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国士> 第348章 督师回京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8章 督师回京了(1 / 2)

国士 布丁熊掌 更新时间 2023-05-15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说句实在话,沃尔夫所制造的这‘门’大炮威力已经超过孙元的想象。虽说链的声光效果非常惊人,可孙元真正看重的却是开‘花’榴,这才算是真正的的大炮嘛!

炮兵就是要躲在大军的背后,不断‘射’击,压制敌人的冲锋。实心的用处是用来轰击敌人的堡垒,用在野战中效果却不是太好。至于链和葡萄,‘射’程太短,那得将大炮抵到敌人‘胸’口才成。大炮上刺,老子的炮兵培养不易,可是宝贝疙瘩,怎么可能拿出去冒险。

这‘门’炮的质量据孙元看来比这个时代的垃圾要高出一大截,直接装备进部队也是可以的。但沃二胡这个德国姥做事实在太认真,死活也不肯同意。还说什么这不过是样品,等到获取到足够的实验数据之后,还得回炉重铸。反正一句话,这炮必须造得尽善尽美才能出厂,否则就是砸了他狼族人的招牌。

对此,孙元也很是奈。下来之后,他和沃老头又商量了半天,问他炮厂究竟有多大产能。最后得出的数据很不乐观。单就铸一‘门’铜炮也‘花’不了多少时间,问题是炮架要用铸铁,其中的标尺和配件什么的,都得用‘精’钢,还得‘精’确到毫米米,这些东西造起来却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真算起来,一个月‘弄’一‘门’就算是的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据孙元所知汤若望替崇祯皇帝制做红夷大炮,两年间也不过造了二十‘门’,一个月一‘门’不到。而且,他做的红夷炮傻大黑粗,根本就不能同二胡同志的相比拟。

孙元也没有办法,只得说,爵士你自己‘弄’吧,也不用急。反正,明年一年之内你帮我造四‘门’四磅炮、两‘门’八磅炮就成。

“这个应该能够没多大问题。”沃尔夫想了想,点点头说:“等到实验数据出来,合格的工人也培训出来,造炮的速度会起来的。不过,大人你‘弄’出的那个体系倒是不错,以后咱们就以炮的重量做标准制炮。”

沃尔夫所说的这话,指的是孙元从历史中照搬的瓦利埃尔体系。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统一容时代‘乱’七八糟的‘药’和‘花’样繁多口径不一的火炮。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未来的宁乡军只使用四磅、八磅、十二磅三种野战炮。

至于要塞炮、卫戍炮甚至舰炮,那是将来的事情了,至少就目前孙元的身份和势力还谈不到这一步。

‘抽’了个空,孙元还参观了一下沃尔夫的炮厂。毕竟自己是炮厂的大股东,占有绝大多数的股份。

其实,现在炮厂的规模还很小,也就是几口小高炉,几十个工匠的样子。里面不但要造炮,崔师傅和岳路明还在里面制枪。虽然说燧发枪不是沃尔夫的生意,可看到这明朝匠人落后的技术,普鲁士老头还是忍可忍,重给他们‘弄’出一套工艺流程,让宁乡军手头装备的燧发枪质量有了不小的提升。

可以说,这个炮厂还是叫人非常满意的。费洪等人见天都跑过来看热闹,问四磅野战炮什么时候能够装备部队,也好让部队演练。从来只有人等武器,没有武器等人的道理。费洪等人已经开始设计在装备火炮的情况下的长矛步兵方阵的战法,整个部队都处于兴奋的状态之中。

唯一不开心的是管陶管老板,这个守财奴不止一次地在孙元面前抱怨,说,大炮大炮,不就是一个大炮仗吗,用铁制不可以吗,干嘛非得用优质黄铜。知道铜是什么吗,那就是钱啊!就算是我大明朝的崇祯通宝,那是也是铅七铜三。将军可好,直接用纯黄铜。败家,败家!

说到这里,管老板痛心疾首了。

对于管陶的抱怨,孙元可以理解,却不能接受。

用铸铁做大炮,开玩笑,难道你就不怕大炮在使用的时候炸膛,将炮兵给炸了?

且不说在战场上,大炮一炸膛对于己方的打击。光这些合格的炮兵训练起来就要‘花’上不少时间,据孙元说看见的,自己手下的炮兵首先得识字,然后还得学会基本的算术。每天天一亮起‘床’就背九九表,背抛物线公式,还得背大炮‘操’作手册,乃是宁乡军中技术‘性’最强的兵种。这种士兵死一个少一个,要想再训练人,还得等上几个月。不像其他兵种,只要身体合格,知道令行禁止就可以的。

铜炮因为有很好的延展‘性’,在使用的时候不会漏气,也不会炸,最多膨胀变大变形。实在不能用了,大不了回炉重铸。

因此,在近代大工业时代的优质钢材没有出现之前。整个十七、十八世界,全世界的大炮都使用黄铜和青铜两种材料,拿破轮的青铜炮在欧洲战场上可是打出了赫赫威名的,这可是经过时间检验的。

所以,对于管老板的抱怨,孙元也仅仅是一笑了之。

很,大年二十九到了,距离献祭太庙这还有一天时间。

虽说京城刚被建奴祸害了两个月,京城中虽然依旧歌舞升平,一派‘春’节景象。但一出北京城,满目都是创痍,灰‘色’的天空下,积雪的村庄一片萧条,看不到一丝活气。吃的用的,都被辽东建奴抢劫一空,京畿地区的百姓迎来了一个惨淡的‘春’。

只因为这次战役实在太丢人,崇祯皇帝也没有心思过节,献俘太庙的事情就拖延到年三十夜。朝廷也没有对击溃农民军,活捉高迎祥的战绩做太大的宣传。到如今,此事好象已经被人给忘记了一般。

作为生擒高迎祥的首功之臣,按理孙元已经出席此此大典的。而且,按照朝廷的制度,在此前半月,礼部就会派人过来,教孙元宫廷礼仪。

但说来也怪,都大年二十九了,礼部那边却是一点消息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