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玄幻魔法>大唐科学院> 第一零九章:长安,算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零九章:长安,算学(1 / 2)

大唐科学院 八方客 更新时间 2023-05-07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林毅向长孙无忌汇报了人才招聘的结果,毕竟长孙无忌是主管科学院的官员。

长孙无忌建议何不去国子监招揽人才?

国子监?在林毅的印象中,国子监是培养儒学的地方,出来的都是酸儒,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才!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隋代。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董仲舒:“五帝名大学曰成均”,郑玄:“上庠为大学。”至于夏商周,大学在夏为东序,在殷为右学,在周有东胶,而周朝又曾设五大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汉代始设太学,隋代始设国子监。

西周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汉武帝设置“太学”也是承袭了传授儒家经典最高学府的功能。而西晋初立“国子学”旨在突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的功能,北齐称之为“国子寺”。隋、唐、宋、元、明、清称之为“国子监”。清末改革学制,自光绪三十二年起新设学部,国子监并入学部。

贞观元年(627)唐将国子学改称国子监,同时成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监内设祭酒一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设丞一人,主簿一人,负责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籍等具体事宜。唐代曾几易国子监之名,曾改称司成馆、成均监,神龙元年(705)又复其名。据《旧唐书&#8226;;高宗本纪》载:“凡六学,皆隶于国子监。”所谓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

国子学或国子监,其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国子监”出现后,“学”与“监”不同的含义说明了二者在承担两种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学”是传授知识,指向教育和最高学府的功能;“监”是督查监管,指向国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唐朝的国子监,当时在分科和教学内容方面,不仅有选修课还有公共必修课,儒经分大中小三类。大经为《礼记》、《春秋左传》;中经为《诗经》、《周礼》、《仪礼》;小经为《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学生可以按规定选择相应的儒经来学习,标准有“二经”(学一大经一小经或二中经)、“三经”(学大中小各一经)和“五经”(大经全学,其余各选一经)等层次。《孝经》、《论语》则为公共必修科目。对各经还规定了修业年限:《孝经》《论语》共学一年;《公羊传》《谷梁传》各为一年半;《易》《诗》《周礼》《仪礼》各为二年;《礼记》《左传》各为三年。

唐朝国子监设有算学馆,中国古代的“算经十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经》,是算学馆的标准教材。

书学除研究书法以外,每日习书法,学《石经三体》(三年),《国语》、《说文》(二年)、《字林》(一年)。算学学习《孙子》《五曹》《九章》《海岛》等。律学习律令。《论语》、《孝经》是书学、算学和律学的公共必修课。而且,学生还可以自由选择学馆。

“国子监设有算学馆,可能有合适的人。”长孙无忌见林毅错愕的表情,补充道。

“噢?有算学馆,那到真要去一趟了。”

去国子监,需要做些准备。

国子监都是些老酸儒,高傲、迂腐,不能让他们看不起。况且,是去招揽人才的,不拿出点真本事让人信服,如何能招到人?

四书五经林毅不想学,即使想学,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学懂的。

诗词,虽然不是强项。但是,林毅已经记录了不少精品,只需复习一下,多背背,肯定没问题。

林毅又找到九章算术看了看,做到知已知彼。

九章算术共“广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内容很简单,主要是分数、方程、直角三角等。其求解方法完全是用文字叙述的,很不直观。

比如,衰分一章中:衰分术曰:各置列衰,副并为法,以所分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而一。不满法者,以法命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