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非攻是个很超前的理念,哪怕放到一千八百年后的现代社会,那也是过于理想化的东西,更别说在如今君主集权化的时代,更是没有生存的土壤。
刘毅这段时间翻阅墨家经典,也越能体会到墨家思想的超前,也更没了将墨家思想在这个时代推行的打算,人生在世,不过数十载光阴,却要想着一千八百多年以后都未必能实现的理念,可以算是一种痴妄。
刘毅认真的看着诸葛亮,这算是两人自结交以来,首次谈论这种关乎各自性命、前途以及利益的事情,他不知道诸葛亮对于自己披上墨家的外衣抱着一种怎样的态度,所以并未将内心中的想法说出来,而是提出了反问。
诸葛亮轻摇羽扇,看着远处连绵的山峰,悠悠道:“墨家先贤的见地颇为深远,亮心实慕之,但……”
扭头看向刘毅,诸葛亮蹙眉道:“兼爱非攻,伯渊以为,以如今之世,可行否?”
“登天或许容易些。”刘毅没有正面回答,摇了摇头笑道:“孔明对墨家之事,比我更清楚些。”
“诸子百家,亮都有涉猎,墨家虽然没落,但在先秦之时,乃与儒学并列的显学,亮读其作,受益匪浅。”诸葛亮点点头道。
“士农工商,孔明真的觉得,匠人位便该在士农之下么?”刘毅看着诸葛亮,笑问道。
“亮如何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世人如何看,人心如何想,你我各有所长,或能退雄兵百万,却变不了人心向背。”诸葛亮摇了摇头,阶层的定位,并非他定位的,自然也不会因他而改变。
刘毅点点头,大概明白了,诸葛亮对墨家的理念是认可的,但他更清楚,眼下的时代,没有让墨家生存的土壤,所以诸葛亮并不推崇,今日这般慎重的跟自己说,恐怕也是抱着让自己放弃推行墨家的理念,否则,到最后不管谁人得了天下,刘毅都不会有好下场,纵使墨家能在刘毅手中出现短暂的辉煌,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墨学的理念,的确不适合这个时代,但却并非完全不适合。”明白了诸葛亮并不是想坑自己之后,刘毅也看着远处的景观,开始谈自己的想法。
“哦?”诸葛亮扭头看向刘毅,笑问道:“我听艾儿提起过,伯渊见事,总有新奇的看法,敢闻高见。”
邓艾已经做了诸葛亮的弟子,只是这次却被诸葛亮留在夏口认真读书,并未一同带来,但诸葛亮也从邓艾那里,得知了不少刘毅的事情。
“孔明觉得,这时代如何推进衍变?”刘毅看着诸葛亮,笑问道。
“很多,时代的衍变关系很多,但最终也不过人心。”诸葛亮想了想道。
“千万年前,我等人族犹如野兽一般生活在那森林之中,与百兽争食,此后学会了用石器打磨工具,学会钻木取火,而后便进入刀耕火种的时代,人族开始有衣物蔽体,开始有房舍居住,开始学会织网捕鱼,再然后,人族发明了各种工具来辅助人族有了更好的生活,而后方开始逐渐有了纲常伦理,百家学说。”刘毅扭头看向诸葛亮,目光灼灼的道:“士农工商,我不管世人如何看待工匠,然工匠的发展与演变,却是在整个人族衍生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大地作用。”
“所以,伯渊的墨学,便是匠学吗?”诸葛亮看着刘毅,微笑道。
“不错,匠学,但非一般匠学,很多时候,工匠做这些事物、机关,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实很多道理,在墨学之中都有记载,只是墨学没落,而这些东西又晦涩难懂,久而久之也就无人问津。”刘毅点点头。
墨子对力学、光学的应用和理解,已经领先这个世界不知多少年,打个比方,小孔成像的原理,在西方世界是一千多年以后才逐渐发现的,但墨学中却在公元前几百年的时候已经有了相关记载,而且如果翻译成白话的话,几乎跟后世的理论一致,只可惜,翻译之前,能看懂的人真不多,用文言文来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实在有些拗口和晦涩,刘毅就是准备将墨学之中那些已经存在的对光学、力学的解说用白话的方式呈现出来,经典未必就要高深莫测,若能让大多数人看明白并且认可,那才叫经典。
只有少部分人能看懂的,那只能叫奇书,但这个时代的经学大家,却是一门心思的将简单的问题和道理往复杂里说,仿佛不这样,就不能显示出他们文学水平的高深。
“但伯渊可想过,匠学或许如你所说,乃是推动时代衍变的学问,然而……世人是否能接受?”诸葛亮看着刘毅,一语道破其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