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崇祯:重征天下> 第二百二十一章 投机倒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一章 投机倒把(1 / 2)

崇祯:重征天下 饱吹饿唱 更新时间 2019-09-30

 热门推荐:

不过几天时间,三项工程已经取得明显进展.

其中速度最快的是三号工程,也就是围绕秦王庄的护城河.由于这项工程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卖力气挖土便成,因此很快就接近完工.现在秦王庄已经被一道宽一丈,深八尺的壕沟所包围,只要把水引过来,这护城河就大功告成了.

当然为了交通方便,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还设立了四座吊桥.白天吊桥放下,人员可随意通过;晚上则扯起吊桥,若有外人想偷着进入秦王庄,就得费劲跨越护城河了.

但是朱由检现在并不急于通水,他还需要在河槽里铺设青石.因为他在初中地理课里就学过,陕西地处内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也就在四百毫米左右.如果盲目开挖水渠而不采取必要措施,只能加快河水蒸发和渗漏,加剧缺水的程度.

蒸发是没什么好办法了,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科学家也没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但渗漏就不一样了,前世已经发明了防渗膜,在河床里大面积铺设,即可彻底阻断河水渗入地下.

当然在这个时空连塑料都没有,就更不要说什么防渗膜了.因此朱由检只能采取土办法,那就是在河槽里铺石头,石头缝之间糊上泥巴,这样也能有效地减少渗漏.

但是秦王庄地处平原,附近没有青石,只能从别处运过来,实在是个浩大的工程.

而且石块不但难运,更难开采和加工.在这个时代,既没有用炸药崩山的技术,也没有锯石机之类的先进设备,建筑用的石块全是靠人力从山上开凿,再用铁錾子加工成需要的形状,那份艰辛简直不可想象.

但是朱由检已经下定决心,再难干也得干,因为这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程.如果图省事不铺青石,用不了多长时间,水渠里的水就都渗光了,那还不如不修.

好在他已经了解到,泾阳县北部就有一座嵯峨山,山中就出产青石,泾河也从嵯峨山附近流过.

因此朱由检已经有了计划,打算在孙传庭正式出任县令之后,首先开挖泾河至秦王庄的水渠,同时利用泾河的水运,将上游嵯峨山的石块运至水渠的起点.然后用石块一截一截地铺设河道,铺一截,通水一截,然后继续利用水运把石块往秦王庄运.如此一来,就能节省大量的人力了.

由于护城河的轮廓已经挖掘完毕,朱由检便派工头郝大明等人先至嵯峨山中选址,开挖石矿.这也是秦王庄第一次在庄外干工程,朱由检为其命名为"四号工程".

为了避免因人生地不熟而产生纠纷,朱由检还专门知会了现在泾阳县城的孙传庭,让他提前运作,为郝大明等人办理所需手续.

对于这支外派施工队伍,朱由检从后勤上也充分给予保证.嵯峨山离秦王庄有三十多里,到那里干活的人不可能天天往返,朱由检便让他们先在那里搭建简易的工棚,到了晚上可以直接休息.以后等生产扩大,还可以在那里建房,设立永久性的居住点.

他又派了一支由妇女组成的小分队,专门负责为工人们做饭烧水洗衣服.当然,这些妇女也尽量从工人们的妻子中挑选,这样还不至于影响夫妻生活.

当然,不论是工人还是妇女,由于离开了自己居住的村子,就都算出差了.在这个时代,老百姓都是守着自己家中的薄田过日子.一辈一辈地传下来,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这种故土难离的思想十分强大,即使是出村不出县,也有很多人不情不愿.

朱由检看到这种情况,就加大了对出差的补助力度.他规定凡是去嵯峨山开矿的男人,报酬翻番计算.即是说干一天就可以挣两天的口粮,不但不愁吃饭,还能攒下余粮了.而那些做后勤工作的妇女,也按干一天,给一天半的口粮执行.

尽管如此,第一批工人连上工头郝大明,还是只有三十二人,再加上八名妇女,一共也才四十人.而剩下的村民,则多是上有老下有小,根本离不开家,只得无奈地放弃了这次机会.

但是相对于三号工程而言,一号工程和二号工程的进展就要差一些了.这两个工程全是修路,但在这个时代,路面基本上只有两种:要么是土路,要么是石板路.

朱由检经过计算,发现若铺设石板路,所需的石块数量十分巨大.现在石矿还没开,石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运过来;但时间不等人,这两项工程又必须尽快完工,投入使用.所以他就果断放弃了铺设石板路的想法.

但土路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路面强度低,禁不住长期的碾压,尤其是一旦下雨,就会变得泥泞不堪.若突发暴雨,更会将道路冲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