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玄幻魔法>大唐科学院> 第一零三四章:长安,中秋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零三四章:长安,中秋节(1 / 2)

大唐科学院 八方客 更新时间 2023-05-07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李世民手拿着印好的双面支票,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

“这就是支票?”

“回陛下,这是支票的图案。是两张支票粘起来的。”林毅回答道。

今天是林毅和夏鹏轩、莫旭来给李世民汇报纸币的事。本来长孙无忌一起来的,不料突然病了(感冒),怕影响到李世民,所以临时没来。

夏鹏轩和莫旭都是第一次见李世民,根本不敢说话。

“两张?”李世民下意识的看着边缘,似乎想找粘合缝隙。

“浸在水中也不会分开。”林毅解释道。

李世民抖了抖这张支票,发出了几声清脆的响声。

“用它做纸币,到是很安全。”李世民自言自语的说。

关于发行纸币,以前林毅的报告中论述过,也专门讲过。不过,确实太超前了,李世民并不完全能懂;只知道林毅说过,两个要点,一是假币,二是过量发行货币,都会影响经济。

假币问题看来是不用担心了,过量发行问题,只要控制好也没问题

“几位爱卿以为可以发行纸币了?”李世民问。

莫旭非常激动,能和李世民面对面说话,很荣幸。但还是没勇气说话,还是林毅回答道:“时机成熟了,刻版、印刷还需要一段时间,明年正式发行较妥。”

“明年---,好,就定明年。着手准备吧。”李世民短暂想了一下,同意了。

“臣尊旨!”这次,夏鹏轩和莫旭终于开口说话了。

三人转身准备离开。

“林爱卿留步。”李世民叫住了林毅。

林毅回过身来,说:“陛下,何事?”

刚才因为有夏鹏轩和莫旭,李世民端坐在皇座上问话,以及显示威严和礼仪。现在,就林毅一个人了,便随便了些。

李世民走下皇座,来到林毅跟前说:“设排洪区,岂不是有意放水害农、害人?”

自然灾害是天灾,人们并不会怪朝廷,只能认倒霉。如果是人为放水,那性质就不一样了。这难道不会背上千古骂名?

“哦,放水淹掉不重要的小部分区域,而保住重要的、人口密集的大部分区域,是划算的。”林毅没想到李世民突然问这个问题,只好将设排洪区的基本道理说了一遍。

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个道理李世民当然懂。只是,李世民担心的是,主动行为和被动行为的道德影响。说穿了,就是这件事在人们心中会留下什么后果。被动的灾害谁都没责任,主动的行为却要考虑影响。

要说李世民不关心百姓的生命,那是不可能的。不过,从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中,百姓的生命和对自身的道德影响相比,后者更重要。

这是封建社会制度形成的,不是李世民一个人的思想。

显然,林毅没有领会李世民的意思。

“道理是这样,不过,明知会有危害,还要为之。世人如何评说?”李世民进一步解释说。

林毅这才明白李世民的担心。

是呀!传统的封建制度,一方面将人分成等级,统治阶级视底层百姓为草民,另一方面又极力标榜自己的爱民形象。

李世民担心的“世人如何评说”并不是百姓如何评说,而是以读书人为首的所谓的道德家们如何评说。因为,历史是由他们叙写的,这些人也是统治阶级、具有强大的势力,李世民不能不顾及。

后世,排洪区已经早被人们接受了。尽管,真碰到这种情况发生,受灾的人难免有各种困难,但“舍小家,保大家”这种口号却能被大家理解。

“陛下,自然决堤毫无防备,会伤及更多的人;人为开闸则可控制在小范围,且可事先迁移,会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和损失。”

关键一点,灾后如何妥善安置灾民。这才是真正爱民的体现。

见李世民仍在沉思,林毅继续道:“人为开闸,虽然会造成损失。但和自然决堤比起来,损失要小得多。既然灾情不可避免,关键是灾后安置,从减少的损失中拿出小部分,就足以让受灾的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大德!”

大德?!李世民回味着这句话。

或许林毅说和对,去年的水灾,损失惨重。如果,范围减小。。。。。。,百姓会安置的更好,能不拥护吗?

大臣们如何看这事?还需要议。

想到此,李世民有了基本倾向,便转移了话题:“神机营进展的如何?”

林毅还在思考前面的问题,李世民的突然转移话题,让林毅不适应,连忙回答:“一切正常,营房已在建设中。”

“听说要招揽小偷进神机营?”李世民目光锐利了许多。

林毅想了想措词,回答:“臣以为非常有用。。。。。。。”

听了林毅的解释,李世民想了好一会,才开口道:“一定要保密,不可泄漏!”

出了皇宫后,林毅还是不完全明白李世民为何如此谨慎,理由应该够充分了。

。。。。。。

时间飞快,一转眼,中秋节快到了。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但真正成为固定的节日,是本朝的事。此时,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还没有必须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起源于本朝军队祝捷食品。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但并没有定为中秋节必食的食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