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玄幻魔法>大唐科学院> 第一零四八章:长安,文成西嫁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零四八章:长安,文成西嫁 1(1 / 2)

大唐科学院 八方客 更新时间 2023-05-07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文成公主出发的日期林毅并不知道,后世的传说太多,大都注意故事了,没人记住出发日期。

正月十五,李世民宣布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旌节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

当然,林毅也在随行之列。

事先,林毅已上过申请奏折,理由是考察沿途地理和矿产,也就是所谓的科学考察。这个理由,李世民不能不同意。

文成公主,江夏王李道宗之女,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

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江夏郡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贞观14年(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一道不可违抗的圣旨,将她从任城(今山东济宁)召至长安,被封为文成公主,以待远嫁吐蕃。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县,生番破城及屠,屠杀汉族男性,掠夺女性为奴;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时正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求婚。

后世关于文成西嫁的流传颇多,比如,六试婚使。

相传,禄东赞携带黄金5000万两以及大量珠宝,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等同时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能迎回贤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为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为难。为了公平合理,他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这便是历史上的“六试婚使”(又称“六难婚使”,也有“五试婚使”之说,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

后来,又经过识木、宰羊揉皮饮酒、赴宴找路回店等等比试。也都被噶尔&#8226;;东赞以超人的智谋获得胜利。最后,在汉族老大娘的帮助下,从五百个穿着打扮一样的美女中指认出文成公主,终于完成了迎亲使命。文成公主带着汉族的文明前往西藏,成为历史上“汉藏联姻”的佳话。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正月十六,正式出发了。

之所以要在这个季节出发,是因为由长安经陇南、青海到西藏有一个多月的路程,沿途要经过几条湍急的大河,隆冬季节河水平缓,才便于送亲的队伍通过。

第一次见到文成公主,看到的是美丽、智慧。。。。。。然而,林毅的内心却有一种无限的悲凉。

任城――长安――拉萨,这一条漫长的成婚之路,其实就是不归之路。

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女子,自然不会有政治家森严深厚的胸襟与抱负。不知道在前方等待着自己的,是幸福还是灾难,是自己如花的生命的热烈盛开还是悄然枯萎。

虽然从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林毅想,此刻,文成公主的心情应该是:惆怅、恐惧、彷徨、无助、忐忑、小心奕奕的期待等等的复杂心境。

随着这支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从西秦之地寒冷的长安一路向西,向西,向着更加寒冷的陌生的西域前行。尔后,她更要只身面对那片洪荒寒冷的莽原、一个言语不通又桀骜不驯的民族,还有无法想像得到的极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下的孤单与孤寂。

强烈的高原反应,加上对亲人与故乡的思念,文成公主必将要度过无数个凄泪湿枕的无眠之夜。

想着想着,林毅突然懂了,后世汉藏两个民族为什么对文成公主有如此高的评价。

这是一个伟大的女人,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女人。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至玉树(在今青海省)时,看到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而且长途跋涉,需要休息,两人便在一条山谷里住了一个月。文成公主闲暇时,拿出父皇送给她的谷物种子和菜籽与工匠一起向玉树人传授种植的方法和磨面、酿酒等技术。玉树人非常感激文成公主,当公主要离开继续向拉萨出发时,他们都依依不舍。当地的藏民还保留了她的账房遗址,把她的足为和相貌都刻在石头上,年年膜拜。公元710年,唐中宗时,唐室的又一名公主金城公主也远嫁藏王,路过这里时,为文成公主修了一座庙,赐名为「文成公主庙」。

当时,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无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决意建寺弘佛。她让山羊背土填卧塘,建成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成为后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称「长庆会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现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着的一尊释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请来的。大殿两侧的配殿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动。只是他们脸上因布施献金的人太多,而绽开了金皮疙瘩。

后来,文成公主又修建了小昭寺。从此,佛教慢慢开始在西藏流传。文成公主还对拉萨四周的山分别以妙莲、宝伞、右施海螺、金刚、胜利幢、宝瓶、金鱼等八宝命名,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文成公主一方面弘传佛教,为藏民祈福消灾,同时,还拿出五谷种子及菜籽,教人们种植。玉米、土豆、蚕豆、油菜能够适应高原气候,生长良好。而小麦却不断变种,最后长成藏族人喜欢的青稞。文成公主还带来了车舆、马、骡、骆驼以及有关生为技术和医学著作,促进了吐蕃的社会进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