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来了又走,西城秀树出现又消失。从表面上看,他们对于这场战争而言,就像投入湖水中的两颗石子。当泛起的涟漪平静以后,一切便又再恢复如常,并没有能够留下任何痕迹。但正如水底涌动的暗流一样,那改变纵使无人见,亦依然存在,并且仍旧汹涌。杨秀回去以后做了什么,唐十三和其余唐门高手又究竟都遇上了什么事,这些杨昭都无从得知。他唯一知道的,便是眼下这场战争非但尤未完结。而且更恰恰相反,它只是刚刚开始。
本来以为有杨秀的七万蜀军在剑门关附近牵制隋军,此次进军可以一路毫无阻碍地长驱直入攻陷大兴。然而,还未真正踏入大隋国土,就先在九寨沟这里意外遭到截击,先损失了龙虎狮三尊者,可谓出师不利。但是在派斥候探查清楚拦路的竟然敌人只有区区三百之后,南日松赞自然不可能因为这区区三百人就放弃自己已经筹备多时的大计。在他意想之中,认为只要派出三千先锋,用十倍兵力以泰山压顶之势猛扑,就能轻易将挡在面前的这块拦路石砸成粉碎。
却没有想到,杨昭所率领的三百锐士非但没有如预想中的被轻易铲除,反而倒过来,全歼了这三千吐蕃军,更连钹爪槌三法僧也都杀了。南日松赞得知后自然又惊又怒,不禁拍案而起,就叫人去找杨秀,想要质问他为什么和说好的情况不一样。却没想到不但杨秀已经失踪,甚至连唐十三及其麾下一众唐门高手也全部不见影踪,只留下一名芝麻绿豆般的通事舍人小官,以及几十名亲兵侍女之类无关重要的人。目睹此情此景,南日松赞也不禁为之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能够在贵族势力盘根错节,王权不振的吐蕃国内坐上赞普之位,而且更强行压服所有反对者的声音而独揽大权,南日松赞本身就是位天生的枭雄。像这类枭雄,性格都是沙过短(注:这里没有写错字……),极其坚毅的。他们要么不作决定,一旦作了决定,那么便会坚定立场,将事情进行到底。若无天翻地覆式的重大变故,轻易绝不会改变主意。
与杨秀联手而兵入侵大隋朝,是南日松赞几经考虑,平衡过方方面面的利弊以后才作出之决定。其中牵涉之广,委实非同小可。假如这次侵略成功了,那么先不谈从汉地可以掳掠得到的人口、工匠、财宝等好处,也不谈杨秀所允诺的事成之后割给吐蕃以为酬谢的甘、凉、雍州等地盘。单单南日松赞自己在吐蕃国内的声望,就会因此而提升到一个之前历代赞普也未曾梦想过能够达到的高度。凭借这巨大声望,他便能够放开手脚去收拾那些不肯归服于王权之下的旧贵族,让吐蕃国真正建立起王权至上的大一统体制。
相反,假如什么好处都没拿到就贸然退兵,则实力受损不在话下,甚至连吐蕃国内的大贵族也会因此而蠢蠢欲动起来。到时候一个应对失当,随时可能引国内政变,即使南日松赞能够将之平息,但那也意味着他登位十年以来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就此付诸东流,必须再从零开始。至于其振兴吐蕃的理想。更是终其此生此世,也休想能够实现了。
所以,即使在那个刹那间,这位吐蕃赞普心中忍不住产生了“我是不是被狡猾的汉人给耍了”的念头,但眼前情景,却实在已经骑虎难下。反正是已经和大隋这个强大得不可思议的国家撕破脸面反目成仇了。继续往前冲,还有扭转乾坤的可能,后退却会同时激外忧内患,终于落到一无所有的地步。那么应该怎么选择,即使是傻瓜也懂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