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我是村长> 0118 今不如古叶天士……那一份难言的遗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118 今不如古叶天士……那一份难言的遗憾……(1 / 2)

我是村长 东东 更新时间 11个月前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神悟绝人”的天才少年……

――四大温病学家之首……

――无一字虚伪,乃能徵信于后人……

――大江南北,言医者辙以桂为宗,百余年来,私淑者众……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

――一位对自己言行极端负责的圣手仁医……

――温病学派的奠基人物……

――儿科、妇科、内科、外科、五官科无所不精、贡献很大的医学大师……

――史书称其“贯彻古今医术”……

虽然有着众多的光环在身,可是小道士好像却并没有多么以自己的出身为自豪,反而表现的相当平淡。

【老师就是一个每天都不是努力研究就是努力治病的工作狂!】

小米同学如是说……

【而且还是一个严厉的要命的坏老头!】

这是背过人群的自言自语……

不过小米表现的相当淡定,却并不等于别人也会同样淡定,至少丁小福就不能表现得这样淡定!

那可是叶天士啊!!有“妙手回春”之称的叶天士!!

就这样说吧,如果时代再稍微古老一点,如果放到三国甚至唐宋时期,这就是另一个华佗、另一个张仲景、另一个孙思邈……世人皆重古而轻今,然则何曾想到过,有些人之所以名声无他人响亮,最大的原因居然仅仅是他的时代比他们更加接近现代一点。

好比叶天士,在他的行医生涯中也有过一些趣闻……

相传曾有一个人患一种慢性病,经常复发,十分苦恼。他找叶天士诊治。叶天士开了一个方,嘱他按方服一百剂,就不会复发了。

结果病人服了八十剂,病已好了一个多月,他就再不服药了。不料事隔一年,病又复发。

病人于是再次去找叶天士并且预期之中多有责挂,叶天士于是对他说:“我叫你服一百剂,你才服八十剂,当然复发了。从今天开始,你听我的,再服四十剂,病就永不复发。”最终事情果真如他说的一样。

还有一次,清代藩宪向为京官,而清代京官没有多大实权,极想外任,所以藩宪听说要到苏州外任,暴喜而盲,急忙差人去请名医叶天士疗疾。

叶天士了解他发病详情之后便说:“我是一方名医,怎能如此请我?必须备全副仪仗来,方可前往。”差人回禀,藩大怒,众人相劝,依允名医要求,若治不好目疾,重罚不迟。

于是藩令仪仗相迎,但谁也未想到,叶天士还是不去,又说:“去回禀大人,必须由藩夫人亲自请!”

藩闻后,怒不可遏,咆哮如雷。然而就在他正咆哮的时候,其目却忽然明了,众人难解,叶天士已匆匆赶到藩府上请罪了,对藩说:“我并非无礼得罪大人,而是为了治好大人的病……《内经》有云,心藏神,过度兴奋和喜乐伤神,暴喜将心神荡散,可致暴盲,怒为阳胜,喜为阴胜,阴胜制阳,阳胜制阴,故让藩大人暴怒,以阳制阴,阴阳平衡,暴盲激怒消散。”

在这件事情中,叶天士奇术奇在于不药而愈,这种治疗已经脱离了普通治疗的范围,进入心牢疗的范畴,可谓一绝(这件事情载入清史)

另外还有一次,乾隆某年,吴地瘟疫大流行,郡里设置医局救济穷人,给他们免费看病,当地的名医每天要去那里看一次病人。

在这期间,有一个更夫,全身浮肿、遍体黄白色,到医局去看病。名医薛生白先到医局,给他诊脉后就挥手让他走,并说:“水肿已经太厉害了,不能治了。”

更夫走出医局,刚好碰到叶天士到医局来,从他坐的轿子里远远地看到了更夫,便说道:“你不是更夫吗?你这是中了驱蚊带的毒而造成的,两剂药就可以治好。”于是就给他开了处方,很快就治好了更夫。

这件事情说起来到也稀松平常,顶多就是名医薛生白误诊而已,名医也是人,误诊并不稀奇,更何况时有大疫,一时间没想到也很正常,但是有趣的是,却有人说因为这件事情,薛生白居然羞愧成怒,索性把自己的居处改名“扫叶庄”;又传说叶天士以牙还牙,把自己的居处改名“踏雪斋”……当然了,这些都不过是谣传而已,据他们共同的朋友沈德潜解释,薛生白确有“扫叶庄”,但其名另有其意,不是为了侮辱叶天士才那样改的。而叶天士至今也没有人发现他有什么劳什子的“踏雪斋”。

以上不过是一些小故事而已,但是从这些小故事中叶天士高明的医术可见一斑,事实上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治难产、治痘症、甚至治贫治苦治孤寡,史书称其“当时名满天下”,而民间皆言其是“天医星下凡”,单此一项已经足以证明他在医家地位,丝毫不在华佗、张仲景、董逢等人之下。

事实上单以医学成就而言,叶天士也丝毫不弱于其他先贤,他乃是温病学派的奠基人和最著名的温病大医师之一!!

这里有一点要注意,所谓“温病”和“瘟疫”可是两回事,而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又称温热病。属广义伤寒范畴。以发热、热象偏盛(舌象、脉象、便溺等热的征象)、易化燥伤阴为临床主要表现……“温病”本身又是区别于“伤寒”的一种说法!

所谓“温病”包括范围很广,一般外感疾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都属于温病的范围,例如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温毒等,温病属常见病,其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大多起病急骤、传变较快,且多数具有程度不等的传染性、流行性。

在清代以前,中医论治热病大都用《伤寒论》的方法,直到明末清初的吴又可著《温疫论》,才把伤寒与温疫分别对待,只是吴又可虽然对温病理论的建立起了先导作用,但却没有分清“温疫”和“温病”的界线,直到叶天士才首次阐明温病的病因、感受途径和传变规律,明确提出“温邪”是导致温病的主因,突破了“伏寒化温”的传统认识,从根本上划清了温病与伤寒的界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