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智相> 第四十一章 去留问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一章 去留问题(1 / 2)

智相 别烦 更新时间 2023-06-0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接下来的日子,便是等待分配。京都会馆内,涌现出一种别样的气氛――这些在一起历经省试殿试的同年们,便要分别。

相见时难别亦难,各人的前程,也是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别。三甲的进士,自然是被送到各路各州府内观政,做个储备干部。如果运气好有遇到知县空缺,便能就任七品知县。可是这些三甲进士,在这会馆聚会中,是最为低调的。他们十分清楚,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自己顶多是当上个知州,已经洪福齐天了。除非立下比如赫赫战功,或者救了太子殿下等话本里的传奇故事,才有可能回调回朝任京官。

第二甲的进士们,脸色自然好了一些。他们就被发往三省六部任职,至少还是个京官。

这些进士们,已经通过关系,大致提前得知了自己的前程,互相拱手作揖,俨然一副老派官员,心里算着与哪位同年结交,更加对自己有利。

自然,这些进士聊天的时候,不忘去拜访一下柳明和苏轼等一甲进士。不过他们的房门大多数时都是紧闭的。柳明自从状元游街回来,便以压惊为由,和苏轼又是大醉了三天。而那王安石,更是连游街都没参加,天天在会馆里面喝闷酒。

好不容易等到柳明醒来,那些进士们赶紧一窝蜂涌上前去,跟状元郎套套近乎,毕竟这状元郎清醒的时候,并不算多。

“祝各位同年官运亨通。”柳明宿醉后,头疼脑裂,不愿意与这些人多废话。

“和柳明相比,我等都不足挂齿啊。”一位三甲进士羡慕道,“听吏部的老爷们说,这次我是到那广南去任职知县。那地方,丛山峻岭,险山恶水。怕是还没有到了那里,便病死在路上了。”

“仁兄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了。”一位二等进士说道,“你好歹是个七品知县,在那广南,也算是个土皇帝了。我呢,虽说是个京官,可是却是留在那王侯府。谁都知道,那些王爷们,自己也是前途暗淡,更不用说我们了。”

柳明接了句:“哎,都不好混啊。”

“柳明,你就别奚落我们了。”那位二等进士立即反驳道,“谁不知道你状元郎,直接进翰林院任编修。这翰林院,可是天下读书人的梦想之地啊。地位又高,活儿又轻松。况且,历来宰相十有,都是出自翰林。这可是一条阳关大道啊。”

“翰林又如何?”旁边一句冷言冷语插了进来。

众人回头,见是那黑面王安石。

“介甫,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那翰林院的门,我们想进都进不了呢。”

王安石冷言冷语道:“翰林院,都是些闲职,动动嘴皮子,喝喝茶。为官者,要体验民生疾苦,要懂得牧民之道。在这翰林院,根本成不了事儿。”

诸位进士笑道:“介甫兄,莫非你还想成为当朝宰辅?我们可没有你这胸襟和度量。再说了,你这得了翰林院的职,却跟我们说翰林不好。这未免有些没有说服力啊。”

王安石揉着那一头的乱发,说道:“翰林院,我压根没想进去。明天我就去吏部,让他们给我调配一个其他州县的知县当一当。”

这些进士们,听了谁都没当回事,哈哈大笑起来:“介甫,你这酒还没醒啊。”

“你们觉得我在开玩笑?”王安石脸色严肃道,“既然当今圣上无法看到改革的重要性。朝廷当中,无人欣赏我的建言,那我只有到地方为官,拿出一个更为信服的方针政策。”

那些进士都愣住了,个个心想王安石你这小子,真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改革这东西,当今官家、宰相和枢密使大人都没有办法。你小子曲曲一个毛头进士,还想做一番伟业?

有人劝道:“介甫兄,能进翰林,颇为不易。切不逞一时之气,结果终身后悔啊。”

王安石不为所动,哼了一声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若不能为民谋利,为江山社稷建言,这官……不当也罢。”

那劝言的进士脸色一变,气道:“好好,就你王安石为百姓着想,我们其他的人都是蝇营狗苟混日子是吧。你要放弃翰林,去做那鸟不拉屎的地方知县,我们也不拦着你。到时候你后悔了,别怪我们这些同年当初没有提醒过你。”

苏轼在旁边帮衬道:“我说句不该说的,你们就不要先吃萝卜淡操心了。人各有志嘛,我苏轼很是佩服王兄这般胸襟和气魄。倘若这翰林干得不爽了,我也去谋个地方官看看。

苏轼扭过头来,征询道:“柳明,你呢?”

“咱状元郎,肯定是翰林院编修,旱涝保收,前途无量啊。”一位进士笑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