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位面商人在明末> 137党争误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7党争误国(1 / 2)

位面商人在明末 屠神龙 更新时间 2023-02-20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作者的话:首先声明入v之后绝对不贴资料了,所以只能在公众版贴。

贴资料是迫不得已,毕竟经过满清的篡改史书,以及后世的党争,很多明末的历史书自身问题就不小而网络上的网络史学家们,又往往立场过于鲜明,不是东林党祸国殃民,就是阉党一无是处,或者说给人发东林党,阉党之类的标签――我个人的意见是,在明末那个年代几千万汉人被几万建州女真【大部分女真部落还是忠于明朝的】征服的时代,错的肯定不是几个人,或者一群人,只怕是整个国家的体制,文化,都出了相当大问题!而对于这些历史人物,我觉得也要客观看待,魏忠贤呕心沥血挽救国家财政,要肯定,但是他党争误国也要承认。而对于东林党人,也要客观看待,搞政治的么?哪有什么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呢?实在有意见的,大家就当是我在学习明朝那些事一样,说的白话历史吧,虽然论起销量人家是大神,咱是扑街,不过看一看历史的另一种解读也是不错的,对吧?

朝鲜、后金大军合围毛文龙部于林畔,毛文龙率部进行了激烈抵抗,“一日七战,杀伤相当”,后金未能逞志而退兵。明将丁文礼、吕世举等牺牲,但一百九十七名追随毛文龙深入敌后的勇士,如尚学礼、王辅、张盘、尤景和、王承鸾、陈忠、时可达等,很多在恶战后幸存,并成为毛文龙开镇东江的核心力量。

满清史籍吹嘘说是毛文龙仅以身免,纯粹是满清一贯的撒谎和贴金而已

林畔之战后,毛文龙以皮岛、铁山及宽ド角莸兀心寄衙瘢岳先跽咄椭郑痴呶游薜接校鸾シ⒄钩梢恢ШM饩⒙谩L炱舳辏1622年)六月,明廷正式任命毛文龙为平辽将军总兵官,挂征虏前将军印,开镇东江。天启三年二月,加都督佥事衔,赐尚方剑。天启四年(1624年),后金首领努尔哈赤遣使东江议和[非诱降,是互不侵犯协议],毛文龙将来人绑送京师,天启对毛文龙的忠心非常高兴,又升毛文龙为左都督。

东江镇建立后,毛文龙一面招抚因战火而流离失所的辽东百姓,前后接济安置数十万辽民以及亲明的女真部族,蒙古部族。一面遣将四出,不断用游击战术,几人一组深入后金腹地,用各种方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逐渐成为后金大患。

对于东江镇的作用,王在晋在辽东经略任上说的清清楚楚,毛文龙一日在,就能让努尔哈赤不敢长距离作战,,而努尔哈赤为了军事需要,强行维持了几万人的军队,如果不能掠夺蒙古和明朝来壮大自己,只能是最后财政破产,战场上百战百胜也不能改变这一命运,东林名臣陈良训也认为:“今日所恃海外长城者,非毛文龙者乎?”

天启三年(1623年)夏季,在探知努尔哈赤有攻明意图,毛文龙遣军四出攻打后金:命朱家龙从千家庄进军,命王辅从凤凰城进军,命易承惠从满浦进军,自统八千马步精锐,从镇江、汤站一路进击,予以策应。同时联络后金统治区内忠于明朝的汉族和女真义民,打击努尔哈赤的铁杆拥护者,再加上努尔哈赤的高压政策,狼烟四起,不得不放弃南征企图。

东江镇夏季军事活动的高峰,则是东江军都司张盘对金州、旅顺的收复。六月十六日,张盘奉命从麻洋岛登岸,接受流亡辽民,先后接济“男妇老幼共计四千名”,这些努尔哈赤虎口余生的百姓,以青壮年居多,苦大仇深,纷纷要求参军攻打后金。张盘见民心可用,遂将这些壮丁编成队伍,共计有三十五队。七月初二日,张盘率领兵民合编的队伍,攻打金州,一举而下,并缴获后金军火器“大小炮铳一千零十四位,硝磺连药五百六十斤,大小铅炮子七千三百零二个。”随后,又乘胜收复了辽东半岛南端的要塞旅顺,以及望海堡和红嘴堡,使得辽南方圆百里土地,重归于明朝[。

十月初五,毛文龙复命张盘收复复州和永宁。当时,后金复州驻军横行无忌,四处掳掠百姓。张盘利用辽民对后金军的痛恨,乘夜袭城,大破之。后金不甘心失败,调集了更多的军队反击,张盘于城中设伏,再次大败后金军,“斩获无数”,后金军“器械、铳炮俱掷弃而奔。”

此后虽然因为朝臣瞎指挥,逼迫张盘出城修运河,导致张盘壮烈牺牲,导致旅顺暹罗,但是后来又被毛文龙部收付,辽南地区一直在东江军的控制之下,到毛文龙死后才重新沦陷。孟森、阎崇年等明清史专家津津乐道的“毛文龙十二大罪”之首“开镇八年,不复寸土”是与事实明显不符的。

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毛文龙布置在后金统治区的细作飞报,努尔哈赤准备西征攻打山海关一线。为了牵制后金,毛文龙亲统三万大军,直捣后金故都赫图阿拉,以攻其必救。后金在赫图阿拉以南的崇山峻岭之中,设有董骨寨、牛毛寨、阎王寨三座要塞,深沟高垒,易守难攻,是其起家时的根本。九月十三日,毛文龙率部攻克董骨寨,激战至十六日,占领牛毛寨、阎王寨,将后金守敌全部消灭。十七日,后金军反攻,想夺回三寨,毛文龙设伏以待,将后金军包了饺子,大获全胜。努尔哈赤闻得后方生变,不得不放弃西征打算,率四万大军来救。

考虑到努尔哈赤军队的正面力量远在东江军之上,而牵制努尔哈赤的战略目标已经完成,毛文龙灵活的撤出战斗,努尔哈赤出动大军,抓不到东江军的主力,只能白白耗费粮饷,而不出动大军,又容易被东江军用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诸多战略要点,防守还是不防守,让努尔哈赤陷入两难之中。

“牛毛寨大捷”之后不久,毛文龙又再次重创后金军,取得了“乌鸡关大捷”。

两次大捷,明军“先后共斩首级七百二十六颗,生擒活夷十四名,夷妇五名……俱有札付符验,一并验确。”按明朝以首级为实功,实际歼敌数往往远多于斩首袁崇焕成名之作中,著名的“宁远之战”明军仅仅“上首俘至二百六十有九”,“宁锦大捷”更是“斩获无几”、“止有丁自雄于马上斩一级”,而毛文龙此二次大捷,数倍过之,尤为难得。

当时的辽东督师,东林党人孙承宗在“牛毛寨大捷”之后,欣喜异常,上奏称赞说:“臣接平辽总兵毛文龙呈解屡获首虏,随行关外道袁崇焕逐一查验三次,首级三百七十一颗,俱系真正壮夷,当阵生擒虏贼四名,俱系真正鞑虏。”

登莱巡抚袁可立也上奏说:“毛文龙统兵深入阎王寨,与奴贼大战,斩级三百七十一颗,生擒真夷四名,请发赏功银两。”明熹宗下旨嘉奖:“毛文龙并各将吏功次,着即行勘叙。”

毛文龙所领导的东江雄镇,成为屹立在敌人后方的坚固堡垒,使得后金无法对辽西和大明本土展开有效进攻,即便有所行动也不得不在很短的时间内撤走。明熹宗曾赞扬毛文龙:“使奴狼顾而不敢西向,惟尔是赖!”

如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兵进攻宁远。毛文龙即派部将林茂春、王辅率军进攻海州,派部将杜贵、曲承恩直入沈阳,并且行动极为迅速,“东兵之进而捣沈阳以覆其巢,攻海州以遏其归者,已先奴一日而发,亦綦神速矣。”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仅仅呆了两天,就不得不退兵。明末史学家高汝蚱缆鬯担骸澳吨郏抵谌敕付沼心诠酥钦撸牧V浦#俊

事实上,袁崇焕依靠坚固工事杀伤满洲敌人的大捷,实际上就是靠着努尔哈赤不能长期围困基础上的,其中有后金经济困难,东北天气寒冷等诸多因素,但是显然毛文龙在满洲后方的牵制因素是相当重要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关宁军不能野战战胜满洲军队,只能被动防守,所以守城是否能成功,其实守军的力量和战斗意志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建州军队是否能长时间围城!

比如后世明朝失败的大凌河之战,祖大寿坚持到了城内吃人的地步,不可谓不顽强,但是因为满洲失去了牵制,长期围困,最后不得不投降,公元1631年(崇祯四年)和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兵进攻宁远的时间想去不远,显然天气以及粮食等因素变化不是很大,主要还是毛文龙为首的东江军牵制的结果

对于这一点,边防的将帅是心知肚明,袁崇焕也曾经上奏说:“孰知毛文龙径袭辽阳,故旋兵相应。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

后来袁崇焕杀毛文龙之后,老于兵事的兵部尚书王在晋指出:“‘毛文龙径袭辽阳,故旋兵相应,宁锦之围解,文龙与有力焉。’此出于崇焕之自陈,剧称其牵制之功,则文龙何可杀耶?文龙杀而虏直犯京城,明知而故悖之,崇焕之祸其真自取矣!”充分肯定了毛文龙的存在,是大明边防的重要保障,毛文龙一死,后金便可长驱直入京师。

毛文龙在时,后金对明朝军事行动都很短暂,也不敢走远。而毛文龙被杀后,后金欣喜异常,弹冠相庆,史载“清主大喜,置酒高会”,后金首领皇太极立刻起倾国之兵入关直扑北京,史称“己巳之变”。此后一直到明朝灭亡,后金(清)时常直犯中原,如入无人之境,保定、济南、兖州、高阳、固安、良乡等许多城市被屠城,数百万百姓遭到掳掠,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毛文龙的作用,但为时已晚。

而且毛文龙身为儒将,不是单纯的和后金硬碰硬,长期以来,毛文龙派遣了大量人员到后金统治地区刺探情报,扰乱人心,鼓舞辽民反抗,“将军之细作,时达辽沈,飞书遍投”具体说来,就是对后金的满汉军官进行策反,迫使他们反正,至少也要传递情报,不能绝对忠于满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