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智相> 第一章 淳风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淳风县(1 / 2)

智相 别烦 更新时间 2023-06-0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有探路地回报,前方就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山中徘徊,道路险阻,但见长坡峻阪,茫然无际,寒林漠漠,景象萧索,一副边关重镇的景象。

淳风县城门前,主簿、典史等一行人带着十多名差役,在城门口迎接着柳明。听说这天子门生,连中曲星状元郎要到这边任知县,当地官员不免有些心情激动。

须臾,柳明一行人,浩浩荡荡到达淳风县城门口。

年迈的主簿见柳明见一行七八十多人威风无比,心想这汴京来得就是不一样。他上前两步,恭敬道,“卑职在此恭迎知县大人。淳风县地处贫瘠之地,人力物力有限,若是仪仗未让大人满意,还请见谅。”

柳明揭开轿帘微笑道:“有劳主簿大人了。本官初次上任,对于本地舆情不甚熟悉,还请主簿大人指教。”

主簿恭敬道,“老朽自当尽份内之职。大人请!”

锣鼓声响起,队伍吹吹打打地往里面走。铁柱等几名亲兵,走在前头格外卖力。自从柳明派人把已经鼻青脸肿又饿又冻的几人从荒林中接回来后,这几个人就像变了一样似的,个个对柳明都是恭顺无比。

淳风县的县衙,也是较为简陋,几栋低矮的建筑连在一起,算是罢了。不过考虑到淳风县的整体县情,柳明也是能够接受。毕竟,贝州之前倒是经常受到辽国铁骑的小规模骚扰,虽说檀渊之盟大局已定,可是其属下部队偶尔也会做些不法之事。因此贝州整个州郡人口始终不多,差不多是同类的一半左右。

贝州常年受到辽兵骚扰,人口不足常规州县的三分之二。看着淳风县整体稀稀拉拉的房屋,还有一大半的荒地,面有菜色的饥民,柳明知道,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柳明上任之后,不敢有一天闲暇,寻访了下民户,了解了河道沟渠的部署,算是基本清楚了淳风县的状况。

可是,接下来的进城,便让他有些出乎意料。

按理说,这新官上任三把火,原本应该忙碌非凡。

可是,上任已是数日,那悬挂于县衙门口的登闻鼓,闲置在一旁,无人击打。来报案断案的民众,更是屈指可数。

这县衙也静得太不寻常了吧。他有些感到奇怪,随即去问那主簿:“吴主簿,怎么没有百姓来击鼓伸冤?”

吴主簿正在偏堂打着瞌睡,冷不防被柳明叫醒,于是露出缺牙的笑容说道:“这不显得您清正廉明吗?在您的治下,一片清平。”

这让柳明想起了陈佩斯小品的两句话――

我怎么还没开枪你就倒下了?

这不显得您枪法准嘛。

“别跟本官打忽悠。本官才来几天,治都没治呢,怎么可能一片清平。”柳明收敛起笑容,严肃道,“民不敢伸冤,这必然有蹊跷。吴主簿,你是否压制住百姓,不让百姓来向本官伸冤?”

吴主簿脸色苍白,连忙求饶道:“大人,您明鉴啊。您是朝廷命官,我这地方小吏,就算借我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这么做啊。”

“这淳风县虽然人口少,却也有五千多户,怎么可能一点事情没有?”柳明质问道。

吴主簿立即起身,拱手道:“大人明察秋毫,洞若观火。卑职不敢有丝毫隐瞒。其实这

淳风县,这几年治安倒是不错。当然,也还是有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不过,县民们都喜欢到那花莲寺请那些和尚做个公断。”

“什么?不到我这里来,却找那些和尚?”柳明问道。

“这花莲寺,在我们贝州很是有名。那些寺内和尚,个个是高僧大德,德高望重。基本上,我们新知的百姓有什么困难,都去找那花莲寺的佛门弟子。”

“哦?虽说这佛门弟子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倒也是不错。弘扬佛法,乃是本朝圣上的国策。”柳明去过那汴京大相国寺,一到佳节日,可谓是人寰拂涌,接踵摩肩。他又有些疑惑道,“只是即使那大相国寺,也代替不了那开封府尹。”

那吴主簿倒是脸上有几分得意:“可能咱这的花莲寺的高僧们,佛法更加精进些。听说那些黎民百姓们都是有求必应。凡事有个病,有个灾的,去那花莲寺求福祈愿,都是有求必应。”

“哦?”柳明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那花莲寺的高僧们,法力无边。卑职前几日刚刚还去求福,结果很快就应验了。”吴主簿露出缺口的牙笑道。

“哦?你求的是什么?如此灵验?”

吴主簿用舌头舔了舔嘴唇,十分带劲地说道:“前几日,上一任知县因故调离。卑职去那花莲寺磕头,去求那佛祖保佑,给咱们淳风县带来一位清正廉明的青天大老爷。结果,这愿望倒是真的实现了。”吴主簿讪笑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