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30(2 / 2)

田寻不紧不慢的:“按常理,我们在早起之后去找人,头一句话大多数都会这么问:李先生起床了吗?我找他有点事情。尤其是在5点钟这么早的时间更要这么问了,因为大多数的人在5点钟时还都是睡在床上的,并不是人人都喜欢出去晨练。”

工作人员饶有兴趣的问:“继续下去?”

田寻接着:“而来的这个人一宿没合眼,换句话,他从头天白天到晚上就没上床睡过觉,到了第二天大清早就去敲人家的门,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头脑里暂时没有了‘睡觉’这个概念,并且在潜意识中先入为主的认为别人也没睡觉,所以他才会问主人‘在不在家’而不是‘起没起床’,这也是李先生判断他一夜没睡的根据。”

他的话刚出口,屋里就吵开了锅,有人直接质问:“你这种解释得通吗?”

田寻道:“当然得通。在1912年有位英国人类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实验:他让一个高度近视的人摘掉眼镜,然后让另外十个视力正常的人轮流控制处于三米开外的、写有文字的看板给他辨认,从三米处开始拉近距离,最后只有将看板移动到离他非常近的距离时,这个人才能够看清看板上的字,一连十次都是如此;然后把眼镜还给这个近视者,再让他控制看板给那十个视力正常的人辨认,结果这个近视者下意识的把看板一开始就移到对方的鼻子底下,原来他经过十次超近距离的辨认之后,已经在潜意识中认为其他人也都是近视眼,所以才会有这种行为出现。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作‘自身代替现象’或‘意识复制现象’,并不是凭空现象出来的。”

听了田寻的话,大家有些接受了,可还有些人不太服气,有个人:“那也不对,假如来访的那个人平时话就是这种习惯,他就喜欢‘某某先生在家吗?’,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啊!”

还没等工作人员开口,田寻笑着:“这只不过是个推理题而已,王先生出题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检验一下我们的推理能力,不要太较真。”

这人不话了。工作人员拍拍手:“田寻先生的很对,这只是个简单的测试题,请大家不要放在心上。”田寻又:“其实这个题也不算是我答的,因为我早就知道答案了。”

大家又皆哗然。这下轮到工作人员吃惊了:“你早就知道答案了?为什么?”

田寻:“我相信这个题并不是由王先生你构思出来的,也不是贵公司任何一个人编出来的,它在七十年前就有了。三十年代中期,中国著名侦探家程小青在他的代表作霍桑探案《青春之火》中就有过类似的描写,所以我猜,这个测试题也应该是贵公司从中得到的。”<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