回草原上去。当然,张溪也可以留下庞德的骑兵留守,步兵先行,等到诸葛亮援兵到西县后,庞德再率领骑兵追赶张溪先行的大部队。但终究有时间差,而且没有骑兵的袭扰,要靠步兵去拖住那些羌人,最多也就是啃下一块肉来,不太可能影响羌人的撤退速度。因此吧,诸葛亮觉得,迎娶羌人遗孀孤女,以羌治羌的做法,是可以临时采用的。至于边关大将和异族结亲是不是会犯忌讳这得分情况。要是那些羌人部落首领还在,而管理的这些羌人里还有壮丁,那必然是犯忌讳的事情。但如今,西县城内的都是羌人妇孺,即使回到草原上也不存在成为一方势力的可能,只会被其他部落吞并这种情况下,是不存在犯忌讳的事情的。当然,上报给诸葛亮知情,经过诸葛亮同意后这么做,和自己做主这么做,性质也不一样。因此,诸葛亮的回信,就是同意了马岱和庞德的做法,允许他们行这个权宜之计。至于张溪诸葛亮还能不知道这货是个气管炎?!策略是可行的,你张溪不乐意的话其实也没关系,你不纳就是了。说到底,这些妇孺,都是羌人中小部落的妇孺,她们在草原上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力,护羌校尉和秦州司马,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大人物了。根本用不着张溪这个雍州刺史亲自出马去干这种事儿。就这样,在诸葛亮的回信到来后,马岱和庞德这俩货,喜滋滋的派人去跟两个羌人部落的遗孀孤女们商量结亲纳妾的事儿了。这事儿.还真就是一拍即合。按照羌人们的一贯理念,他们现在是战败一方,而在草原上,战败方就只能是成为战胜方的奴隶而已。能成为大人物的妾室,全族脱离奴隶的身份,这对羌人妇孺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更别说,他们还因此获得了掌管其他奴隶的权利,这按照草原上的规矩来说,等于是收纳了其他部落奴隶,扩大了自己的部落族群。无非就是部落首领变成了汉人.但问题是,这个汉人首领,可是比五大羌人部落首领还要有权有势的人啊。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月饼。这么一搞,两个羌人部落的妇孺顿时抖棱起来了,都不需要马岱和庞德刻意嘱咐,他们自己就自发的开始管理其他羌人妇孺,承担巡视安全和发放饭食的任务。张溪对此,无话可说。而随着这事儿暂时告一个段落,秦州的大雪已经开始慢慢停了,接下里的时间,如果天气晴朗,七八天的功夫就能雪化出兵,即使天气不配合,再等个十天左右,张溪也必须出兵了。因此,这段时间,张溪开始安排出兵的准备工作。庞德和马岱也分的清轻重,本来这就是一个权宜之计,又是刀口上混饭吃的武将,还不至于让一个女人拖在被窝里起不来。三个人开始分配任务,互相合作,在建兴五年的一月中旬,张溪留下两个部落的羌人妇孺看守西县,自己领兵,会同马岱,庞德,一起出兵北上,进军狄道。三天后,冀县城内的诸葛亮,也正式出兵,以姜叙,吴懿为先锋,兵分两路,过洛门,直插南安郡郡治豲道县。而此时的羌人五部,并没有意识到汉人已经进军了。这会儿他们还忙着互相猜忌,互相内斗呢。大雪封路,导致羌人五部必须在南安郡过冬,本身就是客场作战,无法通过细作来侦查到汉军的最新动向。而斥候这玩意儿,大冬天的,最多能撒出去十几里地.在汉军靠近豲道前,他们不可能察觉到。再一个,如今的南安郡内,并不安稳。天晴了,雪化了,一些羌人中小部落的首领,也开始变得蠢蠢欲动了。之前大雪封路,大家是没办法,而大部分的粮食也都掌控在羌人五部首领的手里,为了过冬生存,大家只能忍着。可如今,只要通过豲道身后的狄道,就能返回草原,人心思归不说之前五部的混蛋拿自己这些人当垫脚石的事儿,是不是也该有个说法了?!如今是真的不怕翻脸了,大不了带着部众退回草原嘛。草原那么大,只要不是跟羌人五部相邻的部落,你哪儿那么容易找到我。再说了,这次出兵劫掠,虽然抢到的东西不少,但在冀县城下丢了一批,西县城下又丢了一批,过冬用去一大批真不剩下什么了。就算回到草原上,大家也需要休养一段时间,趁着开春回暖,放牧养牛羊,没那么容易再起战事的。因此,一些中小部落联合起来,开始跟羌人五部发难了。倒不是要为其他部落讨回公道,羌人可没有那么团结,也没那么好心。这些中小部落联合起来,目的就是瓜分那些失去了壮丁和首领的部落妇孺,牛羊.不能什么好处都让你五大部落占了吧?!这次出兵,大家都是出了力的,不能我们一点好处都没有啊。说真的,这个时候,如果羌人五大部落的首领能有点远见,答应分给这些中小部落一些好处,那么这事儿也就过去了,说不定还能收买几个中小部落的人心。但问题是,羌人五部首领,没有一个愿意把吃到嘴里的肉再吐出来的。这次羌人叛乱,五部首领是挑动者,又在各种阴差阳错之下,闹出了极大的声势。如今虽然败退南安郡,但五部羌人主力损失不大,反而通过吞并其他部落的妇孺和牛羊,大赚了一笔.这帮人的野心,哪是那么容易满足的?!这五部首领,现在互相连对方都看不惯了,想着怎么削弱其他四部的实力,又怎么会选择主动跟一群中小部落让步呢。我让步了,其他四部不让步,那不是凭白削弱了我的实力,变相增强了其他四部的实力嘛。因此吧,羌人内部的矛盾,在这一刻,到达了顶点。本该在雪化后及时退兵的羌人,如今正忙着在南安郡内,为了各部利益争吵,猜忌,互相防备,甚至内讧干架。而这个时候,张溪已经率领西县步卒进入了南安郡,庞德率领的骑兵,已经是直奔豲道以西,准备封堵狄道了。又过了几天,当张溪领兵靠近豲道的时候,探马来报,豲道附近的几个县城,依然有大批羌人聚集,并没有任何要撤离的样子。张溪顿时大喜可算是堵住了。接下来张溪要做的事情,就是绕过豲道,往豲道以西运动,汇合庞德所部骑兵,彻底堵住狄道就好。剩下的事情,就可以交给诸葛亮率领的主力大军。但.变故还是发生了。当张溪领兵,绕开豲道县继续西进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批羌人,突然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这批人,不是来阻挡张溪的,相反,他们是来向张溪投降的。张溪那叫一个纳闷的这到底是什么情况?!羌人发现自己的行踪了?!这也不对啊,如果是发现了自己的行踪和目的,这两支羌人部落,为什么会说是来投降的呢?!张溪搞不懂,但不管如何,羌人就在眼前,一问便知真假。然后吧,张溪就大概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这批羌人,其实是两个中型部落的联合,带来的人数也不多,两个部落加起来也只有一千余壮丁,三千余妇孺。这些人其实也不是发现了张溪的行军路线,特意来投降的。他们是在羌人内斗中,被其他的部落势力排挤攻击,无奈之下,为了保存部族,不得不出城寻找其他落脚之处,搜刮粮食好返回草原。结果一头就撞上了张溪的大军。两个部落首领看到汉军就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顿时大惊失色,再一看对面乌泱泱数千人的规模,立刻明白,自己肯定打不过,估计也逃不了。这俩部落首领的脑子还行,来回一琢磨要是回去报信,自己这些部众指不定还会不会被人再次当垫脚石用,哪怕活着回到草原,估计也剩不下几个人了。倒不如直接向汉军投降算了。反正这次叛乱也不是他们挑起来的,他们最多算从犯。而且冬天已经渡过了,向汉人投降换取宽恕,说不得还有重返草原的机会。对于羌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国家概念,一向是谁强听谁的,这会儿选择投降,当带路党,那是一点负担都没有。因此,两人选择了当面投降,并且告诉了张溪太多南安郡内羌人的情报。而张溪呢,在得知了南安郡内羌人内讧不合的情报后,也是沉思了很久,找来马岱,两个人合计了一下。二人商量下来,都觉得,这帮羌人不太像是在说假话,情报应该是可信的。既然如此,张溪下令,召回庞德所部三千骑兵,全军转向,兵发豲道县。这么好的机会要是不利用,等到羌人在外部压力下重新团结起来,可就麻烦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