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大明总宪> 第76章 狼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6章 狼堡(1 / 2)

大明总宪 凉拌的皮蛋 更新时间 10个月前

 飞鸽传书,在理论上要比人靠谱的多,但实际上飞鸽传书的局限性一点也不小。</p>

毕竟鸽子是畜生,路上贪吃容易被旁人捕获可能被掉包信件,甚至都不一定是被人捕获。</p>

因此,距离越远,信鸽的可靠性便会越低。</p>

鸽子飞不到大同,但是足以飞到宣府,毕竟宣府本就在顺天府治下,甚至都没有出一府之地,上午鸽子放飞,不到下午,鸽子便会归笼。</p>

狼窝沟口堡上翁万达的“翁”字帅旗依旧飘扬,站在城墙上的明军却丝毫没有察觉到有几只鸽子在空中掠过。</p>

朱棣五征漠北,均曾在此驻跸,因而筑堡一处。</p>

过了狼堡便是青青草原……呸,张北草原。</p>

信鸽悄然落在一处敖包之旁,信鸽的腿上却没有一封信件,鸽子归笼,本身就是一种信号。</p>

次日凌晨时分,狼堡极北隘口遥遥望去忽闻战马嘶鸣自北而来,因天色未亮,守隘军士只能粗略估计在五十骑兵以上,官兵唯恐俺答先锋不敢迁延,当即点灯四盏,鸣炮四声,是谓四灯四炮北方攻。</p>

只不过当四声炮响过后,远处的战马嘶鸣便渐行渐远。</p>

听着重归静谧的草原,关隘上紧握兵刃的官军均是不由得松了口气,唯有烽帅头脑灵活,在众人还在愣神时骤然一拍桌子。</p>

“报捷!”</p>

“喏!”</p>

关隘上的官军得到了朝廷的封赏的白条,而这四灯四炮同样也以最快的速度向着宣府的兄弟军镇大同传去,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大同烽燧便也鸣炮四声,点灯四盏。</p>

只不过经此之后,烽燧便重归宁静,没有后续炮响传来,远处烽火台也陆续撤去灯盏,各隘明军这才松了口气,只当是哪个部落的怨种走错了路,白白便宜了某个隘口,自发炮至撤灯,整个流程不到两个时辰。</p>

而这并不是烽火的极限,沿海备倭烽火最为神速,一夜可传七千余里,自山东发炮,次日之前,岭南即可闻警,明初之时犹未改烽制,山东倭患犹甚,登莱二州几乎日日点烟,籍狼烟之故,烟台之名遂传遍南北,自此官称登莱而民称烟台。</p>

就在大同守军撤去灯盏之后不久,一队商队也在大同本地镖局的护送下,自一处倒塌的长城口处直奔漠南草原而去。</p>

…………………………</p>

严家。</p>

在内阁议了整整一日后,严嵩拿着一份内阁票拟面色凝重的回到了家中。</p>

刚一进门,严嵩便直接将严世蕃给堵在了书房之中。</p>

“严世蕃,你告诉我,究竟跟陶家断的怎么样了?”</p>

只不过严世蕃却好似没有听到严嵩的告诫一般。</p>

“爹,我去过陶家了,人家各家都没急,独严家急这让陶家日后怎么看严家?”</p>

“更何况,陶师贤跟我保证了,还有回旋的余……”</p>

不待严世蕃说完,严嵩便直接将手中的票拟砸在了严世蕃的脸上。</p>

“瞪大了你的眼睛好好看清楚,这是内阁马上要报送司礼监的票拟!”</p>

“不光是他陶家的闽、浙两省要重设市舶,连前宋在密州置的市舶司都要改道灵山卫驻地重开方能筹足搜套所需粮秣。”</p>

“难道你非要等到市舶司都置到孝陵上去才能醒悟吗?陶家,大势将去了!”</p>

两千多万两银子,严嵩都不知道曾铣是怎么算出这笔账来的。</p>

前宋时期,市舶岁入峰值二百余万缗(min,即贯),十年复套刚好开支两千万两白银。</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