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章改运(1 / 2)

 当时为了消业,除了持咒念经外,我也涉猎了被好多人诟病的放生活动。对于放生一事,所幸我是一个多疑又刨根究底的神棍,在做了非常多的调查后,最后觉得,放生是可行的,说服我的理论如下:

元代《忍经》记载了两件事:后汉时有个杨宝,弘农人。7岁时,在华阴见一只黄雀被鸱攻击落地,招至许多蚂蚁围剿。杨宝见其可怜,救起它并以黄花喂养百日,待痊愈后放生。黄雀晨去夕归。有一夜,梦中黄雀变为一黄衣童男,向杨宝反复施礼,说:“我是西王母使者,去蓬莱遭鹰攻击,感谢你救我。现在我接受派遣到南海去,向你告别。”说着拿出4枚白环,“保存好这些环,你的子孙可以官至三公。”黄雀飞走,再无音信。此后,杨宝、杨震、杨秉、杨彪四代人均为官三公。

另一件事是:楚国有一人姓祝,字元畅。在去齐国的路上,见沙中有一蛇头上有血污,他用棍子挑起蛇放进水中离去。回来时路经此地,见这条蛇口含一颗珠子奉送,元畅不敢接。晚上,见门外有一片光亮,推门出去,一条蛇吐出一颗珍珠离去,此珠直径一寸。

鸟雀属飞禽,蛇属鱼龙,它们被救知恩图报;如残害它们,其报复也是自然的。这些史料虽无法考证,但也说明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人对待动植物的态度与运气的关系。现有的科学手段还无法解释人与动植物灵性之间的关系,可是在生活中令人深思的事情却时有发生。

佛道两家不杀生是有其深刻道理的,除了修炼性善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生灵在被杀的瞬间,有可能释放一种干扰波,破坏人的脏器或意志,其报复的时间或长或短。这种生灵主要指那些野生动物,因为人们往往不知道它究竟生长了多少年,内在的质量究竟有多高。

上面的事例所包含的道理,用现有的科学手段难以解释清楚,但用模糊数学的思维方法可以得出一个经验,不要残害动植物,要爱护它们,以求灵气。有道行的人看到树木和动物受伤,都会力所能及地帮一把,这肯定有益无害。动植物对人的帮助潜移默化,全在无言无形之中。

于是,很有选择性的,在研究过老家那些河流水池过去所有过的物种后(问爷爷)。我买了许多鲶鱼,泥鳅,以及鳖,放入其中。当然,我是有私心的放生,没那么高尚,然而我依旧对于自己的选择觉得干得漂亮。

撇开鲶鱼泥鳅这两种去污小能手死不了的小强特性外。说到灵性,这三个物种都算是淡水物种里的顶级小生物了。大家都知道,王八是灵性动物,六朝期间有传,有修为的鳖能修出鳖宝。呈小人状,得到憋宝的人能得到眼通,可视深埋在泥土里的宝物,只不过佩戴久了会消耗人的精气,使人短寿。

泥鳅属于堕龙,有龙骨无龙相,传说是被罚下界的龙,所以神话故事里骂龙的都是用泥鳅表示。这也侧面证明了其不凡,和虽不能成龙,却灵性十足的特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