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1926之崛起> 第六百二十章 抗战淞沪抗战无耻的日本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二十章 抗战淞沪抗战无耻的日本人(2 / 2)

1926之崛起 深蓝2000 更新时间 2021-07-15

矢部让五郎大尉的这架舰上攻击机被击落,让矢部让五郎大尉很荣幸的在上海一二八抗战开了一个记录,他和他的战友们成了日本海军飞机被中国击落的第一机。</p>

一时间,矢部大尉的名字被众多中国报刊提及,中国人欢庆捷报。而其他两名战死的日本飞行员则被一笔带过,甚至全然不提。然而中国人并不知道,那两个被忽略的死亡日本飞行员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叫藤井齐中尉。</p>

中国人没把他看在眼里,那是因为他只是个中尉。可这藤井齐官不大,在日本海军中的名气却不小。这个藤井齐是日本海军中有名的激进分子。日本海军中的最有名的军国主义团体王师会,就是这藤井齐发起成立的。</p>

一连串空中战斗,从结果看,最后以双方各损失一架飞机告终。但是,中央军空军也真正认识到,空战打的是装备,并不是仅仅有精湛的技术和无谓的勇气就能战胜敌人的。而且,不仅装备的质量,数量也很重要。仅靠只剩一架战斗机的两个小航空队的8架飞机,并不能真正给地面部队提供掩护。</p>

好在,第四路军的飞机马上就要到了,空军飞行员都憋了一把劲,等着再次上天和日军较量。</p>

停战谈判,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对于日本人希望英美领事出面斡旋停火,英国人答应的很快,而且还主动提出了对于双方谈判的意见。</p>

英国领事提出的意见就两条,一、两边脱离接触,二、空出来的中间地带,由第三**队警戒,作为中日双方的缓冲。</p>

这个条件,虽然算不上苛刻,可国民政府的军队毕竟打胜了,还要后撤,兴奋激动的民众恐怕一时接受不了。宋子文一时不敢答应,只好和孔祥熙、顾维钧等人商量。商量的结果是,同意英国人的方案,十九路军也可以后撤两公里。但是要加1条,停战后,就中日间所有问题进行谈判。</p>

“停战后,就中日间所有问题进行谈判。”那就是说,停战之后,咱们不能只讲上海的事情,东北的事情,也得一起谈!</p>

关东军煽风点火在上海搞事情,目的无非就是想转移视线,让大家忘了东北正在发生的事情。可大家都不笨,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这瞒天过海的计策,那可是中国古代就有的三十六计之一。</p>

其实,不单是中国人,外国人也看得很清楚。当时英国就有议员对英国外交部说,要小心日本人以解决上海事变当条件,换取大家承认满洲现状。</p>

宋子文等人提出的上海、东北一起谈的方案,自以为把日本人搞小动作的退路给堵死了,应该能在即将到来的李顿调查团调查前,取得主动地位。</p>

可没想到,英国领事克莱也不赞成。他很直率的告诉宋子文,这上海、东北一起谈的要求,最好拿掉,否则日本人很难同意。</p>

英国人这一棒棰,把宋子文砸得有些晕。</p>

上海问题和东北问题一起谈,这不是中国人自己一厢情愿的事情。早在2月3号的时候,英国、美国、法国向日本中国提出的外交照会,其中第五点明明白白写着,停止冲突后,在列强参与下中日进行谈判,解决中日间一切纠纷。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上海和东北的问题一起谈。</p>

这过去才几天时间,英国人的态度怎么却突然变了呢?</p>

对于英国人,南京的政要们是抱了很大的希望。如果讲英国人的在华利益有十成,那么七成就是在上海。所以,日本人这么蛮干,肯定要惹恼英国人。</p>

这话,还真猜对了开头,英国人在事变之初,对日本人表现得还是比较强硬,又是派军队,又是发照会。但是这话,却没有猜对结尾,英国人的强硬没有几天就消失了。</p>

那是因为,强硬,那也得看对手。</p>

如果是中国老百姓惹恼了大英帝国。那么英国士兵是不那么顾忌在上海街头向中国人开枪的,就像7年前的五卅运动那样。如果是中**队惹恼了大英帝国,那么皇家海军也是不介意立即用大炮轰击的,就像北伐战争在广州和在南京那样。</p>

但这回,惹恼大英帝国的是日本人。</p>

难道真向日本人开炮?日本的舰队,按照条约,规模相当于英国海军的五分之三。而且,按照条约,英国在香港以北不得保留海军基地。一旦对日开战,英国海军唯一能依靠的海军基地远在新加坡。</p>

靠着几千里外的新加坡基地在上海跟日本人打仗?没有哪个英国海军大臣敢冒这样的险。更别说新加坡基地建了十多年,一直是停停建建,此时也没多少实力。</p>

如果美国人愿意帮忙,那英国人倒是胆子可以大不少。但这时美国国内正是孤立情绪浓厚的时候,就算欧洲发生大战都不想掺和,更别说是地球另一边的远东了。就算是大英帝国在亚洲的那些自治领,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也都没兴趣为了中国和日本人打仗。</p>

英国人所做的一切强硬姿态,其实也就是在口头上向日本人表示,我很不高兴,后果很严重。但如果日本人不吃英国人这套,吃定中国这块肥肉了,英国人却也不敢真的打仗,甚至连经济制裁都不敢做。</p>

所以,在日本政府拒绝英美法三国照会后,英国人的外交策略马上就作出了调整。</p>

既然日本人不肯让步,那么只好委屈中国人了。</p>

见劝说宋子文没有什么效果,英国领事又找到罗文干,继续劝说罗文干。</p>

英国领事克莱打了个比方,说如果路上遇到强盗,如果死拽着财物不放,自己的生命就会有危险。所以,为了避免有性命之忧,中国最好再让步。而所谓让步,就是要中国不要再坚持上海问题和东北问题一起谈。</p>

正如中国人看到的那样,英国的利益集中在上海。但正因为如此,只要能在上海迅速停火,英国人其实也并不怎么介意,在东北这类地方,对日本人让步。甚至有的英国外交部官员还认为,日本人开发经济能力比中国人强,东北到了日本人手里,说不定还能促进英国在当地的贸易!至于满洲归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对英国人来说,这只和利益有关,跟公理无关。</p>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这句话,被英国人在外交上发挥得可谓淋漓尽致。</p>

宋子文在和南京何应钦电话商量后,又向在洛阳的蒋介石请示。最后,宋子文只好同意克莱的建议,就先谈上海,不把东北问题给牵扯进来。虽然宋子文明知道吃亏,也只能咬牙咽这口气。</p>

满肚子委屈的宋子文,等着英国人去和日本人谈。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方案,也被日本人一口回绝了。日本人的回复是,别的都好说,但是中**队后撤,不能是两公里,而必须是二十公里。</p>

对于日本人的回复,如果要形容宋子文的感想,那就三个字,没想到。</p>

这个两公里的后撤距离,其实同样是按照日本人的要求制定的。就在几天前,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就在谈判中明确告诉罗文干,中**队应当撤出“弹着”距离,也就是所谓的子弹射程之外。</p>

</p>

日本军队装备的机枪步枪,要说有效射程,那只有400米到600米,没有准头的最大射程,最多也只有两公里左右。所以,中**队如果后撤两公里,就基本上就退出了日军的射程范围。</p>

可是,按照日本人的要求提出来的方案,却被日本人自己一口回绝,还狮子大开口,要求中**队后撤距离一下扩大十倍。</p>

两公里和二十公里,在外交文书上只差一个零。但是放到实地就不一样了。上海本来就不是什么大地方,后退两公里,中**队还能保持在上海的存在,但是后退二十公里,就意味着中**队必须放弃吴淞口、狮子林炮台等国防重地。这可是国门啊!</p>

明明是恶霸邻居冲进自己家里来打架,劝架的结果,却是自己要把自家大门给拆了,方便恶霸进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而且,日本人这样出尔反尔,临时加码,明摆着就不想诚心谈成。</p>

而且,如果说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条件,是不同的日本外交官提出来的,那还能推说是内部沟通没做好。可让宋子文备感欺骗的是,提出要中**队后撤“着弹距离”的,和狮子大开口要求撤退二十公里的,竟然还是同一个人,重光葵。</p>

重光葵,在世界史上很有名。1945年,在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订日本投降书的,正是这位时任日本外务大臣的重光葵。此时,重光葵正是日本驻华公使。</p>

战后,重光葵也写了些书,如果看看他写的内容,重光葵可把自己描绘成一个致力于消除中日冲突的和平鸽,努力在和军部侵略战争作斗争。可是重光葵在一二八事变中,却是一力主张向上海增兵,扩大战争的。</p>

对于自己的表现,重光葵在回忆录中写得很有意思。</p>

他强调,第一,中日两军是发生冲突,不是日军首先攻击了中**队。第二个,日本陆战队的防线濒于危急,“笔者无论如何不甘心让没有武装的数万日本人和亿万的权益一起被排日军队消灭。”因此,重光葵要求增兵上海。</p>

很显然,重光葵写的内容和事实不符,而且完全是胡说八道。日本军队首先进攻处于防守中的中**队,这就不用说了。而且之后,战事基本一直在闸北中国区域内进行。</p>

重光葵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了这些错误的事实,难道真是自己没搞清状况,以至于错判形势,糊里糊涂才同意扩大事变的吗?</p>

重光葵是战争罪人还是和平斗士?看日本外务省的档案就很清楚。</p>

重光葵在事变后向外务省发电,把情况说得一清二楚:</p>

1月28日中国当局全部接受日本最后通牒,日本侨民却坚决反对,认为是千载难逢的时机,甚至“有的哭泣,喧闹之极”,但是当传来消息,说日本海军不管中国的妥协,将按计划向闸北进兵时,日本侨民们齐喊万岁。重光葵最后在电文中说明“上述情况是酿成28日晚军事行动的主要原因”。</p>

换句话说,重光葵实际上知道的东西,比他在回忆录中写的,远远要清楚地多。他知道是日本人首先采取了军事行动,他也知道一二八事变发生的责任,就在日本一方。</p>

但是,重光葵却要求增兵上海。这就是他在电报中说的:“窃以为,派遣陆军之事,一日不可迟疑。”</p>

重光葵和所有日本人一样,都是撒谎脸都不会红的无耻混蛋。</p>

谈判,历来讲的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但是像日本人这样,自己开出的条件,一看中国人接受了,马上就耍赖再加码,还真是世间少有这哪里还有什么谈判的诚意。</p>

对于无赖之极的混蛋日本人,宋子文怒不可遏,当场掀翻了桌子,拂袖而去。</p>

原本,外交是政府层面的事情,和军人无干。但是日本军人却一再挑战政府,牵着政府鼻子走,时间长了,南京这边也看出点门道来了。</p>

对于日方要求中央军后撤20公里的无理要求,虽然何应钦也很气愤,也认为不可接受,可是国力不饶人,总还得谈啊。既然政府管道已经僵住了,一心不想现在就扩大中日战争的何应钦,就想直接接触日本军方,看能不能谈出点东西来。</p>

于是,何应钦派出政部兵工署署长陈仪和南京中央步兵学校校长王俊,去上海和日本军方接触。</p>

为什么选陈仪和王俊来呢?一个,当然是因为他们级别够高,足以显示诚意。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陈仪和王俊,都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而且王俊还是日本陆军大学毕业,而他们要找的日本上海派遣军参谋长田代皖一郎和日本上海领事馆代理武官原田熊吉,同样也是日本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毕业。</p>

现如今有个新词,叫“同学经济”。就是说今后大伙同学毕业之后,可以互相帮衬,老同学见面,总好说话办事。但是“同学经济”有个前提,就是这个学校得够优秀,还有学员不要太多。</p>

学校优秀,同学毕业后上位显贵的机会也多,学员够少,大家才会相互熟悉,就算不认识,找人引介也很容易。而日本陆军大学正是这样一个好学校,军内级别最高,偏偏群体又很小,像田代皖一郎那期陆大,学员总共也就55个人。都是陆大同学,总好说话。</p>

所以,派陈仪和王俊来,就是想用陆大的同学关系来谈。而田代皖一郎和原田熊吉看起来也很够意思,很快就表示愿意见面,跟老同学来聊一聊天。</p>

老同学们很快见面了,先是王俊见到了田代皖一郎,而后陈仪也约到了原田熊吉。</p>

同学见面就是好办事,王俊和陈仪提出的想法是,两家一起自动撤退,中间空出的距离由第三国派小部队将双方隔开,区域内的行政警察由中国方面继续施行。</p>

不就是想谈和吗?容易!何必如此麻烦,还要第三**队掺和进来,你们中国人退出一定的距离,我们退回租界,至于退出的区域,你们中国警察继续管着就行了。原田熊吉很爽快地答应了。</p>

得到这样的回复,不仅让宋子文,也让罗文干、顾维钧等人很有些意外。谁都知道,日本人对中国步步紧逼,都是日本军队打头挑事,拖着日本政府往前走。没想到这回直接跟日本军队交涉,却发现比起那个出尔反尔的日本政府派出的公使重光葵,似乎还要更通情达理。</p>

看来,确实是老同学靠谱啊。王俊和陈仪赶紧上报何应钦。得到这样的信息,急于平息事态的何应钦很兴奋。</p>

可还没等何应钦高兴够,第二天上海市长吴铁城突然发来急电,“直接商洽停战之希望极少”。也就是说,跟日本军方的直接谈判,黄了!</p>

这头一天还温情脉脉的同学会,隔了一天咋就变了味呢?王俊和陈仪赶紧联系田代、原田,但对方已经全然不再理会中国同学了。陈仪和王俊明白,这是原田熊吉的个人意见,军方并不接受。田代皖一郎向中国方面提出了新的方案。这回,不再是在私下里同学叙旧的场合,而是通过正规途径提出交涉。</p>

谈判嘛,跟做生意一样,都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大家买东西都讨价还价过,都知道买东西第一次报出去的多是虚价,然后慢慢谈,慢慢让步妥协。可这日本人混蛋就混蛋在,他每次新的谈判,报出来的要价却是越来越高。</p>

首先,日本人要求中**队必须后撤二十公里,这说的是中**队撤退的距离,关于这一点,第一次是日本公使重光葵报价,要求中**队退出“弹着”(射程)距离。中国人接受了这个条件。可是重光葵立马耍赖,第二次重新报价,要求中**队撤出20公里。这回田代皖一郎上来第三次报价,看起来在中**队后撤距离上没再加码。但是别的条件却又加了上来。</p>

一个,是拆除吴淞和狮子林炮台并撤去守军。注意,不仅仅要你撤,还要你“拆除”。军队撤退了可以再来,但是要塞拆除了再重建就不容易了。中国有句古语叫“自毁长城”,日本人就是要逼着中国人自毁国防重地。</p>

这还不算,中**队愿意后撤,那是表示和谈的诚意,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行为。但是日本人接着开出来的条件是,“前述撤退区域,中**队永不驻扎”。</p>

这些还没完呢,既然是和谈,双方一起撤军是最公允的,但是日本人要求中**队必须先撤,而且中国人的撤军还要得到日本人的“证实”,日本军队才会撤入租界。而且,什么叫日本人的“撤退”呢?那就是中**队撤退后,日本军队还可以派出军官“携带护兵”,进入中**队撤出的区域视察。</p>

这到底是“撤退”还是“前进”?</p>

被老同学玩得团团转的王俊愤然向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发电:我国家与民族此后之生存进展,惟有以阁下之精神及十九路诸同志之铁与血足以维护之!</p>

头两天还有商有量,隔了夜就变成咄咄相逼。日本人这唱的是哪一出呢?很简单,因为日本陆军第9师团到了。</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