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地区的大多数汉民(即除去原系阿哈的汉民以外),从“计丁授田”的後金国“民户”,下降为缴纳高额地租、惨遭庄主压迫的封建农奴,严重地加深了辽民的苦难,农奴制庄园恶性扩展,遍布後金辖区,应该说这在政治上便于镇压汉民反抗,不失为一招好棋,但是在经济上由于八旗奴隶主不善于农业生产,还妄自尊大的不吸收汉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经济上来说,造成粮食大减产,这是东北农业很大的倒退。
後金天命八年六月,努尔哈赤决定派兵屠杀复州兵民时,丝毫不顾及对生产的破坏,这种只顾泄愤不顾长远的做法,连他一些有一定经济头脑的儿子们,甚至汉奸都看不下去了,他的女婿“抚顺额驸”李永芳谏阻说:“所谓复州之人叛者,非实也,恐系人之诬陷矣。”
李之本意是应当慎重,等努尔哈赤气消了之后再进谏,让他顾忌一下自己称霸根本之地的农业生产,不要竭泽而渔。可是,已经杀红了眼的努尔哈赤却大发雷霆,厉声指责自己的女婿李永芳“以明帝为长久,以我为短暂”,“心向明国”,蔑视金汗,竟革去他的总兵官职,捕其子来审讯,後虽复官,身为努尔哈赤女婿的李永芳却再也得不到信任了
既然努尔哈赤如此狠毒,让辽民们不得不逃亡临近的山东等地,不过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些讨回祖国的辽民们的下场也没好到哪里去
这就和大明朝的小政府政策有关了,朱元璋自以为小政府不扰民,却是没有想到,小政府,小财政初期老百姓负担是小了,但是政府赈济灾民的能力不也是变小了么?事实上在明朝前期农民起义就是此起彼伏,这和明朝小政府小财政赈济灾民的能力不足有很大关系
而到了明末,因为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小财政赈济灾民的能力低下的弊端就越发明显了辽民们逃到中原之后,本来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明朝初年,官府拿出可以耕种的土地给予灾民的这套自然不好使了。小财政又拿不出赈济灾民的钱来,辽民们为了求生,自然和当地的居民产生了极大的冲突
辽民们涌入山东的太多,政府无力救济,连吃饭都困难,就只好降低自己的身价,给口吃的就行,导致很多山东地主以此为借口用农奴化劳动,取代佃农制度,或者说的通俗些就是给口吃的就愿意当牛做马的辽民们多了去了,你一个佃农还想叫四成租子就种我的地?地租调高到七层,甚至八层,你愿意干干,不愿意滚!
后来这矛盾实在让山东官员们怕出大乱子,不过政府一没有荒地安置,小财政又没有钱,这可怎么办呢?既然解决不了辽民的问题,就解决辽民本身吧!
明末的山东总兵刘泽清想出了一个天才的主意,以辽民们可能有建州的奸细混入为理由,直接把辽民们都抓捕起来,然后作为农奴买卖……
总而言之在山东由于明朝奇葩的小财政体制问题,官员们的天才设计,地主趁机压榨农民,外来辽民们和本地人矛盾彻底激化了,后来投降满清的明朝将领之中著名的“辽东三矿徒”――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在山东之乱里面大肆屠杀山东百姓,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有这种地域矛盾的影子
现在在山东,不论上下贵贱,排斥辽民那是主流民意,这也是所谓的四爷敢于敲诈黄大力的原因,如果不是黄大力的辽东腔,就凭黄大力这一身豪奴的打扮,他这个无赖如何敢惹呢?
而且更让四爷这流氓兴奋的是,黄大力的主子很有钱,却是辽东口音,这种好杀的肥羊,自己不讹诈一把,简直是这辈子白活了!<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