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流到来前夕,次席副官、德国特使科尔又坐上了前往日本的飞机。这次出发的飞机共有两架,除科尔本人外还有最高统帅部派出的两个参谋,海军司令部水面舰艇部队的两位少将,另外又加了两名通讯技术军官,一名是负责科尔在日本期间的电报收发工作,而另一名则主要承担德日通讯设备交流工作。
考虑到乘客数量较多和安全性,飞机也变成了两架,除科尔本人外其余人员都分成两组各自乘坐,机组人员包括飞行员在内也在补充人手后分成了两组,前两次飞过航线的两名飞行员分别担任此次两架飞机的主飞行员,而他们的搭档则换成了全新的德国飞行员。科尔还是更加信任穆斯塔克利中校的技术,选择了一号机乘坐。
两架飞机还带上了一批物资,主要包括50台经过改良的最新型号恩尼格码密码机(比原来多加4个转子),但科尔知道“最新型”三字明显是哄骗日本人的,因为德国自己在最高机密等级通讯领域已装备了恩尼格码二代(利用三部恩尼格码组合后进行三次连续编译,体积相当于一代机两倍),破译难度不像单纯加转子那样是数学级别累计增加,而是呈几何指数增加。这次他赴日本期间也带了一台,用于同最高统帅部和元首办公室直接联络,当然这种设备连德国自己也很少,只用于最高机密等级。
当然,现在布莱切利庄园刚刚被天雷行动炸掉。英国人短期内是恢复不起来密码破译机关的,美国人的密码破译能力还能差,别说改进后的新型号。就是老型号他们也没那么快速度破译了,但科尔知道元首对它还是很不放心,已要求科学家们开展更新一代密码机的研究整体设计思路与运作理念必须跳出恩尼格码的窠臼。除此以外,还将一套铁拳2号和机载明石雷达的实物拿去供日本人参考。
就军事技术层面而言,和日本交流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上次拿回来的氧气鱼雷技术参数让军工部门眼睛都直了,无论是潜艇上使用的95式还是水面舰艇上使用的93式氧气鱼雷指标都大大亮瞎了德国人的双眼。在事实面前。一直以为自己鱼雷技术属于世界第一、坚持氧气鱼雷不可能被制造出来的军工部门彻底哑了火。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直接发了话,要求立即进行大规模生产和改进,他想在德国海军内部推广使用。当然氧气鱼雷的危险性他也是清楚的,准备先在水面舰艇上采用,如果可靠再转入潜艇部队。
另一个意外是零式舰载战斗机,日本方面上次让科尔带回来的是零战32型舰载战斗机的全套图纸(这是日本在本年夏天才定型的改进型号)。虽然这种飞机有结构强度不足和被击中后容易起火的毛病。但德国航空技术部门发现他们利用图纸先行制造出来的荣21式14缸风冷发动机居然能有1215匹马力(日本原版才1130匹马力)的动力,如果再用上高等级燃油可达到1275匹马力,足足比日本原版多了145匹马力。考虑到实验室产品性能较工业化成品制造性能更优越一些,航空专家们也乐观地认为如果换由德国生产并用上C3以上程度的燃油,1250匹以上稳定马力输出不成问题。为此承担仿制和技术验证工作的宝马公司正式要求获得授权进行仿制生产(宝马生产的BMW801风冷发动机用于FW-190,具有风冷发动机生产经验),因为他们认为如果用这种发动机改造B-109可能会收到良好效果。虽然日本人已给了全套图纸,但考虑到技术互换的可持续问题(双方约定互不收取授权费用)。军备部还是要求各公司尊重知识产权,起码仿制日本装备的德国公司应该付钱给向日本输出技术的德国公司。
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他们原认为零式舰载机因为采用岚金属这种特殊的铝镁合金并打孔减重的做法导致生存率过于孱弱(配方也同步到手了),但如果发动机马力能够有效增强的话,以此为前提对零式进行结构加强、增加自闭油箱、加装防弹装甲后所导致的重量增加不会给飞机性能带来多大削弱,反而由于零战比齐柏林号航母上拟采用的ME-155航程远,实战中很具有吸引力,而两种飞机体积与重量都相仿,对飞行员来说适应起来不至于造成很大困扰。
在这个层面上不得不感慨日德两国对飞机航程的理解完全不一致:日本用惯了原先零战21型动辄2000公里以上的航程,对零战32型仅仅1100公里左右的航程大为不满(均不考虑副油箱),而德国一直在忍受BF-109那不到700公里航程的短腿病(FW-190暂时无法舰载化,ME-155经过海军化处理后航程还不到650公里),乍一听到有其他技术指标接近、但航程高达1100公里(通过加挂副油箱可提升到2000公里)的舰载战斗机可用大喜过望。
消息素来灵通且与空军关系匪浅的梅塞施密特公司听到这个消息再结合其他信息判断后,死缠烂打也非要把仿制零战的授权搞到手,甚至不等航空部门明确答复就不声不响地按照德国技术要求在试生产德版零战32型用于技术验证了,这对素来眼高于顶的德国飞机制造业而言也称得上是一个大新闻。不过海军航空兵司令里希特霍芬大将倒是知道原委,意大利方面已初步同意由德国统一指挥他们的海空军了,而意大利海军那艘接近完工的鹰号航空母舰现在还缺乏可用的舰载战斗机梅塞施密特公司有的是聪明人啊。
不过科尔眼下没心情理会这些事情,他还是在努力思考如何完成霍夫曼交代的任务。
第三次飞远东航线的飞行员们终于积累了足够经验,他们在下午时分起飞,等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后就深入到苏军控制领土上飞行,俄国人的雷达近乎等于没有,更缺乏夜间战斗机,夜间飞行相对而言还是安全的,等天亮之后飞机早就在中亚地区了,那里基本看不到苏联飞机,安全就更有保障。
经过20小时的长途跋涉,再次降落在东京机场的科尔发现这次前来接机的居然是新任参谋次长石原莞尔本人。
“阁下怎么亲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