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任率军出城,试探性进攻徐盛的营地,结果轻易的就攻下了徐盛的营寨。
但很快,张任就发现眼前的江东军人数严重不匹配,顿时知道这肯定是江东军的设计。
因此,张任快速的下令,全军退出营寨,在营寨外待命本来就是来试探性进攻的,张任自然也考虑到了这是陷阱的可能,早就想过应对措施。
但张任也没有想到,徐盛的反应这么快。
在张任还没有率领士卒彻底退出营寨的时候,自己眼前的营寨就突然火起,营寨门外的三个方向,杀出来三队人马,每队都在千人上下。
随着江东军的伏兵出现,张任顿时明白,江东军的计谋也不复杂,就是设陷阱然后伏击自己带出城的士卒而已。
为此,张任立刻做出应对,命令士卒们重新调整队列方向,准备迎敌。
当然不是要硬刚,在这种摆明被围的情况下,就算张任想硬刚,士卒们也不一定愿意死战。
因此,撤退是必须要撤退的。
但撤退这件事,也是有方式方法的,不能在敌人刚一包围的时候就下令撤退,这样会让整个队伍的军心士气彻底散掉,最后一个人都跑不了。
所以张任的决断是,重新整理队伍,领着士卒向着一个方向的敌人进攻,争取在混战中杀出一条通道,带领大家逃出去。
而且这么做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可以给城中的文聘一个明确的接应方向,文聘可以有重点的出城接应,这样才是被围撤退的最好应对方式。
做好应对后,张任亲自领兵突前,主动杀向了左翼的大军。
不因为别的,因为左翼大军的将旗上,写这一个“徐”字。
那应该是江东大将徐盛亲自率领的军队。
只要击破了这支军队,就可以让江东军陷入大混乱,从而逃生。
而且张任也有足够的信心.川中名将张任的名头,可不是白来的。
虽然张任出身寒门,从小不得家族内的人待见,但凭借着一身武勇,投军之后也算履立战功,被刘璋引为心腹。
之后,更是帮刘璋执掌军队,操练士卒,在川中获得偌大的名声。
只可惜,这个名声,随着张任领军在涪城出战刘备后,就彻底完蛋了。
张任是真的不知道,荆州军和益州军之间的战力差距有这么大,他一开始是按照跟益州兵差不多的战力水准来排兵布阵,对抗荆州兵的。
结果谁知道,一场仗下来,输了个稀里哗啦,彻底葬送了自己川中名将的名声。
再之后,张任主动求死没成,陪着主公流落到了公安城内,在主公的强烈要求下,出仕刘备.到现在,才有了重新带领一千人马出战的机会。
因此,张任要重新证明自己。
当初那个指挥益州兵败北的张任只是意外,自己依然还是川中名将。
张任快速的调整好士卒阵型,冲向了徐盛率领的军队,要用徐盛,来当自己重新正名的垫脚石。
可徐盛.徐盛也不是好欺负的啊。
徐盛自幼从军,孙策刚死,孙权少年继位的时候,徐盛就是柴桑令了,并且以两百人以少胜多,干趴下了想浑水摸鱼的黄祖之子黄射,守卫住了柴桑。
从那以后,徐盛就一直呆在军中,经历了大小的战阵无数,一晃眼的时间,徐盛从军已经十几年了。
徐盛可以算是江东军中,为数不多能独当一面的人,不然吕蒙也不会让徐盛单独领兵围困公安,自己放心北上江陵了。
因此,当徐盛看到张任向他发起冲击后,顿时明白了张任的意图,冷笑一下,一点都不犹豫,直接做出调整。
徐盛先是下令,让其余两队人马快速绕后,争取快速包围张任的所有兵马,对张任形成围攻。
然后徐盛也开始调整军阵部署,从锋矢阵改为圆阵,就地防守。
张任想要突破徐盛的部队,获取生路,那徐盛就摆出圆阵,防守争取时间,让三路兵马合围,围攻张任。
现在就是拼,到底是张任能突破徐盛的军阵杀出去,还是徐盛能挡住张任的进攻,围歼张任。
两个人硬碰硬的对阵。
这么一来,固然让人血脉贲张,但城中的文聘却是焦急万分。
文聘实在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出城去接应,又该怎么去接应。
目测来说,徐盛只出动了三千人,哪怕算上守卫营寨的士卒,肯定不到五千人如果真的还有三千伏兵,那么文聘一旦出城去接应张任,公安很可能被江东军偷袭。
可如果不去救援张任,坐视张任被围攻致死,文聘也做不到。
本来这个出城试探的主意是文聘出的,是张任代替文聘出城去试探,现在被围了却不救援,这才是说不过去的事情。
文聘思来想去,觉得自己作为一军主将,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次不去救张任的话,剩下的士卒,谁还愿意跟自己死守?!
因此,文聘立刻集结兵马,准备出城去救援。
可就在这个时候,徐盛大军的正对面,也就是公安城外的山林里,突然出现了不少刘备军的旗帜。
这些旗帜的出现,不仅让徐盛懵了,文聘也懵了。
什么情况?!
哪里来的援军?!
难道是武陵的援军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