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玄幻魔法>大唐科学院> 第一零四章:居咸阳,梁州模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零四章:居咸阳,梁州模式(1 / 2)

大唐科学院 八方客 更新时间 2023-05-07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陈荷花带着两个孩子也住在了褒城驿,刚到时,被这阵势着实吓了一跳。知道林毅是个大官了,但还是没想到有这么庞大的场面。

到驿站后,陈荷花才有机会仔细看了周靖琪的伤,不禁伤心不已。

周靖琪到很轻松,笑着说:“没事,嫂嫂,不是还能走路么!”

陈荷花和周靖琪已有半年没见了,姑嫂两人自然是说不完的话。

林毅这几天却很忙,和王子学、杨少成走访了梁州另一个重要的县---城固县。

城固是西汉著名外交活动家,迈向中国西部探险第一人,通往西亚丝绸之路的开通者--博望侯张骞的故里。

据近代出土文物考证,远在旧石器时期,本县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期,先民村落群居,生息繁衍。周王三年(公元前312年),秦败楚于丹阳,取楚汉中地,与秦汉中地置汉中郡,同时置城固县。

秦、汉辖域广袤。三国蜀汉初,析南部地置南乡县。南朝宋改成城固。北朝魏正始、延昌年间,先后析东部地置龙亭县、兴势县。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城固为唐固。三年(620年),析县西北地区与南郑县部分地置白云县。九年(626年)废白云县,地并入本县。贞观二年(628年)复名城固。

城固县的地理环境最好,良田面积较多,灌溉方便,非常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此除了城固县自身地理环境外,还要得益于萧何。

汉高祖封汉王后,驻军汉王城。汉王城即在城固县境内,萧何等众臣率军民筑堰垒渠,引水浇田,百姓士卒足食丰。

萧何死后虽远葬长陵,可纯朴厚道的城固百姓,为纪念他在此地兴修水利、造福民众的大恩大德,于清乾隆年间修衣冠墓、盖萧公祠,敬立神位,人心向背使然也。由此可见一般,当年萧何等众臣为城固打下了良好基础。

城固县还有新汉时期修建的水利工程,后世称为五门堰。

此堰系截水河流而建成的低坝拦河灌溉工程。最早修堰时间是新汉王莽时代。五门堰有堰口、堰坝、堰渠三部分组成。堰口先是土筑,遇大水崩溃,到元代至元年间(1335年-1340年),城固县令蒲庸将堰口改为石砌,渠底开到五洞,东二西三,形似五门,可以启闭,故名“五门堰”。

林毅等人分别走访了汉江南北的平原地区,最让林毅吃惊的是,听说居然有一座樊哙墓。

传说有很多,其中较普遍的为:樊哙是行军途经汉中,病逝。军士皆畏其武、敬其德、感其恩,遂人手一g土将其葬之,堆土成丘,成现在的樊哙墓。

樊哙是汉高祖刘邦的一员大将,又是刘邦老婆吕雉娘家的妹夫,和刘邦是“连襟兄弟。”他勇略过人,为刘邦屡立大功,如人们熟知的“鸿门宴樊哙救驾”。当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用范增计,在关中临潼鸿门设宴,想杀刘邦。樊哙在辕门外听说事急,便带剑拥盾入军门,披帷西向,怒责项羽,项羽折服,刘邦免难。

后来,刘邦当了皇帝,把樊哙封为“舞阳侯”。樊哙死后,墓葬何处,史籍记载,约有三处。其中城固县的樊哙墓最不靠谱。

城固樊哙墓在今陕西省汉中地区城固县北5公里的五郎乡黄家村,紧傍城(固)小(河口)公路东侧,墓在平地垒起,高约20米,周围面积为10。6亩,上面树木茂密。墓西竖一石碑、上刻隶书“汉舞阳侯樊将军墓”,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沉题刻的。

城固樊哙墓,据北魏&#8226;;郦道元《水经注&#8226;;沔水》载:“胥水经樊哙台南,台高五六丈,上容百许人”;南宋&#8226;;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83载:“樊哙台:在城固县北五里,上容百余人。《旧经》云‘樊哙所筑也’”。

考樊哙一生,只于公元前206年随刘邦来过汉中,仅呆几个月,便又随刘邦北上,再未到过汉中,其坟墓不可能在汉中城固县。估计是后人把樊哙台讹为“樊哙墓”,也表现了当地人民对樊哙及汉军的热爱。

樊哙墓不靠谱,然而李固墓、张骞墓却是真的。这片土地上处处透着汉文化印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