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神皇纪元> 第三百四十章 平天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四十章 平天下(1 / 2)

神皇纪元 夜尽长安 更新时间 11个月前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武元衡徐徐说道:“大兵压境。青州城里草木皆兵人心惶惶。早在我们离开蔡州之初,我就派探子打探了平卢节度的消息。据报,平卢节度内部,已是争吵不休只差动武了。两派人马或战或和,争论不休。面对这样一个分裂的团体,我军没有理由不胜利。所需要的,只是时间。据悉,平卢节度加起来不过五万人马。就算这些日子他们临时抽取百姓入军,充其量也不过六七万人。青州地城池,远没有淮西的坚固;平卢的兵马,也没有淮西军骁勇善战。单从军事力量上讲,我军占有绝对的优势。”

“但优势并不等于胜势。”董重质坚持的说道,“敌军抱定必死之心决一死战,也会对我军造成很大地麻烦。”

“问题是,他们没有必死的决心。”武元衡淡然微笑地说道,“平卢节度的官将们,自己都拿不定主意,又如何能让将士坚定信念?这是一场决定许多人生死存亡的大决战。在生死的面前,人人都会体现出求生的本能。平卢的每一个人都清楚,他们所面对的是无法匹敌的大齐王师。要想活命,唯有求降。而且现在,朝廷也给出了宽容的条件。只要李纳肯降,余者皆不问罪。大家想一想,大多数的人命运都系于李纳一身,这是战是降的事情,还由得李纳做主吗?今日我们在黄河滩涂进行了一场大型的讲武练兵,浩大的军威足以震慑到平卢节度的每一个人。别忘了,如果有需要,朝廷还可以随时再征调十万兵马过来助战。这样的局势下,平卢的人还会想与我军决一死战吗?”

“大帅的意思是说,李纳会被手下的官将逼降?”董重质奇声道,“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倒真是挺大的。前番四王二帝的叛乱,就是从平卢节度开始。平卢百姓对李纳本来就没有太多的好感。现在朝廷王师前来征讨,百姓军民就是哗变了也有可能。”

“说得不错。李纳还比不上李希烈和吴少诚。后者二人是靠军事起家。在军队里拥有极高地威望。”武元衡说道,“但他李纳不行。他是凭借着阴狠的手段,强行霸占了父亲遗留下来的节度使一职并控制了平卢节度。这种控制力是很薄弱的,远远比不上亲自打来的功勋。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李纳所面临的就是信任危机。他手下地官将,不可能对他极度忠诚。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淮西一致全力对抗王师。而平卢内部争论不休的原因。李纳,难以服众。这样一盘散沙的平卢,就算有百万雄师又有何可惧?更何况,皇帝陛下施行王道与霸道并济,重压之下平卢已经别无选择。我相信。李纳最终会败在自己人的手里,根本用不着我们耗费一兵一矢。”

众将都愕然的面面相觑,似乎难以相信。

武元衡呵呵地笑道:“纸上谈兵,大家姑且听之,信不信都没关系。不过。我们还是必须随时做好战争的准备。”

“是!”众将一齐拱手应诺。

“高固、李、李。”武元衡下令道,“从明天起,你们三人每天轮流率领三千轻骑。前往青州城门附近逡巡。没必要挑衅,更不要交战。我要青州的兵马,全都变成惊弓之鸟,这就足够了。”

“是!”三将一齐抱拳领命。

武元衡微笑道:“马上就会有结果了。”

接下来一连三天,东征军的骑兵每天都在青州城前走上七八个来回,把青州城头守城的将士惊吓得紧张不堪。李纳更是亲上城头来观敌,不知道武元衡要卖弄什么玄虚。就算他明知道这是骚扰详攻,也不敢掉以轻心不作防备。用兵之道虚实难辩。万一这几十次骚扰之后来个真打,那该如何是好?因此,青州军一连几天都是高度紧张严阵以待,丝毫不敢放松。每逢听到马蹄声,就惊叫着跳起来。拉满弓箭了严阵以待。偏偏东征军地轻骑跑到离城门一箭之地又折回了,个个哈哈大笑。极尽嘲笑讥讽之能事。轻骑走后,守在城头的青州军如释重负个个瘫坐下来略作休息。可过不了多久,又会有一拨人马来骚扰。他们又要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战斗。

如此周而复始,青州军将士已经是心衰力竭疲惫不堪,精神更是接近崩溃的边缘。可李纳更不敢打开城门与东征军一战,那根本就是找死地做法。

时间一天天流逝,东征军依旧每天前来骚扰,后来还喊上了话。他们告诉青州军,只要李纳肯降,青州城内保证不杀一人;等到朝廷许诺的时间一到,十万大军一起攻城,到时玉石俱焚,人人难逃一死!

青州城内,已是军心涣散人心离散。最初力挺李纳抗拒朝廷的那一拨人,也有些哑了声不敢大声说话了。任谁都知道,这一场战争还没有开打,就已经有了结果。这种时候,已经不会有奇迹发生。

腊月二十九,天色居然放晴。寒风稍止,柔和的阳光照在身上,还略有了几分暖意。

武元衡亲率一万飞龙骑,走到了青州城前。李飞马上前,一弓三矢射了一箭进城。箭头上,都绑着一份武元衡亲笔书写的劝降信。

三支箭,都送到了李纳的手中。

李纳带着众将,走上了城头,看着城外列鼎陈兵的阵势,慨然长叹。

所有人,都黯然的低下了头。

武元衡看着城头那批人,露出了微笑。

没多久,城头咂咂地打开。李纳穿着一身囚衣白服,手捧一枚玺印走了出来。李拍马上前,接过了李纳手中的玺印,并将他带到了武元衡的面前。李纳的身后,百余名官将全都卸甲去剑,徒步走了出来。排成两排,拜倒在道旁。

武元衡目光炯炯的看着李纳,说道:“李帅终究是深铭大义之人。因你一人之仁,避免了这一场兵事浩劫。本帅代表大齐子民,感谢你地大仁大义。稍后回朝,本帅也会在皇帝陛下面前为李帅美言赞誉。”

李纳抬头看了一眼高高在上的武元衡,慨然叹道:“时也,命也。我既已走出这青州城,就没指望能有什么好结果。带我回国都吧!只希望武大帅,不要为难城中百姓与这些官将。”

“放心。临行时陛下有言,此次东征不宜杀伐。因为所面对地,都是大齐的同胞骨血。这一次平卢不战而定,就是最好的结局。皇帝陛下定然非常的高兴。本帅,也不会妄杀一人。”武元衡扬了一下手,“来人,请李帅下去休息,好生伺候----传令,高固率领飞龙骑,先进青州城。李、李率领骑兵紧随其后。董重质率三万步兵进驻城内戒严,其余兵马由王沛、李珙统率,驻扎于城外。严明军令,敢有虐待俘虏、惊忧百姓者,杀无赦!”

“是!”周围众将一起大声应诺,个个神采飞扬豪气四塞。李纳被这股气势惊得楚彦身一颤,随之长长的叹息,垂头丧气的被几个小卒带走了。

董重质等人不得不惊讶的叹服:“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之策;审时度事料事如神,武大帅真是大智大勇的一代儒帅!”

六百里加急流星快马,道,“那里,就是当年安禄山的老巢。番王在那里根深蒂固,俨然就是一个小王朝。几十年来,那里的百姓们只认得节度使,哪里还知道大齐的朝廷和皇帝。无论如何,朕是绝对不容许卢龙在大齐的版图上继续干这种事情的。九州归于一统是大势所趋,胆敢阻挡者,都不会有好结果。只不过,结果固然如此,过程同样重要。采取一个什么样地方针措施来解决平卢事宜,至关重要。最大的前提,就是要尽量减少内耗。李晟,陆贽,朕想听一听你们二人的意见。不管是军事还是政治上的策略,都可以提。李晟,你先说。”

李晟寻思了片刻,说道:“平卢如果平附,那朝廷在河北的军事实力将大大增强。李抱真、李光颜、李光进等人地兵马本来就不俗,再加上武元衡的东征军和收剿地平卢军,至少也可以凑出二十万兵马。从人数上讲,应该是足够了。不过,这么多的军队要统一指挥,也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而且,指挥这种若大的战役,微臣以为,必须要一个德高望重、在军队里、在河北都很有威望的人才行。这将是一场多线配合作战的战役,将是一个大手笔。朝廷可以制定出大的方略,但真正实行之时,却要一个在军事上极有造诣的人才能实施。”

萧云鹤微微笑了一笑,说道:“朕和你想得一样。多支军队配合作战,由专人统一指挥。而且这个人选,非右神策卫大将军马燧莫属。武元衡的东征军,也是时候解体了。朕会让高固、李等将分领人马,各自驻守平卢或是听从马燧调谴,参预平北之战。武元衡嘛,就留在平卢暂时打理一下那里的民生政务。你们认为怎么样?”

李晟和陆贽各自拱手拜道:“陛下英明。”

众人心照不宣。这天下的功劳也不能让武元衡一人占光了。分一点给别人,对谁都好。

稍后陆贽说道:“陛下,微臣以来,平卢之所以强大,除了有北狄蛮族的支持,有许多河北小节度附庸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微臣以为,陛下可以降临天威先收服那些小节度,去除朱滔的羽翼。用各个击破的政治方段渐渐分化朱滔的阵营。这样一来,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削减他的实力了。”

“此论甚高。”萧云鹤微笑道,“与朕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朱滔仗着自己兵强马壮不把朕放在眼里,那些小节度还是怕死的。政治手段与军事策略双管齐下,朕不就不信解决不了河北问题----现在,就等平卢的消息了!”

冬日寒夜,青州刺史府内。

武元衡搁下笔,活动了一下酸痛的肩膀,长长的吁了一口气。董重质也轻松的说道:“武大帅,平卢的大事基本都处理得清楚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武元衡笑了一笑,说道:“只能说,是军队里的事情处理完了。平卢节度治下几州十余县,政务多如牛毛。虽然是和平回归大齐,但要处理的事情还很多很多。只不过在朝廷的旨意下达以前,我还不好去插手管得太多。明天,李纳一家就要被送到国都了。我,也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功德圆满?”董重质惊咦了一声,说道,“武大帅身为这一次东征的主帅,深受皇帝器重。平蕃的大事,全都托付给了你。虽然现在解决了淮西和平卢,却还有卢龙节度存在。皇帝莫非要调东征军回去?”

“东征军的目的,就是平蕃。当然不会回去。”武元衡说道,“不过,我这个元帅也是不会再当下去了。”

“为什么?”董重质大惑不解。

武元衡微笑:“不为什么。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算算日子,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朝廷的旨意就应该能到了。到时候,一切自有分晓。董重质,我希望你和李能继续留在东征军里任职,为大齐立功以抵赎以前的罪过。不过,你也要答应我,从此要与李和平相处,不要再为以前的事情斤斤计较了。”

“大帅,你这是……”董重质愕然的说道,“你当真不再带兵了吗?”

武元衡微微的笑了一笑,说道:“行军打仗,本不是我的强项。淮西和平卢这边,攻心重于攻城。抚民重于伐兵。因此皇帝才派了我来。而卢龙那边,则更多的是硬碰硬的军事攻坚。这一点,我并不擅长。皇帝陛下知人善用,必定会再派能人前往北伐。因此,你我分手的日子,恐怕为期不远了。”

正说着,李和李兴冲冲地走了进来。刚好听到了武元衡后面两句话,不由得一起惊愕不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