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玄幻魔法>大唐科学院> 第八十四章:居咸阳,圣旨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四章:居咸阳,圣旨到(1 / 2)

大唐科学院 八方客 更新时间 2023-05-07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事先,关于这两个人选,林毅和长孙无忌商量过。林毅的主要根据有两点:一是人品正直、贪欲小,二是无门、无派、无背景。

林毅从李世民刚才的表情来看,想必长孙无忌已经向李世民汇报过。

打动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正是第二条:无门、无派、无背景。

正如房玄龄和候君担心的一样,当下门阀士族观念极强。

此时的门阀主要是崔、卢、李、郑四姓,加上太原王氏,合称五姓。

门阀观念于东汉时期萌芽,公家以经学取士,学者皆以经学传授子孙,以便入朝为官,随着经学这门学问代代相传,也逐渐形成了名门望族,如汝南袁氏的袁绍袁术兄弟,两人祖先四代中,竟有六人位居三公职位。

晋室南迁以后,中原为胡族所统治。

国姓: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命令鲜卑人说汉语、改汉姓,以元姓、长孙姓、宇文姓、于姓、陆姓等贵族为首,号称“国姓”,由鲜卑姓贵族,摇身一变为汉姓世族,人称孝文汉化。

郡姓:留在北方的世族虽然是被征服者,却不愿与改为汉姓的胡族相混。他们为区别胡汉,往往在姓氏前冠以当地郡名,称为“郡姓”,如:太原王氏,即为居于太原郡的王姓世族。

随着北魏政权的分裂,郡姓又分裂成两支:一支为经东魏到北齐,仍然保持汉代重经学儒术的传统,叫做山东郡姓,以崔、卢、王、郑为大姓。

另一支是经西魏到北周,再由隋而唐,在宇文氏的以关中文化为本位政策下,渐趋胡化的士族,就是所谓关中郡姓,以韦、裴、柳、薛为大姓。

宇文泰在西魏,为了与高欢抗衡,在苏绰等人的帮助下,更改西迁关、陇地区的山东士族的籍贯为关内郡望,以府兵制为基础,建立起一个较为胡人化的,兼容鲜卑贵族、汉人豪族的统治集团,即所谓的关陇集团。

纷乱的华北,在唐朝有七姓十家之说,如: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

自魏晋以来的中国政权,几乎都为世族所操控。由于隋唐政权有赖关中世族支持拥载,且山东世族仍保有数百年的重阀阅、讲经学之传统,所以依旧享有优越政治及社会地位。

隋唐以来都有君主致力于摧毁门阀,这些长存数百年的山东世族的社会、经济地位仍十分优越。但是他们对朝代的建立有功劳,所以君主是用温和的政策改革削弱世族,将其逐渐排除。

在隋文帝任内,废除九品官人法,改行科举取士,目的是择取人才,摧毁门阀任官系统。可惜隋朝国祚甚短,到唐初,科举并不发达。

李世民指示大臣以当时大臣品位高低订定等级,重新判定《世族志》。结果改定皇族宗室为第一等,其次是皇后外戚长孙氏,民间声望最高的山东世族崔氏被降为第三等。就是削弱门阀的一个手段,然而,门阀根基深厚,却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平衡不好,稍有差池,就会得罪其它门阀,引起波动。

既然不好平衡,所幸就不打破平衡,于无声中慢慢削弱其势力不失为良策。

“三无原则”正符合这个策略。

房玄龄和候君集还算不上门阀士族,自然也愿意打击门阀势力。

房玄龄和候君集也是聪明之人,随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人选问题就此通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