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回到了生活十七年的山村,这十七年他做了什么,即将揭晓
~~~~~~~
幽州常山郡,青山村。
青山村因为背靠燕山余脉,青山淼淼而得名。
在大晋的地图上,你根本找不到这座隐藏在脉脉群山中的小山村。
就连常山郡的地图上,也寻不到这村子的具体位置。
是是每年,都有猎户从村里出山,来县城买卖皮毛、货物。
村子在不大,只有六十余户,三百余人,而在王烈刚出生的时候,这里不过才二十几户山民,不足百人。
因为位置偏僻,前两次王浚和石勒在常山郡的战斗,都没有波及到这里。
也因此,附近城镇乡村的居民6续逃难搬迁到这里,在王烈离开村子时已经有了四十几户居民,将近三百人。
但就是这样的规模,在饱经战乱,人口日益稀少的西晋末年都相当于半个镇子大小了。
不过,相比其他地方的民不聊生,青山村的村民靠山吃山,到也过的逍遥自在。
村里的居民大都以打猎、采药、出售山货为生。不说人人都能进山打猎,但青壮甚至女子,人人都射得弓箭,民风彪悍之极。
若要真是拉出去打仗,全村三百人,至少能拉出一队人马做战争只用。
只是,这些村民大多善良淳朴,又都家有老小,因此当日王浚在常山郡募兵,除了王烈孑然一身前去投军,其余人却都选择了继续留在山村。
当然,那些和王烈自幼相随的伙伴也想和他一起从军,这些人的家里也并不反对,但王烈却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王烈不想自己这些好兄弟姐妹卷进战争,更希望这里能作为他最后的后盾,一旦入军,谁也不能保证他们能被分配在一起,而一旦这些伙伴进入炮灰营在战场上遭遇意外,王烈十几年的心血岂不是白费?
当日,王烈走时,双方依依惜别,说好王烈在军中立足后就写信告诉他们。
转眼,一年多的时间已经已经过去。
王烈回到了假象,却已经脱下了大晋的军装。
他儿时的伙伴,包括村中长者,都曾表示:若王烈将来有求,只需回到村子,村里的人必定竭力相帮。
想到这些在山村的温暖片段,王烈的脸上浮现出幸福的笑容,那些与世无争的老幼,那些一起成长的伙伴……如今,即将与他们重逢。
~~~~~~~
天黑透的瞬间,王烈一行人终于进入了青山村的范围。
离着很远,王烈就咧开嘴:“前边再拐过一个山头就能看见村子了,咱们村子不比其他村子,一到晚上都有光亮的。”
其时百姓穷苦,尤其是乡镇,若非豪强大户,天黑很少有一只点灯的习惯。
有那时间,早就摸黑睡觉、造人生娃去了。
因此,听王烈这样说,冉瞻却问:“大哥你说笑吧,我们村子一到晚上,除非有事情,一般人家可舍不得点油灯啊,吃饭都不够呢。”
王烈颇为得意的一点头:“我们村子也不是用菜油,都是大家上山打猎,猎到猎物后,肉自己吃,皮毛到县城里去卖,熬出的油脂就做成蜡烛点灯照明,而且村子四周多的是树木,晚上还会在村口点上篝火驱赶猛兽、为晚归的人照亮。”
“真好,在这样的村子生活一定很幸福。”冉瞻羡慕不已。
自幼就和长辈流浪的他,其实最渴望家的安定和温暖,这也是他为什么上了鸡鸣山后,一心帮助王烈的原因,因为他在这里被真心尊重、被关心,更找到了家的感觉。
守护自己的家园,是任何一个男儿心底最真实的梦想。
如果连自己的家园都保护不了,还谈什么争霸天下?
谢极也被王烈的情绪感染,笑眯眯道:“小郎君很喜欢自己的家乡。”
王烈重重的点头:“是啊,将来若战乱结束,我还想回到这里。”
吕玉却是摇头晃脑:“我还是觉得襄国城里好,能喝酒逛青楼……”
蒙浑和其他几个胡人听的满脸黑线,甚觉丢脸,自家少主的性格实在太轻佻了,即将面对生死的抉择,每天却还是醉生梦死。
众人说话间,已经拐过山坳,却见边山窝中,灯火点点,王烈兴奋的一指:“我到家了。”
家在眼前,快马加鞭,不出一刻,众人已经接近村口,果然村口如王烈所言,点着一堆篝火,篝火之后隐约可见一个山石木材搭建的简易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