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鸿康瞅他一眼,弯腰将妹妹抱了起来,十岁的小年少抱着五岁多的小娃娃;吃力了些,但也不是抱不动,好歹是在乡下长大的孩子,一把子力气是有的。
肖家并非死读书的人家,也会让孩子下地干活;只是读书的人下地少了些罢了,不然,肖正宁不可能长得人高马大身材魁梧了。
“大哥,不要抱,我能走。”
“行,能走。”肖鸿康回着,却没放人;抱着她,领着肖鸿平一起去书院门口与肖正宁汇合,“爹,我们出来了。”
肖正宁接过明婳,没管两个儿子,笑眯眯的轻声细语问女儿,“在书院里可还好,先生凶不凶?有没有想爹娘爷奶?”
“可好了,每天吃的饱饱的;先生一开始好严肃的,后来不严肃了,对我挺温柔的。我想爹娘和爷奶了,好多天没看到你们了,爹也不去书院看我。”
小女儿的抱怨,肖正宁乐呵呵的听着,一路上引导女儿说话,刺探她在书院里究竟过的好不好;女儿天生聪慧,比两个儿子可好太多了,也许,他的心愿能在女儿身上实现也不一定。
“在书院要听先生的话,你们班上来了几个学生了?”
“有五个了,她们年纪都比我大,不带我玩;我也不跟她们玩,我一个人看书。”五个人都是县城里家境好的人家,人家把女儿送过来读书是假,乘机结交人脉是真。
可惜,男子书院和女子书院被隔开了,来结交人脉的姑娘们可难过了。
人数这么少?
肖正宁摇头轻叹,人们还没反应过来女子能读书是给家族和贫困人家一条出路;只是,县学的学费确实贵了些,许多人家舍不得送女儿进县学也是有的。
县学女子书院没做出成效来,没人效仿,除了县学便没有旁的女子书院了。
“三丫要加油,努力读书,不要浪费天赋;你的先生对你很看重,多次对院长夸赞你,院长现在对你的印象很深刻。只要你好好读书,以后的前程不会差。”
“好。”
路上没遇到回村的牛车,他们只能走着回去;到家时已是晌午,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顿饭,肖正宁便与肖老爷子肖老太太坐一起说话。重点说三丫有多出息,多聪明,还好把三丫送去了县学,不然可浪费了好头脑,诸如此话。
肖老太太如何听不出来,儿子是让她安心呢;要是她非要执拗的不让三丫读书,那可浪费了好苗子,她这会儿虽然想捶儿子,但,她也庆幸把小孙女送去了县学。
“咱们家三丫这么聪明,不知道大丫和二丫脑子怎么样;大丫那孩子老实,二丫心眼子多,要是二丫能多读书明事理,收收歪心眼子,我可谢天谢地了。”
肖正宁嘴角的笑意僵了,“娘,您可别想了,二弟二弟妹舍得拿钱给丫头读书?”
不是他看低弟弟,那是真嫌弃俩个女儿。
“瞎说什么大实话。”肖老太瞪大儿子一眼,只那一眼没有威力。
大家眼明心亮,老二那是真眼光短浅,没老大看的长远;从三丫这事儿上能看出来,老大的决定没错过。
肖老爷子笑道:“我会跟老二说说的,他现在没儿子,送一个女儿去读书也行;读出来了招上门女婿也一样,不一定非要儿子。”
“爹说的是。”肖正宁忙捧一句,他也是这么个意思。
留出息的女儿在家招婿,不怕老了没人养老送终,死了没人摔盆;与其盼着那个未知数,不如好好培养已有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