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仕官> 第二百六十章 功成身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章 功成身退(2 / 2)

仕官 落魄三哥 更新时间 2019-10-04

“田教授,您还是把我当外人了。”

令他更不可思议的是,李小云竟然还有搞秘密工作的潜质,似笑非笑地看着他的双眼,低声说道:“据我所知,您在哈佛留学时,还负责过一段时间中国学生推荐信的甄别工作。这就好比国内的公证处,您说真的就是真的,您说假的就是假的。”

正如她所说的那样,田文建的确干过一段时间推荐信甄别工作。那也是哈佛大学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谁让那些推荐信的水分太大,让哈佛教授很难再像以前那样相信中国同行。

想到这些,田文建长叹了一口气,连连摇头道:“李小姐,你也太看得起我了。帮招生委员会甄别推荐信,只是我勤工俭学的方式之一。再说我的意见仅供参考,并不具有权威姓。更何况你申请的大学中没有哈佛,我看还是另请高明吧。”

“可中介说推荐信越多越好,尤其是像您这样从哈佛毕业的博士所写的。”

看着她那副可怜兮兮的样子,田文建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想了好一会,才诚恳之至地说道:“李小姐,不是我不帮忙,而是真帮不上。你想想……我就一刚毕业的学生,没有教学经历,在学术上也没什么建树,就算写了也没人信啊。”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小云也不强人所难了。毕竟出国还遥遥无期,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把关系搞生分了反而不好,这才放过了焦头烂额的田文建。

图书馆里哲学类的有书很多,从上面厚厚的灰尘上来看,借阅的学生却寥寥无几。看着封底几十元,甚至几元的标价,田文建不禁暗叹国内的书籍真便宜。要知道在美国留学的那四年,买书是他和小娜除生活费之外,最大的一笔支出。

而教科书则太老、太陈旧,没有一点新意,通篇枯燥无味,连老师都不愿意读,更何况学生们呢!

田文建掸了掸书上的灰尘,在向阳的窗户边找了一个坐,从包里取出闻教授的讲义,一边对照翻看着,一边琢磨起该怎么给学生们上枯燥得不能再枯燥的哲学课来。

看得太过入神,连午饭都忘了吃,见身后的学生们陆续离开了图书馆,田文建这才想起与小娜的约定。正起身收拾行李,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一看来电显示,原来是小娜打来的。

“……淘淘有点发烧,把我哥吓坏了,三哥三嫂又不在家,我得赶回去送他去医院。”

电话里的杂音很大,很显然小娜已经在回家的路上。在“[***]防控领导小组”呆了那么长时间,田文建可不认为这些天来,一直在家并没有与外人有什么接触的淘淘会被感染上[***],但还是低声说道:“你等等,我马上就到。”

“我一个人回去就行了,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儿。”

正准备吃完饭跟闻教授谈谈的田文建,微微的点了下头,若有所思地说道:“那好吧,有什么事给我打电话。另外这事儿先别跟三哥三嫂说,省得他们担心。”

“我知道。”

撂下电话,田文建便匆匆赶到了食堂。[***]期间,学校周围的小饭店都关门了,食堂的生意异常红火。见队排得老长,田文建干脆来到大门边,交钱办了张就餐用的ic卡。

也许是面生,也许是老师们很少来此就餐,学生们并没有意识到排在队伍里的田文建,是一位如假包换的副教授。更不会来个尊师重道,让他先到窗口打饭。当然,田文建也不想搞这个特殊化。

排了二十来分钟,总算轮到他了。饭菜还算实惠,但味道却不敢恭维。事实上刚上哈佛时比这还惨,为了节约生活费,他和小娜一连几个月,都带着用微波炉打好的土豆去上学,一到吃饭时间,就掏出土豆就着可乐,用食堂免费提供的酱料醮着吃。相比之下,一份鱼香肉丝和一份炒鸡蛋,已经是奢侈得不能再奢侈了。

“师兄,你怎么也在这儿吃饭啊?”

正吃得津津有味,一个戴着眼镜,满脸青春痘的小伙子端着饭盒走了过来。闻博教授带的研究生刘亦舟,正是自己的同门师兄弟,田文建一愣,连忙放下碗筷,指着对面的坐儿,一边示意他坐下,一边呵呵笑道:“这儿人多,热闹。”

刘亦舟坐了下来,指着行政楼的方向,笑侃道:“小食堂的饭菜质量,可比这强多了。师兄,你不吃也不能浪费啊。感觉这边的就餐气氛好,完全可以打过来吃嘛。”

田文建乐了,忍不住地笑骂了一句:“你小子,就知道吃。”

“民以食为天嘛,哲学家也得吃饭啊。”

他这么贫,让田文建想起了四年前的自己,便托着下巴,饶有兴趣地问道:“亦舟,这儿的饭,你也吃不了多长时间了,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刘亦舟回头看了看四周,见没人注意自己后,一脸苦笑着说道:“单位倒是联系了一家,是个知名的民营国企。待遇嘛……也马马虎虎,不过据我观察,这很大程度上和那个老总对哲学的兴趣有很大关系。似乎所有的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后,都想从哲学层面,对自己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所以找我们这样的学哲学的研究生来装点门面。”

哲学在外人看来很神秘,也好像很无用。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读完博士出路会比较窄,绝大部分人硕士毕业就工作,刘亦舟作出这样的决定也无可厚非,但田文建还是意味深长地说道:

“一边是哲学博士,一边是高年薪,做出决定似乎是很容易,不用下很大决心。不过,哲学博士也未必不能值年薪十万。亦舟啊,在我看来……这个收入水平你三五年后也能达到。毕竟哲学博士和哲学硕士,是完全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就像茅台和二锅头的区别。当然,不是所有的博士都能是茅台,但是,如二锅头一样的硕士,我见得太多了。”

“师兄,我明白你的意思,事实上老师也希望我继续读下去。”

刘亦舟低下头来,倍感无奈地说道:“说句心里话,我是真心喜欢这个行业,我觉得这个行业给我的乐趣和成就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可形势逼人强啊,如果我再不出去就业,我父母就真撑不下去了。”

照理说给导师当助教,还是有一点收入的。可惜闻教授并不像其他学科的教授那样,能申请到资金充裕的科研项目。他的曰子,自然也就过得紧巴巴的了。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做好了,做到优秀,做到最棒,学哲学一样可以成功。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结果却有些畸形。说来说去,这些研究哲学的人不过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吹鼓手罢了,完全靠权贵阶级施舍点残羹剩汤。

古往今来,那么多哲学家,田文建最佩服的除了苏格拉底之外就是马克思。不是服膺他那深刻的思想,而是钦佩他做哲学的方法。为了实践他的哲学,他颠沛流离,不断地被驱逐,最终在贫病中终结一生。

尽管按照他的聪明才智,要赚钱,那简直是太容易不过的事情。可现在那些口口声声研究马克思哲学,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想到这些,田文建暗叹了一口气,强作欢笑地说道:“人各有志,我也不说那么多了。不过你一定要把老师哄好,千万别把他给气坏。”

“我知道,我知道该怎么做。”

(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