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社交的方圆艺术> 第一章 与上级的关系念好“敬”字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与上级的关系念好“敬”字经(1 / 2)

社交的方圆艺术 孙郡锴 更新时间 2023-03-20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与上级的关系,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上级是与你的前途密切相关的人,所以你必须注意维护他的威信,使他对你产生好感。尊重上级的职权,不伤害上级的自尊心,努力工作,以诚相待,如果你能做到这几点,你在上级心目中的份量一定会大大加重。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也就是在为你的前途奠定基础,向成功的方向迈出第一步!

1.要给领导留面子

【社交魔方】

交际场上的高手一般不直截了当说出要说的字眼,而是含蓄地表达其意思。

——爱默生

中国人是最爱面子的,就中国的传统而言,在公共场合,一定不能落人面子,否则就是故意发出挑战。所以在公共场合,我们一定要注意给别人面子,对一般人是这样,对领导更要这样做。

在领导的眼里,如果自己的下属在公开场合使自己下不了台、丢了面子,那么这个下属肯定是对自己抱有敌意或成见,甚至有可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公开发难,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人们都喜欢喜欢他的人,人们都不喜欢不喜欢他的人。”这样,在公开场合不给领导留面子的结果便是,领导要么给予以牙还牙的还击,通过行使权威来找回面子,要么便怀恨在心,以秋后算账的方式慢慢报复。

这种结果,自然是下属在提出批评和意见时所不愿看到的,也违背了他的初衷。他大概忘记了,无论是领导,还是他本人,都是中国人,都生活在充满人情儿、十分讲究人际和谐的同一个社会中。

领导十分注意自己在公开场合,特别是在其他领导或者众多下属在场的时候的形象,这决不仅仅是因为有个文化的潜意识在作祟,更是在于领导从行使权力的角度出发,维护自己权威的需要。这种需要因受到公开的检验而变得更加强烈甚至是不可或缺。

如果下级的意见使领导感到难堪,即使他是出于善意的愿望,即使他的确是“对事不对人”,但其结果却必然是一样的:使领导的威信受到损害,自尊受到伤害。

威信受到损害,便会使权力的行使效力受到损失。它影响到领导在今后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方面的决定权和影响力。因为人们不禁要问,他说的是否都对呢?是否会产生应有的效果?……这样,下级在执行中便多了几分疑虑,这必然会降低领导权力的有效性。因为服从越多,权力的效果就会越好。行使权力必须要以有效的服从为前提;没有服从,权力就会空有其名。

自尊受到伤害,是最伤人感情的,因为它触动了人最为敏感的地带,挫伤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信条。在公开场合丢面子,这说明领导正在失去对下级的有效控制,于是,人们不禁对他个人的能力乃至人格都产生了怀疑。因此,无论是谁,身处此境,最先的反应肯定是怒火中烧,而不是理智的对意见内容的合理性的分析。那么,此后的一系列举动肯定都是很情绪化的。即使他很有面子、很得体地将这件事掩饰过去,情感上的愤怒依然是存在的,这个阴影将会把你美好的印象浸没,使你在后来饱尝麻烦,悔恨不已。

因此,当一领导当众受到下属的伤害,丢了面子,即使当场不便发作,日后也会有所忌恨,甚至予以报复。因为如果他不这样做的话,可能还会有其他人会当庭责难,使他下不了台。“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的道理正是缘由此处啊!

钟白是个很有前途的青年,能力出众,工作认真,备受领导器重,进公司不过一年就当上了业务部主任,钟白一定会步步晋升,前途无量。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钟白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经理陪着从深圳赶过来的老总到业务部视察,总经理对业务部这半年的表现很满意,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并说大家有什么意见尽管提。钟白没客气,张嘴就来了一句:“总经理,您不能光说不做啊!几个月之前就说给我们加提成,可到现在也还没兑现呢!”总经理愣了一下,然后连说:“好,好,回去我再研究一下!”然后匆匆离开了业务部。后来听说总经理出门后就恨恨地说了一句:“那人是谁啊?怎么这么不懂进退!”不用说,钟白在这家公司自然是前程无“亮”了。

钟白错就错在不该不分场合乱提意见,而且还偏偏提了一个让老总下不来台的意见,惹恼老总的后果就是大好前程付诸东流,一个月后,钟白就被迫离职了。钟白的遭遇颇具代表性,这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人下属者都应当三思并引以为戒。

所以,下级在公共场合给领导提意见时,一定要注意给领导留有面子。

留面子,首先表明你对领导是善意的,是出于对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是为了帮助领导做好工作。这样,他才愿意理智地分析你的看法。

留面子,还表明你是尊重领导的,你依旧服从他的权威,你的意见并不是代表你在指责他,相反,你是在为他的工作着想。

留面子,其实就等于给自己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下属可利用这个余地同领导在私下里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同时这个余地还表明,下属只是行使了一定的建议权,而领导仍保有最终决断的权威。留有余地,还会使下属能够做到进退自如,一旦提出的意见并不确切或恰当,还有替自己找回面子的余地。

当然,我们讲,公开场合提意见要注意领导的面子,并不是鼓励下属“见风使舵”,做“老好人”。我们是非常赞成对领导多提建设性的宝贵意见的,同时也对直言不讳、敢犯龙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我们的着眼点只是在于,提意见要注意场合、分寸,要讲究方式、方法。

如果只注重提意见的初衷和意见的合理性,而不去考虑它的实际效果,这样的劝谏只能给下属带来灾祸。我们衷心地劝戒每一位下属,一定要在公开场合给领导留面子。

2.怎样赢得领导器重

【社交魔方】

狮王宣布任命狐狸为宰相,小动物们都很不服气,认为狐狸除了溜须拍马外,一无是处。狮王站了出来:“谁说狐狸只会溜须拍马?上次我生病需要药品治疗,是谁冒险去偷药的?是狐狸。几年来狐狸主抓财政工作,兢兢业业从未出过纰漏,它还对我忠心耿耿,我出现差错时,狐狸从不冷眼旁观,而是主动为我分忧,帮我承担责任……如果你们谁能做到狐狸这种程度,我就让它当宰相!”小动物们听完,都垂头丧气地走了。

对于上班族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获得领导的器重,得到领导的器重你就会获得很多机遇,这是每一个上班族梦寐以求的事。然而,想得到领导器重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你得多付出努力才行。

(1)勇于担当重任

作为领导,他关心的是怎样才能创出政绩。诚然,政绩的取得离不开下属的配合。一个单位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单靠领导一个人是根本无法做好的。这时候,领导会把一些工作分配给下属去做。一般情况下,谁都想少出点力,多捞点好处。但是,对于领导来说,单位中一些吃苦受累的重活必须有人替他分担,在别人推脱的时候,如果你站出来替领导把重担挑起来,领导必定会对你刮目相看。因为大多数领导都不喜欢那些在工作上和他讨价还价的下属,他只欣赏那些能为他着想、为他分担重任的下属。

(2)干好本职工作

工作做得好坏是领导对下属的一个评判标准,在一个单位中,每个岗位的工作都与本单位的整体利益有直接关系。如果有一个岗位的工作没有做好,它必然影响到整体利益。

干好本职工作是下属受到领导器重的前提。对于一个连本职工作都干不好的人,有哪个领导会喜欢呢?

一般情况下,领导都很赏识聪明、机灵、有头脑、有创造性的下属,这样的人往往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所以说,要想得到领导的器重,你必须把本职工作干好。

(3)学会把功劳让给领导

中国人在讲自己的成绩时,往往会先说一段套话:成绩的取得,是领导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这种套话虽然乏味得很,却有很大的妙用:显得你谦虚谨慎,从而减少他人的忌恨。

好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喜欢,越是好吃的东西,越是舍不得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要是你有远大的抱负,就不要斤斤计较成绩的获得你究竟占有多少份,而应大大方方地把功劳让给你身边的人,特别是让给你的上级。这样,做了一件事,你感到喜悦,上级脸上也光彩,以后,少不了再给你更多的建功立业的机会。否则,如果只会打眼前的算盘,急功近利,则会得罪身边的人,将来一定会吃亏。

但需要注意的是让功一事不能在外面或在同事中张扬,否则不如不让功的好。对于让功的事儿,让功者本人是不适合宣传的,自我宣传总有些邀功请赏、不尊重上司的味道,千万使不得。宣传你让功的事儿,只能由被让者来宣传。虽然这样做有点埋没了你的才华,但你的同事和上司总会一有机会设法还给你这笔人情债,给你一份奖励的。因此,做善事就要做到底,不要让人觉得你让功是虚伪的。

(4)要学会交谈

作为下属,即使自己才华横溢,也不要在领导面前故意显示自己,不然的话,会让领导认为你是一个自大狂,恃才傲物,盛气凌人,而使他在心理上觉得你难以相处,彼此间缺乏一种默契。

领导也需要从下属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下属心目中的地位,当受到称赞时,他的自尊心会得到满足,并对称赞者产生好感。因此,你在交谈时,对于领导的优点、长处,可以毫无顾忌地表示你的赞美之情。

谈话时尽量寻找自然、活泼的话题,令他充分地发表意见,你适当地做些补充,提一些问题。这样,他便知道你是有知识、有见解的,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你的能力和价值。

不要用上司不懂的技术性较强的术语与之交谈。这样,他会觉得你是故意难为他;也可能觉得你的才干对他的职务将构成威胁,并产生戒备,从而有意压制你。

(5)忠于领导

上级对下级最看重的一条就是下级是否对自己忠心耿耿,忠诚对领导来说更为重要,比如一些单位的司机都是领导的“自己人”,如果不是自己人,一些在车上的谈话,办的一些私事被传出去,会造成影响。因此,要成为领导的自己人,就要经常用行动或语言来表示你信赖、敬重他,领导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千万不要持幸灾乐祸或冷眼旁观的态度,这会令他极为寒心。能担责任就担责任,不能担责任可帮他分析原因,为其开脱。此外,还要帮他总结教训,多加劝慰。

在工作单位里,领导的好恶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多花点时间、多下点功夫去赢得领导的器重,你绝对不会吃亏。

3.正确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社交魔方】

成功的奉承必须适应特殊环境和特殊性格,从而才可能进入准备热情接受奉承的内心。

——约翰逊

作为一名员工,几乎每天都要与领导接触,如果能够正确地处理你与领导之间的关系,那你就会更加顺风顺水。

那么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①常请示,常汇报

你是不是常常向上司询问有关工作上的事?或是自身的问题,有没有跟他一起商量过?

如果没有,从今天起,你就应改变,尽量地发问。一个未成熟的部下,向成熟的上司请教,这并不可耻,而且理所当然。千万不要想:“我这样问,对方会不会笑我?我是不是很丢脸?”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太多虑了。

帮领导背背黑锅,

多留心领导的喜好,会做人才能受器重有心的上司,都很希望他的部下来询问。部下来询问,就表示他(她)在工作上有不明之处,而上司能解答,可以减少错误,上司才放心。

如果你假装什么都懂,一切事情都不想问,上司会觉得:“真伤脑筋,这个人是不是真正了解了呢?”从而感到担心。当上司尚未叫你到他眼前,你应先自动地去问:“关于这件事,这个地方我不太了解。”或:“这一点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不知经理的意见如何?”

上司一定会很高兴地说:“嗯,就照这样做!”或:“大体上就这样好了!”对你设想不到的地方加以补充,并将不对的地方加以纠正。

②以最快的速度汇报新信息

在外面听到任何新的消息,回公司后,就要尽快地向上司报告。尤其是有生意往来的客户或相关行业界的情报消息,上司一定是求之不得。

一般说来,地位越高的人,对情报的渴望度就越强。关于重要客户的情报更是“听”之惟恐不及。因为即使一些表面上似乎微不足道的事,对上司而言其中或许就藏有玄机,如客户中的职员或亲属有人要婚娶,或是客户的交易状况与金融动态等等。

上司若能从部下处得知详细情报,就可以掌握先机展开行动,这样至少不会输给同行业的竞争对手。

一个能经常取得珍贵情报的部下,无异于如上司的左右手一般的重要。因此,做部下的一旦得到新消息,不论事态大小,都要尽快地向上反映,而上司对这种部下当然也印象特别深刻。

迅速传达情报,就是部下对上司的一种“敬业”的行为。部下的敬业对上司是再好不过的,它至少会让上司沉醉在身为上司的优越感中。

③别忘了在他人面前称赞上司

当着上司的面直接给予夸赞,虽然也是一种“奉承”上司的方法,却很容易招致周围同事的轻蔑。而且,这种正面式的歌功颂德,所产生的效力反而很小,甚至有反效果的危险。

与其如此,倒不如在公司其他部门,上司不在场时对其适度称赞一番。这些赞美终有一天还是会传到上司耳中的。同样地,如果您说的是一些批评中伤的话,迟早也都会被泄露出去的。一个精明能干的上司,即使在他管不到的部门内,必定也会安置一、二名心腹的。

自己的下属在其他部门是否受欢迎,这也是上司很在意的事情。自己的部下很得人缘,上司也会觉得自己很有光彩。如果又知道,那位部下在其他部门中不遗余力地称赞他,不用说,上司对那位部下的好感度是直线上升的。

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下属和其他部门的人,尤其是和其他部门的上司走得太近,这时,直属上司可能就会不高兴,人总是有猜疑心的。

④坐在上司的身边

常见到有这种情景,在事先没有安排座次的座谈或某些较随意的场合,许多下属都争着坐在离上司较远的地方。有时上司主动招呼下属向他靠拢,但下属却惴惴不敢从命。

也许有的下属怕坐在上司旁边,被人在背后说拍领导马屁,结果好像领导身边就成了禁区。其实,如果心地坦然,敢于坐在自己的上司身边,恰是一种自信自强的表现。你想,坐在上司身边,就意味着要随时应答上司的谈话。上司会从你的举止谈吐中感觉你的素质与风度,还会从你对事物的分析中看出你认识问题的水平,甚至能从你那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中感受你的人格魅力。一个对自己的素质修养和业务能力充满自信的人,是不怕同领导坐在一起的。相反,有了与领导面对面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会促使领导慧眼识才,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同时,你也可以在同领导的交谈与探讨中,更深入地了解领导,学习许多新的东西。正如同有的秘书常在领导身边,对领导的认识水平与办事经验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从而“胜读十年书”,获益匪浅。

总而言之,你应该常常跟在领导左右,如果你总是怕人说三道四,而甘当“后排议员”,那你就永远也无法引起领导的注意,所以你要学着会做人。

4.向上司承认你的不足

【社交魔方】

有一个明智的说法:“真正的聪明就是不要不懂装懂。”

——蒙森

“我不知道”,“我错了”,这两句话是为人下属者最不敢、也不愿讲的话,他们生怕讲出来后会被领导小看或责骂,其实不然,说出来,只会让领导觉得你更真诚、更值得信任。

在这个世界上,天才很少,全才更是没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有自己的弱项。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某些事情不知道或不甚清楚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说出来,会让人觉得你更诚实,而不是更无能。

当领导跟你讨论或交代某件事情,而你恰恰没想过这事或还没考虑成熟,切不可不懂装懂地胡侃或胡乱地应承下来,因为你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它会让领导觉得你是胡说八道,甚至对你说过的、知道得很清楚的东西都产生了怀疑。胡乱应承下来更是后患无穷。你没有明白其中的意图或对其真实情况都不熟悉甚至不知道,这事你怎么做?

这时候,说一句“我不知道”,“我还不太清楚”都会显得你严谨踏实、谦虚谨慎。这句“不知道”会让你了解更多的信息,或者得出与你的想法的比较,以利你选择更有效的方法。

一代名臣刘伯温就曾犯过一次不知而妄言的错误。一年,天大旱。太祖朱元璋找曾经为他卜过卦的刘伯温询问该怎么办,刘伯温对此事并无把握,但还是匆忙奏上一本:“士卒亡故者,其妻悉数别营,总共有数万人,阴气郁结。工匠死,尸骨暴露,吴将吏降者皆编军户,足干和气。”太祖看完奏表,马上着手革除这些弊端。但过了数日,旱情依旧,天公依旧没有下雨。太祖就非常生气,认为刘伯温欺骗了他,甚至对他的占卜现象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尽管以前曾屡有灵验。

刘伯温一时逞强,畏言“不知道”,就招来了朱元璋的另眼相待,可说是在朱元璋那里为自己的形象抹了一把黑。

“我错了”,这句话说出口更需要勇气。

“如果你想不犯错误,除非你什么都不做。”但人生在世,总有那么多事情要做,也就总有那么多次犯错误的可能。不论什么样的笨蛋都会为自己辩护,而且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但纸怎能包住火,并且掩盖了一时,能掩盖了一世吗?知错认错这才是你的最佳选择。

明明是你错了,你还要去掩盖,这会让领导觉得你不肯承认错误,不能正视现实。而且,为了掩盖你的错误,你还可能会犯另一个错误以起到掩盖的目的,你就会越陷越深。只有承认错误,及时纠正,才会把过去的错误丢掉,重新做起,这样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做错了事情,勇敢地承认往往还会给你带来心理上的轻松,认错能有效地消除内疚心理的防御的心情,让你丢掉思想包袱,这不也是一件好事吗?

工作中出了差错,明知无论如何都要受到批评,抢在领导批评之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会更好,因为这样一来,十拿九稳地会获得领导的同情和宽容,而你所犯的错也会最大限度地缩小。何况,自己认错不是比忍受批评感觉更好一些吗?

沃勒是一位美术设计师,他为约翰逊总统设计一份宣传品后,突然收到了总统的电话,说设计有点问题。沃勒急忙赶到,看完宣传品后果然发现了一处错误。于是沃勒说:“总统先生,您说得对,我错了,我没有任何理由为自己辩护,我应该做得更好,我很抱歉。”

总统却开始莫名其妙地为他辩护起来:“你是对的,不过,你确实犯了一个错误,只是……”沃勒打断了他的话,说:“任何错误,都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任何错误都会令人不快。”总统想插话,但沃勒继续讲道:“您给我这个机会,您应该是满意的,因此,我把它重做一遍。”

“不!不!”总统立即表示反对。“这仅仅是一个细节问题,并且也没有造成损失,你只需做局部改动就可以了。”

之后,总统又把新的任务交给了沃勒。

这样看来,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会帮你解脱麻烦。沃勒承认错误的急切心情让总统火气顿消,纠正错误的诚恳态度又让总统不忍心为难他。

多数人都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而你的勇于承认错误就会显得难能可贵,会特别引起领导的注意和信任。

诸葛亮率军在祁山与魏军对垒时,马谡因为骄傲轻敌,一意孤行,最后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自请降职三级。

当时诸将都觉得诸葛亮不必如此自责,胜败乃兵家常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连刘禅也觉得诸葛亮不必如此。其实,诸葛亮自己也有诸多开脱的理由,马谡指挥本已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又不听大将王平之劝阻,才有此役之败。但诸葛亮自责用人不当,坚决要求降职三级,使刘禅颇为感动,更添信任。于是,时隔不久,便找了个机会复了诸葛亮的职。

古语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要“能改”,得先“认错”,所以我们认为敢于说“我错了”,也是“善莫大焉”,因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的错误,就是承认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欠缺,就会加以纠正和弥补,从而沿着正轨走向成功。

每个人都非全才,力有不逮时或犯了错时,就要勇敢地承认,领导会乐于帮你的忙,硬撑着只会让问题越弄越糟,到最后你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5.别表现得比上司高明

【社交魔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